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具商城  高尔夫论坛  高尔夫百科  男士球具  女士球具  左手球具  儿童球具

高尔夫新闻资讯-中国高尔夫业内最好、最专业的高尔夫球具(球杆)信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尔夫人物 > 名人访谈 >

张景纯创中国高尔夫多个第一

时间:2015-08-09 11:31来源:周陆波 作者:周陆波 点击:
张景纯 张景纯的高尔夫管理生涯从深圳高尔夫俱乐部起步,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将当时已经去干副业的张连伟、程军拉回了球场。此后,他又创下了中国高尔夫史上的多个第一:参与筹
张景纯创中国高尔夫多个第一
张景纯


  张景纯的高尔夫管理生涯从深圳高尔夫俱乐部起步,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将当时已经去干副业的张连伟、程军拉回了球场。此后,他又创下了中国高尔夫史上的多个第一:参与筹办了在中国举办的第一项世界级高尔夫大赛,1995年观澜湖世界杯;组建了中国第一所高尔夫高等院校,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建设了中国第一家公共球会,深圳龙岗公众高尔夫俱乐部;创办了北京高博会;还成立了一家自己投资、自己建造球场的高尔夫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深高·起点

  1992年,张景纯出任深圳高尔夫俱乐部(以下简称“深高”)中方总经理。在此之前,他从未打过高尔夫,只去参观过一次球场。

  当时,深高是个经济困难户,每年亏损好几千万。前任中方总经理离开后,深圳经济特区发展(集团)公司作为深高的中方管理公司,马上想到了最合适的人选就是下属一家外贸公司的总经理张景纯。

  虽然张景纯是高尔夫的门外汉,但当时懂得球场管理的中国人别说深圳了,就连全国都没有几个。深圳经济特区发展( 集团)公司看中的是张景纯的经营能力——他领导下的外贸公司是利润大户,很希望他能带着深高尽快扭亏为盈。

  在深高上任的第一天,张景纯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1985年7月,崔志强带着从河北省体校选拔的10名运动员前往日本进行为期三年的高尔夫系统学习,其中就包括后来拿下1997年沃尔沃中国公开赛冠军的程军,还有吴相兵、刘国杰等日后中国第一批职业球员。

  1988年,这10人回国后,有9人去了深高。张连伟1990年从珠海高尔夫球会“转会”至深高,也是看中深高的球队有程军、刘国杰等人,大家可以一起组队参赛。然而,张景纯看到的却是球队已经因为种种原因解散了,张连伟承包了练习场,程军承包了小卖部,刘国杰成了鱼塘小老板。

  张景纯很心痛。前来深高参观的中高协第一任主席荣高棠也不忍心看到人才的流失和荒废,他对张景纯说:“你们一定要把程军和张连伟这些人调回球场,让他们练球。虽然现在高尔夫不景气,但将来还是要发展的。一定要有职业球手,他们都是好苗子……”于是,深高球队重新组建。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高尔夫球手出国训练或比赛都是去邻国日本。虽然日本的确有很多地方值得中国高尔夫学习,但随着对这项运动了解的深入,张景纯知晓美国才是高尔夫运动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高尔夫大众化的国家。虽然美国人口只有三亿多,但却拥有超过两万家高尔夫球场,高尔夫人口达到人口总数的10%。数数全球最顶尖的职业球员,有相当大的比例来自美国。张景纯拿出经费,带着张连伟、程军去打美国最顶尖的业余比赛。

  那时从比赛成绩上来看,程军是中国最好的球手,也是公认的挥杆动作最漂亮的球手。但是“高尔夫三巨头”之一的加里·普莱耶(Gary Player)看了两人的挥杆动作后却说:“张连伟将来大有前途,他是美国自由式打法,不把动作搞得那么刻板。他会超过程军的。”

  果然,加里·普莱耶的话很快就应验了。1994年广岛亚运会张连伟获得个人银牌,为中国高尔夫在亚运会上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张景纯特意找到当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兼市长的厉有为,给张连伟和队友程军每人奖励了一套福利房。

  同年,张连伟和程军都被中高协批准转为职业球员。按说职业球员自负盈亏,张景纯知道他们不容易,给他们在深高按主管的级别定工资,平均每个月六七千元。即使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这工资在九十年代中期也绝对算多的。此外,张景纯还会想方设法给他们发一些额外补贴。

  除了培养中国最优秀的球员,张景纯也始终没有忘记深圳经济特区发展(集团)公司派他到深高当总经理的初衷——扭亏为盈。事实上,这个目标在第二年就实现了。

  张景纯凭着此前在工作中积攒的人脉,鼓动了好多做房地产开发的老板来深高买会籍打球。还有在香港的日本、韩国公司买了公司会籍,谁来当总经理,谁就是深高的会员,算作高管福利。

  张景纯说:“这些老板从夜总会、桑拿浴、澳门赌场转型高尔夫,他们的太太特别感谢我,说老公恶习没了、身体好了。我觉得建球场是个积德的事情,谁打球谁身体好,家庭幸福,社会也更加和谐。”

张景纯创中国高尔夫多个第一
张景纯的那些年


  第一家高尔夫学院

  在深高当中方总经理的这几年时间里,张景纯深刻地感受到,高尔夫在中国的发展势头很迅猛,但管理人员却远远跟不上。早期内地高尔夫球场的高层管理者几乎清一色是外国人,不仅人力成本花费惊人,而且管理模式往往是照搬国外现成的经验,并不适合中国国情。老外总经理不会中文,员工不会英语,沟通困难,双方经常产生矛盾,有时还很激烈。

  而优秀的本土总经理和草坪总监寥寥无几,大家互相挖来挖去,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张景纯愈发觉得,中国应该有培养本土人才的高尔夫学院。

  1993年的一天,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国家教育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李铁映来深高打球,张景纯陪同。他说起了想创建中国乃至全亚洲第一所高尔夫专业高等教育学府的想法,李铁映说:“既然深圳高尔夫发展这么好,你们是可以自己培养人才,办高尔夫大学。”深圳市的老领导李浩、厉有为当时也都在场。

  张景纯起初的想法是和英国圣安德鲁斯的爱姆伍德高尔夫学院合作,办深圳国际高尔夫学院, 即一所独立的高尔夫大学。爱姆伍德高尔夫学院是国际高尔夫管理专业著名学府,提供各类应用学科专业课程,尤其以高尔夫和土地环境相关专业如草坪养护、高尔夫球场管理和园艺学享誉全球。张景纯特意去爱姆伍德高尔夫学院考察,爱姆伍德的院长也来深圳访问,双方签了合作办学协议。

  1995年,深圳市政府正式成立深圳国际高尔夫学院筹备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都是领导小组成员,张景纯任办公室主任。但是向国家教委申报计划的时候,发现教学设备、师资、校园环境等几个硬性条件筹备小组一时还无法满足,想办独立的大学没那么快。

  张景纯想了一个曲线救国的过渡办法,即和深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后更名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合作,1995年成立高尔夫系,采用民办公助的办学模式。两年后,张景纯觉得大专的层次还不够,又努力将这个系并入深圳大学,变成其下属二级学院,招收本科生,具备民办公助性质和独立事业单位法人资格。张景纯担任常务副院长,院长是深圳原市委副书记、政协主席林祖基。

  照理说,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成立了,张景纯又不是老师,可以去做自己的其他经营工作了,但他却选择了下基层,在学院扎根。“国家和市政府让我们办学,不是说学院办起来就完事了,一定要有人做这些基层工作。其他国家的高尔夫球会管理经验,不一定符合中国国情,既要洋为中用,又要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具体说,高尔夫是一个社交性很强的运动,我们不和国际接轨就达不到和其他国家交流的目的。同时高尔夫也要服务于中国人之间的社会交际,这就要求我们的高尔夫管理要有中国特色,这都是高尔夫学院教学中应该体现的。那时候我和高尔夫接触也有一段时间了,还是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于是我在学院做了几年副院长,希望更多地培养高尔夫管理人才。”

  由于深大高尔夫学院开创了中国先河,不但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连教材都没有,张景纯只好自费组织编写了五本高尔夫系列丛书。他觉得任务重大,去各处学习求教,花费了很多精力才办成这件事。

  除了教材是一片空白,深大高尔夫学院还缺少师资,张景纯在引进人才上也没少下功夫。吴亚初教授现在是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高尔夫运动与管理专业的学科带头人,著有《高尔夫概论》、《高尔夫礼仪文化概论》、《高尔夫竞赛组织与管理》、《高尔夫企业产品营销与策划》等高尔夫教学专用教材,1997年正是由张景纯将他从河南大学体育学院调入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工作。为了能让吴亚初安心在深圳工作,张景纯还为他解决了住房等后顾之忧。

  现在的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设有高尔夫管理本科专业,下设高尔夫场地管理、高尔夫产业经营管理两个本科专业方向,学生毕业可获管理学学士学位。学院还有体育社会学(高尔夫企业与文化专业方向)硕士学位点,并且与北京体育大学联合招收高尔夫运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已经成为中国高尔夫产业的中坚力量。

  中国第一次办世界大赛

  1991年,香港企业家朱树豪在深圳宝安区观澜镇拿到一片地,准备建球场。此前,他已经在泰国和加拿大投资过高尔夫球会。

  观澜镇当时是整个宝安区经济最落后的一个镇,用“一片荒芜”来形容一点儿都不过分。在朱树豪决定投资这个项目时,他的朋友非常担心,说他是把钱扔到海里去了。因为当时以一个外资企业的背景,在一个没有任何基础设施的地方投资高尔夫,进行土地运营,本身就意味着这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充满风险的投资。

  果真,朱树豪在兴建观澜湖高尔夫球会时困难不断,尤其是在处理和政府的关系上,他简直是一筹莫展。而身边深高的成功运营就是最好的学习榜样,朱树豪去找张景纯求助。于是,被海关扣押的设备办完手续后拿回来了,环保部门经过监测后也不再说兴建球会污染观澜河。

  1993年5月,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公众练习场竣工并启用。那时中国高尔夫发展反对的声音很大,深圳市政府不允许市里的任何领导去参加观澜湖球会的开业典礼。又是在张景纯的帮助下,观澜湖请到了荣高棠和当时的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冒着大雨来到开业现场。主持人则是吕良伟和刘嘉玲,一时风光无限。张景纯笑称自己是专门给观澜湖“排忧解难”的。

  朱树豪曾经把两个儿子朱鼎健和朱鼎耀叫到张景纯面前,说:“张伯伯对我们观澜湖球会支持最大,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报答张伯伯。”

  1994年2月,观澜湖球会、深圳市人民政府和国际高尔夫球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关于第41届世界杯高尔夫球决赛在观澜湖球会举行的协议。世界杯的前身是加拿大实业家约翰·霍普金斯(John Hopkins)于1953年在蒙特利尔创建的“加拿大杯”,他怀揣着“通过高尔夫促进国家友谊”的梦想,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宗旨,1967年“加拿大杯”更名为“世界杯”。决定把世界杯放在观澜湖球会举办也是个颇有点儿冒险的决定,因为当时的观澜湖球会还没有完工。

  为了筹办世界杯,在朱树豪的极力邀请下,张景纯离开深高,正式来到观澜湖球会工作。张景纯上任后办的一件大事就是去市里运作建设梅观高速。观澜湖球会练习场开业时,下着大雨,张景纯开车三个多小时才从市区赶到观澜湖。即使天气晴好,从市区到观澜湖开车也要两个多小时。至今回忆起来,张景纯还摇着头说:“路况实在太差了。”

  而到了世界杯举办之时,全世界的优秀球手以及嘉宾汇聚一堂,这样的路况实在太折煞深圳市的面子了。深圳市政府同意了提前十年修建梅观高速,此后从福田中心区出发,到观澜湖球会只需要30分钟,从球会到机场也只有30分钟。

  中国当时没有承办世界大型高尔夫比赛的经验,1994年,北京和深圳各组了一个代表团去美国波多黎各考察第40届世界杯取经。北京代表团由时任国家体委办公室主任的于再清和崔志强带队,深圳代表团则由时任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容根和张景纯带队,可见国家对观澜湖举办世界杯的重视。

  前期工作做得好,1995年的观澜湖世界杯,举办得很顺利,也很轰动。张连伟和程军组成的中国队首次参加世界杯,最终获得了第27名。美国队捧走了冠军奖杯。

  在此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观澜湖世界杯都是中国惟一举办过的国际性高尔夫大赛。

  中国第一家公众高尔夫球场

  中国的高尔夫球场都实行会员制,买张会籍动辄几十万,甚至还有上百万的球场。因而,对老百姓来说高尔夫很神秘,是不折不扣的贵族运动。张景纯在美国考察时却发现,高尔夫在美国早已突破了“贵族运动”的概念,两万多个球场中有80%是粗放化管理的公共高尔夫球场,白领完全负担得起打球费用。而且,很多公共球场对老年和青少年球手有特别优惠。张景纯便想到了在深圳也建一家公共球场。

  张景纯的想法得到了龙岗区政府的支持,他们拿出了荷坳村的一块地,并出资两千万,提供税收优惠政策。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想把龙岗公众球场作为日后学生的练球和实习基地,出资两百万元。深圳市高尔夫球协会为了支持公益项目,同样投入两百万元。张景纯任董事长的京津海国际高尔夫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承担了建造工作,也投入了大笔资金。

  钱算是到位了,但建造工作仍是困难重重。全程参与建造的京津海国际高尔夫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罗锦潮说:“荷坳村的这片地其实不是很适合建球场,首先不能污染水源,其次山地比较多。所以土地看上去有700多亩,实际上真正适合建造球场的只有300多亩。”螺狮壳里做道场,难度很高,张景纯和他的团队只能尽量因地制宜。

  2002年11月,龙岗公众高尔夫球场开业了,没有富丽堂皇的会所和餐厅,更衣室不设按摩池及桑拿间。但就球场本身的质量而言,足以媲美邻近的私人球会。设计师充分利用原有的地理特色,洞与洞之间布局紧凑,暗藏杀机的球道跌宕起伏于青山翠柏间,蜿蜒的水障碍呈现妖娆之风,既险象环生,又风情万种,将挑战性与趣味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已经从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毕业五年的小丹(化名)仍对龙岗公众高尔夫球场印象深刻了,“A场6号洞是个气势恢宏的三杆洞,站在炮台式发球台上,心中顿时产生登高望远的豁然开朗感。果岭前的人工湖碧波荡漾,后方又是郁郁葱葱的小山坡,真是美景与危险并存。B场4号洞是五杆洞,这是龙岗公众球场的标志性球洞,球道呈S形,左边是青山,右边碧水环绕。B场6号洞是龙岗最难的三杆洞,球道可以说是浑然天成,波浪状起伏。果岭暗线丛生,左侧依山而居,另三面被清泉萦绕。工作后我打欧美原始风格的球场时,马上就会想起陪伴我大学四年的龙岗。”

  开业之初,龙岗公众高尔夫球场严格执行深圳市政府关于公众高尔夫球场果岭费每人每场平均价格控制在250元左右的要求,这样球手付出的钱只有会员制球场的20%-30%,打球的快感却没有降低。开业第一个月,龙岗球场就吸引了两千多人次光顾。

  十多年过去了,国内物价飞涨,平日在龙岗公众高尔夫球场打一场球果岭费也就490元,如果有果岭券的话,仅收350元。果岭券无需购买,球会经常通过各种市场活动免费发放。周末打场球略贵,750元,但这个价格还是比会员制球场低廉多了。

  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投资龙岗公众高尔夫球场的目的也达到了。大四毕业生统一去龙岗实习,出发台、草坪部、运作部各个岗位轮转,以便全面了解球场的运营。通过双向选择,优秀的毕业生可以留在龙岗工作,已经有人升至经理级。

  创建北京高尔夫博览会

  本世纪初,《亚洲高球迷》(AsianGolfer)杂志的创始人梁木兰向张景纯寻求帮助,想在深圳做高尔夫博览会。张景纯觉得这是件推广普及高尔夫运动的好事,便应允了。

  深圳高博会举办了2000年和2001年两届,规模都不大,无论参展商还是观众,人数也少。张景纯将目标瞄准了北京——全中国的正中心,在那里办高博会的宣传效应遍及全国。

  张景纯的京津海国际高尔夫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在北京也有公司,他就让手下的员工策划一下。但是京津海没有办展会的经验,他选择和北京亚艾特展览有限公司合作。

  张景纯坦率地说:“第一届北京国际高尔夫球博览会的招商主要凭我个人在圈子里的面子。”事实证明,张景纯的“面子”还是非常好使的,经过半年的招商工作,农展馆1号馆3000多平方米的展区内,全部展位都各归其主。共有70余家相关企业参与了高博会,其中不乏Titleist、TaylorMade、Nike、Cleveland这样的国际大品牌,本土品牌以李宁为首。除了球具,参展商还包括国内的高尔夫球场、高尔夫服饰生产商、国内外高尔夫球场设计建造管理公司、草种等辅助用品提供商。

  为了吸引人气,张景纯想了很多办法,譬如在室外展区搭建试打位,请有多年从业经验的专业人士主讲高尔夫相关讲座,给前来观展的球场总经理举办联谊日活动,组织北京的青少年高尔夫爱好者免费试打,以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他的举措收到了成效,印制的三万多张门票一抢而空。

  北京高博会在农展馆连续举办了三年。第一年,展会面积3000平米;第二年,6000平米;第三年,8000平米;第四年,由于农展馆装修,北京高博会搬到了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展览大厅,面积超过了10000平米。袁伟民说:“挺好挺好,高博会的规模要循序渐进,不要一下子搞得太大。”

  2010年底,在张景纯的牵线下,中国高尔夫球博览会和全球最大的高尔夫球展会主办方励展博览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日后中高协及励展博览集团控股的合资公司北京励展光合展览有限公司将共同主办中国高尔夫球博览会。

  励展博览集团是美国著名的PGA Show的主办方,也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展览主办机构,每年在36个国家举办440多项展会。励展利用其全球资源优势,及其在高尔夫球展运作上的丰富经验,致力于在中国打造世界级的高尔夫产业贸易平台。张景纯将自己一手创下的北京高博会交到励展博览集团手上,算是圆满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全能型公司

  张景纯的京津海国际高尔夫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前身为京津海高尔夫设计建设有限公司,位于深圳。现注册于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公司总部在北京市朝阳区奥运村地区拥有自有办公室面积4000多平方米,工程中心、研发基地和后勤保障设施超过10000平方米。

  二十一年间,京津海公司参与设计建造的国内外高尔夫球场30余个,有的年份甚至多达5个球场同时建设,这在国内同行业中极其罕见。而且,球场建设质量、设计理念的体现和再创作能力得到了多位世界著名设计师的认可,也受到投资商的好评。

  在京津海公司建造的球场中,有四家是其自己投资的,即天津京津高尔夫俱乐部、北京清河湾高尔夫俱乐部、北京奥园高尔夫俱乐部、上海东庄海岸高尔夫俱乐部。

  1999年,京津海公司独资建设的第一个国际标准18洞高尔夫球会——天津京津高尔夫俱乐部在天津市津南区开工了,由澳洲名师莱斯·沃特斯(Les Watss)设计。在建设过程中,京津海公司克服了地下水位高、土壤板结、盐渍化程度高等重重困难,用合理的土方施工方法、科学的植物选种搭配、恰当的草坪养护手段,使球场在只有盐生植物的不毛之地得以成功建设,成为天津地区排得上号的好球会。2001年竣工开业后,京津俱乐部的经营管理也由京津海公司自主运作。

  后来,京津海公司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运营策略,将旗下的天津京津高尔夫俱乐部和北京清河湾高尔夫俱乐部出售,保留北京奥园高尔夫俱乐部、上海东庄海岸高尔夫俱乐部。

  留下的两座球场各具特色。奥园紧邻北五环,与鸟巢、水立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2008北京奥运会的地标建筑交相辉映。球场设计以自然生态为主线,充分保留原有树木,古木成荫。同时延续奥林匹克公园龙型水系景观,清河沿岸风光一览无遗。球道的设计则错落有致,难易结合,让球手充满征服欲。

  东庄海岸高尔夫俱乐部位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北侧,是距离机场最近的球场,交通便捷。两个国际锦标赛级18洞球场均逾7300码,但是美国JMP高尔夫设计集团的马克·E。霍林格(Mark E. Hollinger)又赋予它们迥然不同的风格:靠近海边的18洞名为林克斯,就是典型的林克斯风格球场,充斥着苏格兰海边老球场的狂草、长风、深沙坑等元素;远离海岸的18洞球场名为园景,顾名思义,是充满现代园林气息的城市高尔夫风格球场。

  记者问张景纯为何如此热衷于建造球场,他回答:“一个城市没有高尔夫球场,就像一个家里没有客厅,留不住人。来招商引资的老板业余时间干什么呢?挣钱之余还得强身健体。”


《假日休闲报 高尔夫周刊》 文/本刊记者 史卉 图/张晨朝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