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匡勇进(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教师 )
1.高校体育教学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以高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形态将对社会发展各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对高校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江泽民同志指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1]教育是知识经济的中枢,高校是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力军,社会的发展要求一流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基础,还需具备强健的体魄,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健康教育重任,重视高校体育教学,全面提高人才的身体素质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抉择,高校体育教学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迫切需要改革创新。
作为我国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当前,各类高校为迎接挑战陆续开展了体育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人们对高校体育教学认识上存在偏差,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整体上与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例如忽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造成学生体育参与意识不强等等,使他们在步入工作岗位后不能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本文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革建议。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体育教学理论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相关论文40余篇,全面了解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历史和目前的现状以及有关专家对已进行的改革的总结和体会。
2.2调查访谈法
对开展体育教学改革的部分高校体育部相关负责人以及体育教师通过电话或者实地进行调查,收集掌握第一手材料,考察改革的经验和成效,同时向有关专家了解他们对体育教学改革的最新思路和理念。
2.3个案分析法:
为了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把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作为个案,随机选取20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各年级本科生,了解他们对体育教学改革的看法和意见。
2.4综合分析法
根据所收集的文献资料和调查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3.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3.1 陈旧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系统和教学过程的具体化和实际化,是联系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和纽带。[2]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依据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的系统学习教学模式建立的,这种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构建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它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以定性的形式将教学内容灌输式的教授给学生,教学的重点是“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三基的学习与掌握,这种模式强调基础而不是选择,重秩序而不是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习惯地认为体育就是身体教育、体质教育,是枯燥、乏味的身体操练。[3]
3.2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通过重点调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走访和电话了解其它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情况发现,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一般以教学班为教学组织形式。在一个教学班中,学生接受同样的教育,然而由于各个学生在体质状况、运动能力、心理素质、对体育的认识程度、学习心态等方面存在个性差异,如果将他们在统一的组织形式下进行学习,就过分强调了共性而忽视了个性的需求。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存在明显的不足,
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3.3机械的考核制度阻碍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体育达标考试是目前体育考核的一贯手段,各种体能测评标准被广泛应用于体育考试中,而这种考试大都采用与评定运动竞技水平类似的方法,这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为运动竞技的目标是发挥人的运动潜能,这与高校体育在评价对象、目的上是不一致的。在机械的达标考核制度下,有些学生先天素质就好,对于考核标准不练习也能得高分,而有些同学先天素质就差或有身体缺陷等情况,虽经努力仍不能及格,这样的考核机制违背了素质教育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