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从事高尔夫球场的设计、建造和管理工作。扎实的设计功底和近十年的高尔夫经历,为他在高尔夫球场设计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同年,为了更好的学习高尔夫设计其前往日本系统地学习高尔夫球场设计理论知识,使他对高尔夫球场设计有独到见解和全新的设计理念。他就是今天的嘉宾--王宗辉先生。 高缘网: 为了我们大家更深入的了解王总您的成长经历,能简单介绍一下您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吗? 王总:我虽然在国内做高尔夫球场设计、球场景观设计、高端经典景观设计十多年,但其实我自己最早是学园林专业出身。高尔夫专业特别是设计专业,据我所知至今我国大专院校还没有设立这个专业。最早国内的高尔夫球场建设,管理酒店的都是香港人,搞高尔夫球场工程的都是台湾人,而大陆人就跟着台湾人打下手,慢慢的大陆人球场工程也能做了,毕竟园林工程转高尔夫工程还是好过渡的,而高尔夫设计却不是那么容易转型。我很有幸从学校一毕业就进入了上海中体这家在国内较早涉及高尔夫球场的公司做高尔夫设计工作,可能真的是跟高尔夫这个专业有缘分吧,我对高尔夫球场相关知识理解和吸收还挺快,并且从开始学习打高尔夫后越来越爱上这个运动,也更喜欢这个专业了,在高体的日子,正规球场、mini球场、练习场做了不少甚至还在美国做了球场,但是在日本跟一位日本著名高尔夫设计师学习的过程中让我真正对高尔夫设计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提高,早年我还经常为某个国际顶级的设计师做枪手,这些给我在后来有幸与尼克劳斯等世界著名高尔夫设计公司合作奠定了基础并得到认可。
高缘网: 作为高体的设计总监,您认为高体在设计理念上和其他的设计公司相比,设计优势是什么? 王总:高体的成立时间虽不长,但是高体的团队成员都是在相关专业领域有十多年相关经验的,高体一直是希望把最专业的、最适合中国的、纯粹的高尔夫带给所有希望能接触到高尔夫的人,所以我们主攻的是高尔夫球场设计、高尔夫球场景观设计、高尔夫球场和景观研究、高尔夫景观设计与高端经典地产景观设计研究,我们的优势就是比外籍设计公司更懂得各地球场需要什么样的景观,从而可以为非球场项目提供如球场景观一样精致的地产景观。
高缘网: 具体的设计工作中,可能会涉及到和业主方的沟通与协调,很多时候业主会渗透很多资本意志在具体的设计细节上,在遇到这些类似问题的时候,王总怎么来保证自己的专业设计可以落实呢? 王总:这个问题很尖锐也是我们设计单位都会遇到的问题,这就需要设计师拿出耐心跟业主沟通了,当然也要用方式方法。举个例子吧,大概是在2012年我还在上海的另外一家公司任职,在做武汉峄山这个项目景观的时候就遇见了瓶颈。当初我签完这个项目后,就被公司派到另外一个项目上,而这个项目就以被高度重视的名义交给了公司里一个有决定权的领导手上,让他作为项目负责人。由于业主的刘董事长是对植物特别专业的一个人,对景观更是苛刻。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两个多月过去了但每次方案汇报都不满意。由于时间的问题,对方董事长大发雷霆并要求马上终止合同。这个时候公司急了,要求我连夜赶到武汉通知,从接到电话到出发不超过两个小时。到武汉后已经是凌晨3点,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离项目公司比较近的小旅店,看了一个多小时的之前文件,然后仔细梳理一下思绪,你不知道当时真的很困可就是睡不着。第二天一早就到了业主公司,首先董事长劈头盖脸的把我们公司骂了一顿。之后,我说“刘董,我既然来了就是想把事情处理好,请你消消气,也别急着解除合同,这样对大家都不好。你给我个机会让我来处理,如果我处理不好,到时候解除也来得及。”刘董就说:“我现在可没有多余的时间”。我说:“你就给我一周时间,七天后如果您还不满意,我自己提包走人”。当然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这个项目顺利进行。当然也是因为这次,应董事长和我们公司要求,我在现场指导了三个月。如今峄山的这个项目已经是湖北省公认的最好的球场并且在今年五月完成了美巡赛这项国际赛事。现在我与刘董事长、营运总经理舒杨都是好朋友。说这个小故事是想说:会做景观设计未必会做球场景观设计,术业有专攻,对球场不了解的一个设计师那只能闭门造车。专业的设计师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会引导客户,让客户真正明白设计师的想法最终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
高缘网: 圈内流行一句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很多时候国内的设计师,在业主的眼中似乎没有国外的设计师那么专业。在遇到这样的局面时,王总您如何来证明我们国内设计师在高尔夫设计方面的成长和专业呢? 王总:现在这种现象的本质并不是这样了,其实业主现在选择外籍设计师主要看中的是他们的品牌号召力,是为了项目建成后好做宣传。不过就像我之前提到的国内至今没有高尔夫设计这个专业学科,所以国内高尔夫设计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我以前曾遇到过设计师给业主设计7个洞的方案,还有设计师把大乔木直接种果岭上等等这种外行的事情,还有一个18洞球场整套施工图就一二十张图纸的,还有拿着别人的案例在外忽悠业主的,所以也难怪业主对国内高尔夫设计师不是很放心了,其实你是不是专业的业主一试就知道。现在国内很多设计师连球都不会打怎么明白高尔夫设计的攻略要素等等这些东西啊,这根本是在纸上谈兵嘛。我所有的客户要不就是下场打球边打边聊,要不就是把我之前做过的项目或类似案例跟客户分享,安排客户现场考察我做过的或正在做的项目,给客户看以前项目的整套图纸,业主一般都有自己专业团队,所以真正有实力的设计师他们是能看到的,只有跟业主建立起前期的信任关系才能更好的谈后面的合作。
高缘网: 在施工设计时,经常需要和国外的设计师进行合作。他们的设计在具体的施工中,有时候也会有不太合理的地方,如何和他们沟通可能忽视的细节或者需要调整的地方? 王总:国外设计师其实还是很专业的也很尊重专业,所以如果在一些专业问题方面我们提出更合理或更能满足业主和现场需要的意见时国外设计师都还是会认可的,当然设计一个项目或做一个项目永远都是有遗憾的。
高缘网: 施工图能准确地在施工方的手中真实地体现应有的效果和品质,也是设计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在高体和施工方的合作中,怎么保证自己的设计能有高品质的体现? 王总:这个就是要落实到图纸会审和做好现场服务工作,现场服务不仅仅局限于节点服务,还需要有短期的驻场服务这样才能保证设计还原度。我个人认为现在做设计,业主出钱并不是买你几张图纸,往往图纸在施工过程中只是起到一个方向性作用,而真正买的应该是你对项目的态度,那么现场服务将是态度的最好表现。所以,我们高体未来将把现场服务这种好的习惯一直延续下去。项目有品质,我们才有成就感。
高缘网: 在您设计过的球场中,有哪个球场是您迄今为止最为满意的作品?能详细介绍一下项目的设计过程吗? 王总:我认为我的作品都是最满意的,也都是不满意的。我刚刚说过,任何一个项目回头看看,都有点小遗憾。也许我是个完美主义者吧。准确的说,每个项目都是代表设计师当年的那个时代水平。随着设计师本身的成长和时代的变迁,其设计的作品也有一些变化和调整。这个就让后人或者旁观者去评价吧。 关于设计过程,我喜欢讨论,和业主讨论、和球场设计师讨论、和打球的球手讨论。我敬重专业,我敬重意见和对观点不一样的声音。我记得2013年做三亚落笔洞球场的时候,业主刘斌董事长球打的非常好,我就和他讨论打球过程中对景观的看法,从他身上,我知道了很多要体现的元素。这个项目的球场设计师是美国施密特*科里高尔夫球场设计公司的首席设计师布莱恩*科里,那我就和他讨论球道的战略特性,我又从他那里了解了很多他对自己设计作品的期望,这些都是我设计的一部分。往往到达一个项目地,我喜欢看属于当地本土的植物群落。根据以上的要素,下一步我将再一次和我的设计团队讨论从什么方向去体现这些亮点,如何屏蔽不好的一面,然后,根据专业分工按时间提交综合成果,最后在我们的会议室进行模拟汇报。所以我们的设计团队成员,是设计师也是评审员;是思想者也是实现者。
高缘网: 针对目前国内高尔夫行业发展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引起球场设计建造行业的低谷,王总您有什么建议或者想法分享给我们的同行,给大家在这个‘冬天’里一点温暖? 王总:我还是对中国高尔夫行业持乐观态度的,中国高尔夫行业遇到的问题有些人只看到表面现象而没有看到本质。当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比如省市人均收入达到一定的时候,人的消费观念和目标就会有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过年在餐馆吃,越来越多的人买汽车,越来越多的人出国旅游,当然也会越来越多的人参与高尔夫运动,而中国的高尔夫球场项目都是伴随着地产项目、旅游项目的,所以当地产起起落落时必然会影响到高尔夫行业,这只是其一,其二是国内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对高尔夫不够了解,加之媒体断章取义对高尔夫球场的歪曲报道让大众给高尔夫项目带上了浪费耕地、污染水源等帽子,我参加过一些圈内论坛进行交流,大家谈到这些总会说我们要怎么加强项目管理,提高行业技术标准等。包括我在内我们高尔夫行业的很多人都是技术人员出生,大家在媒体舆论面前都是弱势人员,我们当然可以做的更专业,但是也要告诉大家高尔夫到底是怎么样的,他不仅不用浪费耕地、不会污染水源,其实还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好的东西。媒体舆论的态度是因为没有真正了解高尔夫,他们只是觉得高尔夫只是有钱人的游戏,跟普通人无关,所以就像之前我所提到的为什么我们高体还要做高尔夫的研究,就是为了把纯粹的高尔夫在中国真正推广开来,让一部分误解高尔夫文化的人,对高尔夫有一个新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