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高尔夫球运动起源于苏格兰,经过500多年的发展、积累和不断完善,高尔夫运动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的绅士文化了。早在1457年,高尔夫球运动从苏格兰风行到世界各地,世界各国在接受这个新式运动的同时,也接受了它那独有的规则、礼仪以及浓厚的文化底蕴。1984年当高球风行到中国时,中国基本上也是从规则、礼仪和文化三方面接受和了解高尔夫的。在这短短的只有21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的高球文化发展存在着不少的缺陷。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说说中国高球文化所存在的缺陷。
一、观众文化
不置可否,中国的观众不够专业。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中国观众对高尔夫这项运动的认识不多,不像英国、美国等一些国家,看高尔夫的人都是懂高尔夫、喜欢高尔夫的人。但这也并不能说明他们就是非常专业的,像前不久在美联银行锦标赛的决赛中,老虎·伍兹因为观众的热心帮忙而被判罚两杆,导致在比赛中失利。我们只能说他们不会常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例如:在发球台、果岭上随意大声说话;随地吐痰;踏着高跟鞋随意在草地上行走……而这些问题在中国是常见的。世界著名球手埃尔斯曾发表过言论说:中国高球发展的瓶颈是:不专业的观众。观众是高尔夫文化传播的重要桥梁。
不管中国的观众是如何的不专业,有一点我们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中国的观众是世界上最热情的观众。中国人觉得纳喊声和加油声可以给他们喜爱的运动员带来最大的鼓励。这是一种文化氛围,一种行为习惯。而且在许多体育运动中也确实如此。但高尔夫是例外的。一方面由于高尔夫运动是诞生在充满贵族气息的英国,讲究的是一种绅士行为;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打球时,任何声响都会影响到球手的发挥。其实观众只要在球手击出漂亮的一击时,又或者球手成功地推杆进洞时,……给予热烈的掌声,和一个赞叹的眼神,这就足够了。但如果仅仅是因为人们的热情而责怪他们的话,那是不应该的。
不管怎么样,我希望以后在举行高尔夫赛事时,球场上不会再看到”Quiet”和”保持安静”这样的字牌!
二、球童文化
首先,球童的知识面和专业知识度不够广泛。她们一般只是经过一些关于高尔夫基本知识的简单培训,然后就上岗了!她们在高尔夫领域里,只能算是一个入门者。她们不能给球手一些建设性的建言,只能告诉球员球洞在哪里;沙坑在哪里;这个果岭的坡度和速度如何;草纹的走向是怎样的(而这两点很大程序上是因为他们长时间在球场上做的缘故)而国外的大多数球童往往会进一步告诉球手:现在应该用几号杆;铁杆还是木杆;推球的路线应该怎样……国处的球童多数是职业选手出身的。
第二,球童责任的定位不准确。在外国,球童是球员的伙伴,跟球员是一种合作关系。但在中国,这种关系却发生了改变。中国的球童对球员来说,只是一名球场的服务人员,是雇与被雇的关系。原因除了跟上面说到的球童的专业知识不高有关,最主要的是球会本身对球童的定位就是这样的一种关系。这中间还存在着球手的自我优越感,他们没有那种合作的意识。
最后,我想说的是:球童没有得到她们应有的尊重。她们经常被球手辱骂、殴打,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她们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球手在驾驶球车时,由于球车只能坐两个人,所以,球童一般是站在后面放球包的地方。在拐弯时,球手往往不减速,这使得球童被撞伤,更有甚者使球童飞出车外,导致重伤或者死亡。而且中国的球童大部份是女的。这也是中国的一个奇特现象:许多球场招球童时就只招女的,男的还不要。
第三 球手文化
球手的技术不高。高尔夫最初传入中国时,它的相关知识发展的很不完善。如对于正确的站姿、上杆、下杆、击球点……那是没有什么书籍可查询的,人们只能从电视上或其它途径看国外人家是如何做的。中国现在很多职业球手的打球技术都是这样靠自己慢慢摸索和领悟出来的。当然,今非昔比,现在高尔夫的书籍很多,又有教练专门来教。
球手的专业知识度不高,他们不尊重高尔夫礼仪以及不遵守高尔夫规则。例如迟到、打球速度慢,没有顾及到别人、不修补草皮,不耙平沙坑(没有球童陪同时)等一些陋习。至于上文说到的球手辱骂、殴打球童……这纯粹是球员个人素质问题,不是外部因素所能改变的。而刚才提到的那些问题则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培训来解决,参加赛事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因为人们决不想让自己在公众场面出丑。
中国的职业选手少。一个文化要想得到快速的推广,那就必须要提高它的知名度。但文化是虚的,看不到,摸不着的,这就只能借助于文化的载体了,高尔夫运动是高球文化的载体!职业选手张连伟打败埃尔斯成功夺冠的事件,使高尔夫这个词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谈话中。我们在此看到了职业选手所起的重大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选手参与到世界大赛中,中国高尔夫会迈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而高尔夫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
四、总结
对于中国的高尔夫文化存在的种种缺陷,纵观观众、球童、球手这三方面,我得出四个字:半路出家。他们的不专业,皆缘于此。他们没有经过历史的熏陶和一个积累的过程,因为中国的高球发展史只有短短的21年,只相当于苏格兰高球发展史的一个零头。时间可以让人们最终接受这种文化,但我们要和时间竞争。
我们要有计划地来发展中国的高尔夫运动。第一:利用媒体,例如电视、 报纸、杂志等,制作一些关于高尔夫的宣传片,推出一个关于高尔专业知识的节目,转播国际赛事……这些都可以大大提高人们对高尔夫的认知度。第二,注重高尔夫人才的培养,不单单是击球技术方面的人才,还要有管理方面的人才。现在不少高校都设立了高尔夫这个专业,比如暨南大学、深圳大学,同济大学……青少年也是培养的重点对象,他们是新生代,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第三,多举办赛事。中国的赛事太少,特别是职业赛事,一年仅仅只有四场。虽然近几年有不少欧巡赛、日巡赛都选择在中国举行,但这毕竟不是中国自己的赛事。赛事可以很好地推动高球的发展。
如果三管齐下,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高尔夫一定会出现一个跳跃式的发展,同时使高球文化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完善。
(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高尔夫专业 杨美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