从中国国情出发积极发展高尔夫运动 陈洲其(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 在中国(2009海南)高尔夫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高尔夫球运动是项高雅、健康、诚信、自律的体育运动。在经历了由牧羊人游戏演化成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形成了注重礼仪、修身养性、挑战自我、讲求诚信、追求公平为主要特征的高尔夫文化,成为这一运动的灵魂。高尔夫球运动是世界公认的一项高尚、文明有益的体育运动,该项运动在我国发展只有短短二十五年,参加运动人数年均增速达45%,对经济、社会、文明的促进作用已经十分明显。
截止2008年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内地已有高尔夫俱乐部近370家,球场500多个。其中一半左右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另一半主要分布在其他沿海地区,东北、西北、西南地区相对较少,这和我国经济发展程度基本一致。研究表明,内地各省市GDP和实际利用外资情况和高尔夫球洞数高度相关。洞数与其GDP相关度为55%,与实际利用外资的相关程度为89%。
以广东地区为例,截止2008年广东已有球场近70个。目前,珠江三角洲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和国际资本云集之地。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者的集聚、珠三角国际化都市的构建,要求有国际化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配套与之适应,形成国际生活社区,以巩固外商长期投资的心态、高尔夫球场应运而生,球场的建设反过来也影响外资企业的选点定位。深圳观澜湖就是高尔夫运动促进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很生动的典型案例。1993年前,观澜镇是个小乡镇,产值在深圳18个镇中排在后面。然自观澜球会不断发展壮大,极大改善了招商引资环境,国际大企业纷纷落户观澜,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解决就业和促进人口流动。使观澜的体育休闲业、物流仓储业、高科技产业形成突出优势,如今观澜已是座现代化的卫星城,在亚洲乃至全世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但是,中国高尔夫运动和发达国家相比较,差距仍然很大。球场数量少,不及日本四分之一。国际知名运动员少,运动水平低,球场运营高级管理人才缺乏,和体育大国的地位不相称。要发展就要大量建设球场,大力培养人才。
高尔夫球场占地面积大,建设一个标准十八洞球场一般至少1000亩土地,而且养护耗水多。据统计,已建成的俱乐部中占地面积超过2000亩的占一半,5000亩以上占地面积的俱乐部也不是极少数。这与我国人多,人均土地尤其是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基本国情是很大的矛盾。我国作为当今全球性粮食危机中的人口大国,全力保护赖以生存的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是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这就是我国目前高尔夫球场属于禁建项目的重要原因。
我们高兴地看到,近几年球场建设中出现了新情况新经验。一是彻底改变过去占用良田、耕地、城市商业用地的作法,开发利用废弃地、垃圾场、荒地、山坡、河漫滩、古河床建设球场,将土地“变废为宝”,不仅有利于解决球场建设用地问题,也有利于改善和优化城市生态系统,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一项可实现双赢发展模式。二是高尔夫球场草坪管理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和技术进步,生物农药、无毒化肥已广泛应用,基本解决了对环境,特别是城市水资源污染问题。各项环保指标达标,如今的球场如同一个自然保护区,是都市难得的静土。三是以深圳龙岗为代表的公众球场的兴起,打破商业球场会员制的壁垒,让高尔夫走向大众,让普通老百姓能够廉价参与,创建了低消费的高尔夫球。四是循环利用水资源,使养护球场的用水尽可能降低。
综上所述,结论十分明显:
●我国高尔夫运动要因势利导积极发展,这是我国由体育运动大国向体育运动强国转变的需要,是促进改革开放的需要,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小康目标的需要。
●建设保护耕地、节约水资源和环境友好型的高尔夫球场,是符合中国资源国情的必然选择。
●发展高尔夫运动要大力培养人才,运动员要从娃娃抓起,管理人员要有专门学校培养。要根据需求大力发展和兴建公众高尔夫球场,创建低消费高尔夫球,让高尔夫走向大众,走出“贵族运动”误区。
为此,建议:
1、中国经济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因此,发展高尔夫既要积极也不应盲目,更不应“一刀切”。要根据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各地不同的发展需要,高尔夫人群的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因地制宜。
2、建议政府加大支持力度,降低税收,按高尔夫球场不同的经营模式(私人会所型和公众型)分别制定税收制度,以促进高尔夫面向大众的长远发展。
3、建议政府在禁止农用地建设球场的同时,制定鼓励利用废弃地、荒地、山坡、滩地建设球场优化生态环境的政策;制定鼓励在草坪管理中推广生物农药、无毒化肥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政策;制定鼓励循环利用球场养护用水,节约水资源的政策,促进符合科学发展、资源节约型的球场建设。
4、积极推进高尔夫运动产业化,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法规,管理机构,逐步完善市场竞争与运作机制。
5、加强宣传,转变政府部门和国民对高尔夫运动的观念,给人们一个关于高尔夫运动的清晰认识,使政府部门和广大国民接受它,这是推动中国高尔夫运动健康发展的长远之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