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老少皆宜的大众高尔夫,在中国逐渐成了“精英”阶层的符号,随着高尔夫越来越时尚、流行,高尔夫在中国的误读正在逐步加深 。 从2006年开始,一个新的名字在中国职业高尔夫球界被反复提起,直到今年春天,中国球员梁文冲,在欧巡赛和亚巡赛共同认可的新加坡名人赛中一举夺冠,并获得至2009年的欧巡赛参赛资格。这是继张连伟,中国大陆球手在四年后赢得的第二场欧巡赛。 相比近年张连伟的成绩徘徊不前,29岁的梁文冲开始被许多人认作“中国新一代高尔夫球员领军人物”。 从张连伟到梁文冲,中国高尔夫球经历了看似强劲的提速过程,职业球员人数从最初的2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一百多人(男女球手之和),球会也从几家递增到300多家。越来越多在中国举办的大小级别高尔夫赛,更证明了中国职业高尔夫发展已逐渐步入国际的视野。 2007年,将有6场欧巡赛和7场亚巡赛落地中国。凭借中国高尔夫球协会(下简称:中高协)手中的“外卡”,中国选手参加大赛的机会增加了,在欧巡赛和亚巡赛联合认可的比赛中,中高协可以推荐14~15名球手参赛;亚巡赛认可的赛事中,中国球手可以达到30人左右。 4月份刚刚结束的VOLVO中国公开赛上,参赛的25位中国大陆球员有7人晋级决赛。这成为2004年欧巡赛登陆中国以来,中国大陆球员晋级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国职业高尔夫的繁盛似乎随着高尔夫在中国的流行就要到来。 但事实似乎没有看上去的那么乐观。 新晋冠军梁文冲替代张连伟被许多人视为中国高球界未来的“一哥”。但他现在的际遇较之第一代球手并没有太大的好转。除了日本HONMA的球具赞助之外,梁文冲如今的主要资助还是来自自己的球会——中山温泉。 在中国职业高球中,要赞助商提供球具不难,但目前国内球手里,能让赞助商再额外拿钱的恐怕只有张连伟和梁文冲了。 “只一次性地赞助赛事,不具体赞助某一位中国球手。”成了赞助商们惯常的投资套路。因为投资赛事能立即引发效应,而资助球手的风险相对较高。 这其中最根本的问题之一,还是成绩。VOLVO中国公开赛上,虽然中国大陆球员历史性的7人晋级决赛,但成绩最好的张连伟和梁文冲仅并列排在第31位。在随后进行的BMW亚洲公开赛上,18位大陆球员又迅速恢复了“常态”,只有张连伟和梁文冲获得晋级。 选手成绩好,才能有更多的出镜机会,从而吸引赞助商的注意,有更多机会走向国际赛场。正如梁文冲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所说的:“选手的成绩、赞助商资助和比赛机会本来就是一根链条。”中国的大多数职业选手目前仍然在没有成绩、没有赞助商、没有比赛机会的困境中,苦苦挣扎。 在这几年红红火火的赛事环境之下,中国高尔夫职业球手自身的技术水平并没有水涨船高。 “中国现在的职业比赛很多,但是大量的高水平比赛进入中国,并不是我们的水平、需求达到了这个高度,而是一种完全商业、市场主导的行为。”曾任中高协秘书长的崔志强向本刊解释。国外的投资商,更多的是把高尔夫作为一个载体,和他们的产品形象捆绑在一起,来敲开中国的大门。 “赛事和我们的高尔夫水平、开展的市场是不成比例的。”作为中国高尔夫职业化的推动者,崔志强对我国的高尔夫现状,看得很清楚,“有人问中国高尔夫球手什么时候才能在家门口的比赛中获胜,这还有点为时尚早。” 高尔夫民间流行促衰了职业发展? 目前,大多数职业球手都挂靠在球会下,平时在球场当教球,球场提供其免费练球。但随着民间高尔夫球热潮涌动,球场资源紧俏起来,教球的时间更长了,练球的时间却短了,职业球手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民间高尔夫发展的冲击。 “现在,很多球会对职业球手的重视程度不如以前了。近几年球场生意越来越好,球场也很注重经济收入,所以球员的培养就忽略了。”作为中国第一代高尔夫球手的代表,程军道出其中缘由。1997年,在VOLVO中国公开赛上拿到中国球手的第一个国际比赛冠军之后,程军逐渐淡出赛场,开始经营高球器材,现在的他是天安假日球场的老板。 “很多球场生意好了之后,对职业球手已经不开放了,每年只允许你打一两次。超过的部分都要交一定的费用,这使得很多球手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程军说,他和张连伟这代算是比较幸运的,当时一是球员比较少,二是球场相对空闲,球会对他们比较重视,许多球场只要付球童费就可以练球,而现在的球手却要交纳一定的果岭费(球道、草坪养护的费用,根据球场的规格,300到1000多元不等)。 1985年,崔志强带着十几个河北体院学生,东渡日本学习高尔夫时,程军就在其中。3年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