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2日,“北京体育大学世纪联合高尔夫专项班”(以下简称北体大高尔夫专项班)正式开课,幕后的最大推手就是北京万柳 高尔夫俱乐部总经理詹国勇。北体大高尔夫专项班是典型的校企联合形式,由北体大提供生源和学历证明等,万柳高尔夫俱乐部负责高尔夫教学实践。 当年,詹国勇有了为高尔夫行业输送专业人才的想法,产生两个选择,一个是跟北大合作,让名校学子接触高尔夫;另一个是跟北体大合作,让懂运动的人学习高尔夫管理。詹国勇还曾经到北体大办讲 座,讲高尔夫的前景与发展,通过与现场学生的交流,以及多方面的 权衡,最终高尔夫专项班选择在北京体育大学成立。 国际裁判及现任中国女子职业高尔夫球巡回赛赛事总监冯立源就是北体大世纪联合高尔夫专项班的第一届学生。 高尔夫专项班自接受报名伊始,就出现了火爆场面,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门可罗雀。北体大的高尔夫专项班从全校所有专业的大二学生中甄选20名学生,并且要求极其严格。受过处分的学生不要,英语不好的学生不要,还要经过层层笔试、面试才能入选。詹国勇认为,高尔夫的专业课程可以通过两年的时间完成,于是从大二年级招生,给同学们再次选择专业的机会。当时全校都知道,有一个高尔夫 专项班面对所有专业招生了,而且竞争激烈。 冯立源当时所在的生物系是北体大学习成绩最好的院系,也是课程最难的专业之一,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包括运动队的随队医生等。冯立源最初并没有报考高尔夫专项班,也并没有听过詹国勇在北体大的演讲,然而机缘巧合,他同一宿舍的两位舍友参加了报名考试,他因此对高尔夫专项班有所了解。虽然他在本专业的成绩很好,连续两年都拿到一等奖学金,但他对本专业的兴趣却始终不浓,喜欢尝试各种运动项目的他,对这个高尔夫专项班产生了兴趣,怀着对高尔夫行业的憧憬,他决定做最后的尝试,因为生物系的成绩好,只要报名的基本都录取了。当得知专项班有一名同学经过一个暑假的考虑后退出时,冯力源有了进入专项班的机会。“当时这一个名额有二三十人参加考试竞争,”冯力源对此记忆深刻。最终,他和几位同学如愿进入从各个院系挑选出的尖子生组成的第一届北体大高尔夫专项班。 专项班集合了当时北体大以及高尔夫专业最前沿的师资力量,虽然专项班是高尔夫方向,但同样是在培养管理人才,专项班的组织行 为学是由管理学院的名师授课,会计学是学院副院长授课,另外还设 有市场营销、管理学基础、应用写作等管理专业基本课程。来自中高协赛事管理的官员直接给专项班教授高尔夫赛竞赛与组织的课程。 除了理论课程,专项班每天上午要进行高尔夫实践课程,就是到万柳练习场学球。全北体大只有一个专业是在学校外上课,就是高尔夫专项班。他们吃住在学校本部,每天坐班车去万柳高尔夫俱乐部 上课。专项班的学生偶尔把一两支球杆带回宿舍,其他专业的同学看到,多少会有些羡慕。 由于实践、培训课程较多,高尔夫专项班的学费也比其他专业的高。冯立源回忆,2002届专项班的学生一年的学费达到9000元。其中包括与其他专业相同的基本学费3500元,培训费4000元以及场地设施 等其他费用1500元。 毕业时,2002届和2003届约40名学生基本都进入了高尔夫行业。 冯立源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学生们进入专项班时对高尔夫行业的憧憬。 进入专项班面试时,一位同学直接问詹国勇:“毕业后我们每月能拿 到5000元的工资吗?”詹国勇听后哈哈大笑。 相比于冯力源,刘阳进入高尔夫行业显得更加偶然,2005年高考失利的他被调剂到了暨南大学高尔夫专业。当收到录取通知书,看 到“高尔夫”几个字时,刘阳不是失望而是庆幸,“还好不是分到历史、数学这样自己毫不喜欢的专业,”他心想。 暨南大学本部在广州,并在珠海设有一个大规模的学院,拥有高尔夫专业的旅游学院设在深圳,是整个学校最小的一个校区。用刘阳 的话说,“有点被发配过来的意思”。高考改变命运,这句话在刘阳身上得到印证。直到拿到通知书,刘阳从没想过自己能和高尔夫扯上什么关系,然而从学习高尔夫专业的那天开始,他再也没与高尔夫分开过。 就在拿到通知书以后的那个暑假,刘阳在电视上看到与高尔夫相关的内容就格外注意,恰好看到那一年的大佛杯比赛,张连伟和梁文冲搭档战胜了美国公开赛冠军组合雷铁夫-古森和迈克-坎贝尔,刘阳 印象深刻并记住了张、梁二人的名字,这也是他对中国高尔夫选手,乃至中国高尔夫的第一个印象。来到暨南大学高尔夫专业学习后,他对高尔夫的了解越来越多,渐渐喜欢上了这个专业。 2002年,暨南大学高尔夫专业成立,隶属旅游管理学院,在课程设置上,高尔夫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旅游管理的所有课程外,还要另 外学习高尔夫相关课程,比如高尔夫项目管理、球场管理、赛事与活 动管理、草坪养护、高尔夫运动技巧等。高尔夫专业的学生每个学期 都比旅游管理专业多一两门课程。 刘阳在校时通过国家A级裁判考试,毕业后一年成功考取国际级裁判。如今,他的主要工作是执法美巡中国赛,在不久前举行的美巡中国赛国际资格赛上,刘阳担任了比赛的裁判长。 不一样的教育 新千年之后,国内的留学热持续升温,对于高尔夫这样一个行业来说,学生们想要取得“真经”,还真要去国外走一趟不可。的确,不少有过留学经历的学子都告诉我们,相比于国内,国外的高尔夫教育才更贴近“高尔夫”这三个字。 现在的陈思,早已成为朝向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兼赛事总监,在他看来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在英国爱姆伍德高尔夫学院的留学经历。 不一样的教育不一样的教育 2001年夏天,18岁的陈思高中毕业后前往英国爱姆伍德高尔夫学院留学。他自小学习打高尔夫,获得过深圳市青少年比赛的冠军,也 在业巡赛上取得过不俗的战绩。将来是当职业球员还是从事高尔夫管 理工作,他并没有想好,总之大学本科一定要念高尔夫专业就对了。 当时中国大学里的高尔夫教育才刚刚起步,陈思想去高尔夫发达 的欧美留学,但相关讯息又很少。英国爱姆伍德高尔夫学院和深圳大 学高尔夫学院合作,陈思这才知道了爱姆伍德的存在。学校的官网上 这样介绍自己:英国SRUC爱姆伍德高尔夫学院坐落在苏格兰法夫郡中心,与全球最权威的高尔夫管理机构“圣·安德鲁斯皇家古老俱乐部 (R&A)”同处一个地区,圣-安德鲁斯是世界高尔夫球运动的起源 地,也是苏格兰风景最优美的地区之一。已经有五十多年历史的英国SRUC爱姆伍德高尔夫学院是一所高等教育学院,提供各类应用学科专业课程,尤其与高尔夫和土地环境相关专业如草坪养护、高尔夫球 场管理和园艺学享誉全球。 就这样,陈思决定去爱姆伍德留学。他在深圳大学读了一年英语预科,通过雅思考试后,顺利拿到了爱姆伍德的录取通知书。 陈思学的是球场管理专业,每年学费根据课程不同在1.2万英 镑至1.5万英镑之间。第一年的课程更偏向高尔夫运动本身,既有球 技的教学,也有体能训练、营养学课程。从第二年开始,管理类的 课程才渐渐多了起来。用陈思的话说,“只要跟高尔夫相关,什么 课程都有”,譬如客户服务、赛事组织、球具店管理、草坪管理等 等。不过,陈思最喜欢的课当属高尔夫历史,他说:“学校有很多 跟高尔夫历史相关的资料、藏书,读起来很有趣,这些书中国肯定 是看不到的。” 在陈思看来,别的文化课并不难,最难的就是草坪管理。“那么 多专业知识都是要背诵,但又很拗口,实在是很难记住。有一次我们学辨别杂草,那些草的名字都不一定是英文的,还有拉丁文!”等到 考试时,就更让陈思头痛了。爱姆伍德一向注重实践,有一次考试就是让陈思他们去学校的三杆洞迷你球场找到课堂上教过的10种常见杂 草,必须全找对才算及格。陈思一个洞一个洞仔细辨别,当时有种想 发疯的感觉。 爱姆伍德的注重实践还体现在实习上,第一学年就要求学生去球场、球具专卖店、球杆工厂实习八周。很多同学选择了去球场当球童,有位五十多岁的出租车司机背不动球包了,去球场更衣室当服务 员,小费挣得一点不比球童少。陈思另辟蹊径,去了圣安德鲁斯的一 家球杆组装厂实习。实习工作都是学生自己找,只有实在找不到,学校才会帮忙牵线。 2003年,陈思额外付费报名参加了在学校里办的球童培训班,考 试通过后拿到球童上岗证。圣安德鲁斯老球场让全世界的高尔夫球迷 都魂牵梦萦,2003年暑假陈思去老球场毛遂自荐,得到了当实习球童 的机会,每次背包报酬25英镑。实习了30场后,客人对陈思的评价很 好,他这才转正成为正式球童,报酬也提高到每场35英镑。 转眼到了大四,爱姆伍德的“毕业论文”依然体现了注重实践 的特点,不是写论文,而是组织一场一天的比赛,顺利举办完就能毕 业。陈思和七个同学一起,制作好精美的海报,然后去学校附近的高 尔夫俱乐部里张贴,最后一共吸引了30名当地球友来参赛。为了让这 场小型业余比赛看上去更像那么回事,当餐厅老板的同学还去自家餐 厅拿了几瓶酒来当赞助。 比赛当然是圆满结束。眼看就要毕业,很多高尔夫相关机构都去 爱姆伍德开**会,包括曾举办过莱德杯的爱尔兰K俱乐部、圣 安德鲁斯本地的金斯邦球场等。陈思从个人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放 弃了职业球员梦,选择了回到国内的佘山高尔夫俱乐部运作部工作。 杜瑾是另一位在爱姆伍德上过学的人,和陈思不同的是,杜瑾没 有去爱姆伍德念学位课程,而是短期充电半年。 2003年杜瑾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华堂高尔夫球会市场部工作。 到了2007年,杜瑾觉得工作遇到了瓶颈期,很难再有新的突破,便开 始酝酿去国外充电。鉴于杜瑾一贯的优异表现,华堂球会出了她的全 部学费3500英镑,当然前提是她学成归来后继续留在华堂工作。 短期充电的课程包括高尔夫历史与发展、当代高尔夫产业、创建客户服务文化、球场设计、球场运营等。国外的教育方式和国内很不 一样,在课堂上你需要经常主动地和老师交流,只有不断将问题抛给 老师,才能解得了心中的惑。杜瑾很庆幸自己在华堂工作了四年多, 如果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话绝对无法跟上课堂节奏,因为你根本就不 知从何问起。 所有的课程中,杜瑾最喜欢球场设计,因为她一直在市场部工 作,过去很少接触到球场设计方面的知识。对杜瑾来说,最实用的学 习是去当地球场参观和交流,因为有直观的感受,并能和自己的实际 工作经历融会贯通。她最大的遗憾则是草坪方面的知识学习得太少。 6个月的培训时间一晃而过,接下来是两个月的实习期。导师给 杜瑾介绍了两份工作。一份是去全英知名的Slaley Hall高尔夫俱乐部 市场部工作,杜瑾通过了面试,但这份工作需要英国的工作许可证, 而前来英国短期培训的学生基本不可能得到。第二份工作是在老球场 的专卖店当店员,杜瑾只能选择后者。虽然这跟杜瑾在华堂的实际工 作不对口,但还是能学到老球场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流程。 回国后,杜瑾继续在华堂的市场部工作,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现在已经做到了市场营销总监,负责球场的市场策划、赛事承 接、会员服务和销售。 近邻好榜样 其实高尔夫高等教育发达的地区,不局限于欧美国家,我们身边的韩国也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说到韩国的高尔夫教育,就不得不提当地的大环境。在韩国,高尔夫是一项再正常不过的运动,甚至高尔夫练习场、高尔夫模拟器都 是健身中心里的一项健身项目。一名学生说出自己读的是高尔夫专业 时,不仅不会招来异样的目光,反而会得到人们的羡慕和尊敬。 除体育类专科高等院校,你一定很难想象高尔夫会被单独设置为一个专业,出现在清华或者北大这样的重点大学。而在韩国,设有高 尔夫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不计其数,其中不乏一些在亚洲乃至世界大 学排名非常靠前的学校。比较有名的要数建国大学、龙仁大学、庆熙 大学和中央大学。这些学校都属于综合类大学,高尔夫专业被设置于各个学校的体育学院。 我们以韩国体育界的传统名校庆熙大学为例。庆熙大学高尔夫管理专业诞生于1999年,是目前为止韩国最具权威的高尔夫高等教育学院之一。该专业设置的课程也是五花八门,几乎涉及了高尔夫产 业中的各个方面。除高尔夫技术分析、高尔夫礼仪与规则、高尔夫指 导法、高尔夫球场专门管理、体育市场营销、竞技运营法等理论课程 外,还设有专门实践、现场研修活动、挥杆实习和场地竞技等实践课 程。记者通过邮件对庆熙大学高尔夫专业系主任朴英振教授进行了采 访,他告诉记者:“系里包括我在内有三位在职教授,会分别担任如 高尔夫礼仪与规则、技术分析、指导法等重要课程,其余讲师则都是韩国高尔夫界赫赫有名的人物。” 小Z家在南京,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父母都是高尔夫爱好者,受其父母影响他在上高中后也开始接触高尔夫。为了学球,2007年他只身一 人前往韩国庆熙大学,开始了长达五年的留学路。“在韩国,学生除了 学习理论知识,必不可少的就是在练习场里练球,不光是庆熙,韩国很 多名校的高尔夫专业都会把韩国知名教练请来做指导,那些教练大多是 从美国留学回来的,有的还是考过PGA资格的,挥杆课其中的一个讲 师就是尼克劳斯的学生,还有一个是女子韩巡赛的著名球员。”反观国内,在大学任教的现役高尔夫职业球员基本没有。 2014年,该专业增加了高尔夫财政物流、高尔夫产业等课程,同 时将专业名称正式更名为高尔夫产业学,对学生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朴教授说:“我们以培养韩国最优秀的高尔夫球员、教练、球场设计 者、球场经营管理者为教学目标,但近几年,我们的毕业生在业内的 口碑逐渐下降,所以我们要改革,从2013年底我们就开始针对学生毕 业做出一些硬性要求。毕业生需要两个与高尔夫相关的资格证,还要 参加韩国大学高尔夫联赛打到85到90杆之间。” 小磊2010年3月进入庆熙大学高尔夫管理专业学习,晃晃荡荡过 了三年半,修满学分准备回国实习他,眼看着毕业证书离自己越来 越近,毕业改革的消息就如同晴天霹雳一般把他劈了个稀碎。小磊回 忆,当时他整个人都懵了,感觉就像自己在一片汪洋大海上漂泊了数 年,好不容易看到了幸福的彼岸,就在即将要登陆的那一刻,它却如 同海市蜃楼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当时我根本没办法接受,这些新规定不应该针对新入学的学生么?我马上就毕业了,才告诉我这 些,怎么可能接受的了?我都找好实习单位了,一下把我计划全打乱 了。”最终,为了毕业,小磊放弃了实习机会,留在了韩国,白天刻苦练球,晚上发奋复习专业知识,考取了资格证、达到了毕业生的杆数,才顺利毕业。 韩国高尔夫专业在读的学生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升学考试入学的普通学生,一类则是在高尔夫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学生,也就是 我们常说的特长生。所以,除了划分细致的课程、雄厚的师资,与职 业球员一起练球、一起坐在教室里学习,也成为了韩国大学高尔夫专 业中的一个特色。的确,单拿练球来说,与身边是一群同为动作不标 准的菜鸟相比,与职业球员并肩练习的感觉一定大有不同。 知不足才能谋发展 相比较可以看出,国外高尔夫教育比起国内的最大区别有二。 其一是学生可以更多地接触高尔夫,他们的实践机会要比国内大 得多。一名在美国攻读草坪专业的学生小曲,在校期间曾到美国的奥 古斯塔俱乐部实习,这样的经历换成国内的学生想都不敢想。 正如上文提到的,国外与高校联合办学的球场数不胜数,同一个 学校的学生可以到许多不同的球场实习和工作,毕业后也会有很多的 就业选择。小曲在校期间走访过美国多家球场,而他最终将毕业地点 选在了今年美巡赛巴克莱赛的举办地普莱恩菲尔德俱乐部(Plainfield CC)。 这还不算完,毕业生进入球场工作之后并不意味着学生时代的 完结。球场非常重视对新人的培养和再教育。为了让小曲更好地完成 自己的工作,球场领导批准他去今年的美国高尔夫球场管理人协会 (Golf Course Superintendents Association of America Golf )展会。展会在美国西南部的得克萨斯州举办,小曲工作的球场在东部的新泽西 州,而他全程的费用都由球场负担。 其二,国外高尔夫专业的设立都与行业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 行业对新生劳动力的需求与毕业生人数大致相当,大多数毕业生也会 选择进入高尔夫行业就业。而在国内,一面是高尔夫相关单位抱怨人 才短缺,另一面是高校高尔夫专业感叹学生难以学以致用。你很难想 象,学生毕业后从业比率最高的,竟然是一些以球童、场务为主要培 养对象的专科院校。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湖南 一家专科院校受到的冲击要比深圳大学等知名院校小得多,那里的毕 业生“行销”国内各个地区的球场,而这个学校正是以培养服务性人 才为主。等到学生参加工作后,他们会对高尔夫有重新的认识,也会 给自己新的定位。到时候是继续做服务者,还是向管理者转变,学生 们自会有自己的打算。 张晓春说:“目前国内高尔夫高等教育分为本科院校和专科高等 职业教育两个层面,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都不同。本科以理论教学和 研究为主,高职则侧重岗位对口培训,不管是什么样的定位,都需要 具备一定的软件、硬件和师资力量。有些高等院校在不了解高尔夫行 业甚至教学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仓促上马高尔夫专业,是对学生极端 的不负责任。如果在民办学校交两万块钱学三四年出来当个球童,可 能很多人都不愿意接受。我并不认为高尔夫高等教育在现在的大环境 下有什么特别大的发展,从国家对球场政策的限制来看,应该还是转 型和内部提升更重要。我曾经严肃提出来过,业内对高尔夫专业的毕业生是漠视的,并没有给他好的发展空间和平台。我希望老总们关注高尔夫专业的学生,注意是‘关注’,不要‘照顾’,照顾是没有出息的,关注这个词非常重要,如果把高尔夫专业的学生们与普通的高中生们混为一谈,那他学这个专业有什么用?” 来源:《休闲假日报·高尔夫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