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高尔夫入奥那一刻起,直到冯珊珊在里约拿到铜牌,中国高尔夫这七年的发展并不顺利。 前几天高尔夫进入《竞技体育“十三五”规划》,仿佛让这个处于政策和市场谷底的行业看到了一线曙光。 是的,在目前国内的形势下,任何关于高尔夫政策方面的风吹草动,都被业内人看作是可能的“救命稻草”。 业内人都清楚,国家对于高尔夫球场的整治并非始于2014年。早在2009年,江浙就有球场开进了挖掘机,球道上也种上了树。不过没过多久,这座球场又重新开业了,直到今天。 从2014年开始的球场整治运动,这座球场也安然无恙。据朝向白皮书(2015年度)数据,2015年全国未开业的高尔夫球场达到了108家。 这些球场中,大多数是由于政策要求的“取缔、撤销、退出和整改”因素关门歇业的。从目前来看,这场持续了近两年的球场整治运动仍未结束。 目前,全国没有新开业的球场。更糟的消息是,2016年伊始,有些球场在政策上是“安全”的,不过由于自身经营问题停业了,比如京城机场附近和房山区两家颇有名气的球场。 高尔夫球场的税率一直高居不下,加上北京近期执行的160元/吨的高额水费,让中国大多数依靠地产和会籍卡生存的球场无法呼吸。 当然,在市场经济规律下,球场停业关门并非中国特色。美国每年至少也有几十家球场因经营不善而停业。 2015年,据朝向白皮书统计,高尔夫核心人口从41万下滑至39万。公务员没人敢公开打球了,不管是公款还是自掏腰包。从前陪政府官员打球的商人,一下子也从球场上消失了。 之前搞得热火朝天的国企、央企冠名赞助的客户赛、商业赛,也由于政策问题**蒸发。 最受打击的除了球场,恐怕要属于球具行业了。抛开最近两个月阿迪达斯欲出售泰勒梅、耐克宣布停止生产球具这两条重磅新闻,国内的球具品牌和经销商,其实早就感受到了冬天的寒意。 业绩下滑50-70%、撤销大中华区办公室、裁员,都已经成为球具品牌近两年在中国的关键词和常态。以往一年多场的新品发布会不见了,给媒体的广告投放预算也是逐年下滑,甚至已经为零。 2009年,始于2005年的中巡赛停办了。次年,中锦赛取而代之,不过该巡回赛坚持到2013年年底,同样逃不过关门大吉的命运。据说,现在球员的奖金还没结清。 2014年,中国美巡赛横空出世,尽管赛事第二年拿到了“平安银行”的全年冠名,不过该巡回赛运营机构依然称“做着赔本买卖”。 现在得到的消息是,明年该巡回赛可能会更换运营机构,包括万达体育、阿里体育等背景雄厚的公司,都有意接盘。 体育产业五万亿的指标,并非没有高尔夫行业的一席之地。 冯珊珊在里约奥运拿到的铜牌的确令人欢欣鼓舞。不过,就像她在2012年拿到大满贯冠军一样,也许无力改变太多。 吴阿顺和李昊桐连续两年在家门口拿到了沃尔沃中国公开赛冠军,但是这两年国内高尔夫的形势,并没有好转的迹象。 高尔夫被纳入竞技体育十三五规划,多半是由于中国球员在国际赛场上表现出的实力和潜力。说白了,就是有希望在2020年奥运会上出成绩。 这七年,中国球员的整体水平确实提高了。这得益于青少年球员基数的扩大,得益于国内的青少年赛事、业余赛事和职业赛事的培养和锻炼。中国青少年屡屡站在国际舞台上让世人吃惊。 球员的水平提高了,而这个行业七年来的整体发展却很有限。越来越多的从业者离开了这个行业,对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持悲观态度。 当然,也有从业者认为,高尔夫“富人运动”的标签已经逐渐退化,运动本质越来越明显。就像股市,此时高尔夫这支股票位于谷底,正是投资和布局的好机会。 但是所有人都清楚,就像不知何时能出台的行业政策法规一样,中国高尔夫真正的拐点,不知还要等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