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推动高尔夫运动 邵奇惠(黑龙江省原省长) 在中国(2009海南)高尔夫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一) 危机的启示
人们在温饱安逸之时,往往惰于思考;而在危难之时反而思想活跃,常常在认识上有所建树。
2003年4月“非典”疫情迅速蔓延期间,全国人民惶恐不安,此时胡锦涛同志在广东视察并第一次提出了要坚持全面发展观。人民突然猛醒经济繁荣并非唯一指标,健康才是第一位的,健康是一切幸福的基础。当几乎所有的公共场所都关闭时,高尔夫球场的绿草、碧水和清新的空气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很多人就是那时候投入了高尔夫运动的怀抱。
2007年的美国次贷问题引发了信贷危机,继而08年形成全球金融危机,到09年已演变为世界经济危机。这场危机不仅引起人们对信贷、金融和经济问题的重视,也触发了对现代生活模式的深刻反思。虚拟经济及其相关的产业不断引诱人们陷入虚幻,沉湎于网络,远离健康快乐的现实生活,不正常的生活方式妨碍了人们去享受在传统基础上创建的现代文明生活。
对社会而言,需要科学的发展模式,对个人而言,幸福繫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 弘扬奥运精神
北京奥运会的成就不仅是其体育成绩的进步,而是她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她的影响面绝非仅仅在运动领域,更重要的是她彰显了新时代的生存方式。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创造物质财富也是为了人的发展。这一点与奥林匹克精神完全吻合。坚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是奥林匹克精神,也是科学发展观的要义。
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对自然环境不能只讲利用不讲保护,也不能只讲保护不讲建设。蕴藏着天人合一哲理的高尔夫运动就是用建设、改造的方式保护了自然,美化了环境,提升了荒山、秃嶺、野滩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改善了人类的生存质量。
我国耕地资源有限,保护耕地是不可动摇的根本政策。但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可耕地只占国土总面积的10%左右,对其余90%左右的土地资源如何开发利用,提升其使用价值和对人类的贡献,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课题。把握好高尔夫运动与和谐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有计划有步骤地让高尔夫运动成为百姓群众的健身器、经济建设的助推器、生态建设的净化器、都市建设的扬声器和社会文明的推进器等特殊作用,历史地落在现代人的肩上。
(三) 让高尔夫运动逐渐成为公民共享的社会主义发展成果
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共产党宣言》中已经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私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高尔夫运动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收入的增长有密切关系。我国的高尔夫运动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步兴起的。在开展这项运动之初,由于场地有限,并且主要是为外籍人士和高端商务人士服务,因此设施比较豪华,价格相对昂贵,但决不能因此把它定位为“贵族运动”。
从高尔夫运动平庸的起源和在人民拥爱下的发展,都充分体现了它就是一项群众性的运动。无论它天人合一的运动方式、平等、高雅的运动修养和诚信、自律的运动文化都体现了和谐的理念,始终是男女兼爱、老少咸宜,人们一经接触都会深深地被它的魅力所吸引,乐此不彼。当然,和其他的运动不同,高尔夫场地较大,建设资金也不菲,但高尔夫球场可容纳参与运动的人员也众多,完全可以成为一种公众运动。事实上中国已经有上百万人参与这项运动,整个高尔夫产业的产值达数百亿元人民币。
高尔夫运动已发展成为当今全球最时兴、最有发展潜力和最能体现当代和谐精神的一项群众活动,也是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作为主管部门不应简单将其定位为一种高消费娱乐活动,而恰恰相反应当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提供必要条件降低球场的建设费用,减轻其税费标准,让更多的男女老少都有机会、有条件参与这项高尚的健身活动。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们欣喜地看到深圳市已经在全国率先建设了三个公众高尔夫球场,其中龙岗创建的中国第一家公众高尔夫球场,已开业六年多,以27洞的规模,接待了60万人次,基本上实现了“以场养场,滚动发展”的目标,並上交各项税收3500多万元。这是高尔夫运动发展的一个好榜样,为了让更多的中国人有权利享受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应当在全国逐步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