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尔夫专业教育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发展,它经历了怎么样的历程,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国外的高尔夫专业教育模式是怎样的,新浪高尔夫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吴亚初教授。以下是吴亚初教授的谈话类容:
一、中国高尔夫专业教育的起步
1984年,中山温泉高尔夫球场正式落成,它标志着现代高尔夫球运动在中国的起步。中国高尔夫球运动的发展,用一种宏观领域的角度来看,它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需要各方面的相关人员来支撑这个社会实践的发展,包括高尔夫专业人员。但它离不开效益,这期间就会有一些方方面面地尝试,其中包括如何在高等院校里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最初在1995年,深圳的一批有识之士有了一些思路,在深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了高尔夫管理专业,当时是大专,属于职业教育模式,这种模式达不到一定的社会需求或社会认知,它应该进入综合性大学。所以在1997年,深圳大学就成立了高尔夫学院,原来的职业技术学院的高尔夫管理系移植到了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那么这个时间就和前面的现代高尔夫球运动的发展形成两个很有意思的时间标志,一个是高尔夫球运动的起步发展,一个是高尔夫专业教育的起步发展。
二、中国高尔夫专业教育发展第一阶段: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在1997年之后,其实国内的其他一些地区也在考虑如何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进入本世纪初,像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林业大学,他们都在尝试着从不同的领域培养高尔夫专业人才。这个时间段,我把它比喻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就是开始很艰苦,因为高尔夫专业教育在我们国家是空白,第一没有大学的教学大纲,第二没有教材,第三缺少师资,有高尔夫专业的高校都存在这些问题。当然大家采用的方法都一样,第一是走出去,观摩国外,看看他们的高尔夫领域是如何培养自己的人才,借鉴一些模式;第二是改编教材,借用国外的一些相关的教材,为我所用,把它进行改造,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我们国家的高尔夫专业教育发展起来。
三、中国高尔夫专业教育发展第二阶段:孜孜以求,上下探索
到了2003年以后,国内的高尔夫专业教育开始从专科和本科的层面向两边发展,我称它是孜孜以求,上下探索。高尔夫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是停留在一个管理层面,还涵盖了很多实际操作和服务领域,都需要我们通过教育模式去培养。在本科以下的专科以及高职类院校,他们培养服务型和技能型的人才,操作实践很强,这些专业人才是按照社会的需求来培养的,
从本科向上发展,它需要一些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员,比如草坪方面、产业经济以及社会文化方面,它都需要有专业人员去从事这些工作,于是在原有本科的基础上,开始尝试着申报一些硕士,甚至博士。
但是申报硕士和博士却受到我国高等教育目录的制约,因为这里面没有高尔夫专业目录,它只能从相关领域进行嫁接,或者从相关领域进行延伸。比如草业科学,延伸出了高尔夫草坪科学,就有了硕士和博士这样一些专业教育人才,比如韩烈保博士等,他们都是从草业的角度去培养硕士和博士。比如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它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走的是一条体育专业领域的研究生教学模式,按照体育社会学中的二级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科,里边有一个高尔夫文化与产业经济的硕士研究生培养。
还有就是属于更高层面的EMBA,像人大和上海交大等,利用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社会影响力,开办了EMBA高尔夫课程教育。他是面对现有行业里面的管理人员进行一种课程教育,虽然规模不大,但它确立了中国高尔夫专业教育的一个层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