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绿淘沙球会第12洞,Par5,596码 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巧立名目,乾坤挪移。趋之若鹜,犹抱琵琶。精美西餐,好看难吃。前程似锦,道路维艰。 ——同济高尔夫商学院院长邱灿华评中国高尔夫产业的现实 有这样一个段子:某位业余球手访问成都的三天六顿正餐里,有四个新认识的朋友分别对他说了同样一句话: “我们正在搞一个新的高尔夫项目。”这句话,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曾在国内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人口中反复听到。过去两年,中国到底有多少家新球场正式开业?又有多少家球场即将建成?鉴于调查中的政策性原因,我们无法统计确切的数据,但在《高尔夫大师》面向全国各个城市所做的近100份调中,每一个受访者都清晰地描述着自感受中的新球场浪潮。从2008年的350座,到2009年的400座,再到2011年不完全统计的近500座18洞球场,GDP的稳定增长与房地产项目投资热正将中国高尔夫球场带入一个超速增长的热潮之中。 过去两年里,有太多和球场有关的历史性事件发生:2010年底建成的天佑德国际高尔夫俱乐部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这个18洞球场的建成意味着青海省正式告别高尔夫球场的零纪录,自此全国省级区域中已经只有西藏还没有高尔夫球场;2010年3月,海口观澜湖开业。庞大的观澜湖高尔夫王国将自己成功的深圳模式复制到海口,一期项目就规划了10座18洞球场。海口观澜湖的出现,也让海南国际旅游岛正式向“高尔夫岛”迈进了一大步;被誉为“复原大师”的里斯· 琼斯将在云南建造云岭高尔夫俱乐部,这也是这位极少走出国门的美国顶尖球场设计师在亚洲的第一个球场项目;世界第二菲尔· 米克尔森在天津设计了自己在中国的第一座球场,这个名为星耀五洲的球场项目在2010年10月正式开业,集中了全球各地的经典名洞,其中甚至还有一个以奥运五环为设计源头的中国洞。 在政策导向和利益驱使的矛盾中蓬勃发展,中国高尔夫球场建造的黄金潮注定了矛盾重重:有经典的大师之作,也有毫无理性的粗制滥造;球场所在之处,有巨大打球人口基数的中心城市,也有缺乏本地高尔夫人口支撑的贫困区县;有充满信心的乐观,也有充满怀疑的悲观。不过,一切都值得记录,毕竟——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该来的都来了 参加完2010年北京高尔夫博览会之后,美国球场设计师丹纳· 弗莱这样形容博览会上的同行扎堆: “每隔三个展位就有一个球场设计师。”当然,弗莱自己也是其中之一。经历过金融风暴之后,世界高尔夫球场经济陷入了沉闷而低迷的时期——在美国,每年倒闭的球场远远超过新开张的,整个欧洲也毫无起色,原本发展得相当蓬勃的阿联酋也因为经济滑坡而开始停滞,而新兴的高尔夫市场集中在了中国、印度、巴西和韩国,当然,幅员辽阔、新富阶层大胆而热情的中国最为活跃。 即便是被公认为世界最顶级的球场设计师汤姆· 法齐奥也难免面临生意大幅缩水,从2009年底开始,这个不愿走出国门接项目的设计大师辞退团队中的半数员工,进入了半退休状态。国球场的停滞,使得大批球场设计师或主动或无奈地走上了淘金的东方之路。 2011年,因为诺曼结束澳大利亚分公司而失业的球场设计师Harley Kruse开始了独立创业,曾经参与设计过深圳观澜湖诺曼球场的他将中国作为了重点发展的区域之一。他至今后悔1999年自己结束上海滨海高尔夫俱乐部项目之后没能留在这里,“如果那时候留在中国,情况也许完全不同。”事实也是如此,1996年第一次来到中国的布莱恩· 科里如今已经是在中国最为成功的外国球场设计师之一,包括与签名球星合作的观澜湖球场和与杰克· 尼克劳斯合作的春城,Schmidt-Curley公司在中国已经拥有了36座建成的球场项目,还有为数不少的球场在施工当中,“我还记得当时中国留给我的震撼,”因为世界杯来到观澜湖的科里相信,这个国家在高尔夫上一定会拥有飞速的发展,“当时的高尔夫还是新兴的产业,球员也很青涩,除了巨大的商业机会之后,我很骄傲自己能够参与中国高尔夫的发展以及未来。” 在2010年开业的新球场当中,布莱恩· 科里执笔的观澜湖海口和位于云南的石林高尔夫俱乐部都深受好评,对于自己在中国的多年耕耘,科里毫不低调: “我们不是在中国试水,从一开始,我们就全心投入在这个新兴市场上,在中国有两家办公室,我们为球场业主提供的是别人没有的服务,可以这么说,很少有竞争者能做到我们付出的一切。如今,选择到中国工作的球场设计师水准越来越高,但大部分人都是因为其他市场萎缩而做出的选择,中国是唯一的工作机会。过去那些年,很多大牌人物曾经拒绝过到中国工作,现在,一切都变了。我相信,更多一流设计师将为中国打造更多出色球场,但我希望他们能够真正投入到中国事业当中去,不要一边接受这里的给予,一边抱怨这里所带来的挑战、工作条件和挫折。” 时年70岁高龄的杰克· 尼克劳斯也是中国高尔夫球场浪潮中的最为活跃的设计师之一。2010年年底,《亚洲高尔夫月刊》将“亚太年度球场设计师”的称号又一次颁给了杰克· 尼克劳斯,这倒也并不过分,毕竟尼克劳斯设计公司在亚洲极为活跃,拥有19个在建球场项目,其中有14个在中国。几个月前,他在接受《高尔夫大师》采访时,对于同行汤姆· 法齐奥赋闲在家只有这样一句评价: “他只在美国呆着,但看样子,美国什么都不会发生。如果法齐奥需要一份工作,我想他应该多出来走走。”尼克劳斯将自己大部分的时间放在了亚洲,尤其是中国,毕竟这里占据着他如今生意的50%,接受“亚太年度设计师”奖项时,尼克劳斯这样说: “我现在在亚洲呆的时间可能要比美国还多些。” 该有的都有了 除了二线城市纷纷打破高尔夫零的空白之外,在我们的调查当中,过去两年新球场的分布在广东、上海、深圳三分天下基础上发生了一些改变。 北京、山东、海南和云南成为了目前最为活跃的板块,而成都很可能在未来几年里成为另一个西南高尔夫中心城市。 从业15年的《高尔夫大师》百佳球场评委马福生认为经历过后非典时代的高尔夫人口增加,与之相关的练习场和专卖店爆发之后,最终的高尔夫消费必然会释放在球场上。“经济发展越快,就会有越多人追求身心健康,高尔夫作为一种户外健康体育运动,自然会受到更多人欢迎,因此在一些具有优势的地区,球场的增长是正的。”对于增长幅度较大的城市,马福生认为应当区别看待,“作为一个世界城市,北京拥有大量高尔夫人口,因此有更多球场也并不为过,云南和海南都是旅游型城市,所以球场的发展只要保持适度也不会有太大问题,但山东这个板块特别值得担心,毕竟那里基本没有本地高尔夫人口的支持,只能依赖单一的韩国市场,过去经济危机已经给那里带来过巨大的挫折,所以山东地区的投资人要格外谨慎。” 这一点,曾经在山东海阳旭宝高尔夫俱乐部工作多年的台湾人迟守伟也有着相似的观点: “目前整个胶东地区有50个以上的18洞球场,但好球场并不多,明显超越区域水平的只有包括海阳旭宝和锦湖韩亚在内的不多几家。品质不高之外,那里的竞争还格外激烈,”迟守伟口中的竞争,指的是从2000年前后开始,山东球场为吸引当地韩国人和旅行团的价格战,“球场削价竞争好像割喉战,后来金融风暴韩国人撤走,所有的球场都是哀鸿遍野,有些球场甚至需要转手。” 除了对部分区域的顾虑之外,目前高尔夫行业内的大部分人都对国内球场数量的增长持乐观观点,2010年3月刚刚开业的杭州九桥高尔夫俱乐部副总经理胡小杰已经在高尔夫行业工作了18年,这座距离市区不过10分钟车程的都市球场目前的会员证价格是59.8万元,虽然开业不久,生意已经相当不错,周末的打球人数已经接近两百人,“在我看来,上海地区最少还可以再建50个球场,”胡小杰说:“只要看看球场里打球的人就知道了,哪个球场周末不是全部订满?再说,这些年,我从没听说过上海周边的球场有因为生意不好而倒闭的。” 上海交大海外管理学院高尔夫分院院长吴名持同样观点: “从球场的饱和状态来看,目前上海周边球场数量还是不够的,这项运动的增长很快,打球人口也在增长,已经到了12月中旬,但球场周末还是家家爆满。我最近和一些当地高尔夫俱乐部的管理者聚会,大部分球会还会在明年年初涨价,除了增长过快的CPI对球场造成了经营压力之外,这也代表球场生意不错。”吴名认为,由于目前国家对于高尔夫的政策不够明朗,造成了监管机制不够,会员权益也无法保障的现象,但即便如此,球场数量的增长也无法抵挡: “在目前政策条件下,球场数量还是会保持如今每年80个左右的速度继续增长下去,如果政策明朗化,中国球场的速度还会加快。我预计第一次上限应该在1500-2000座之间。” 在2011年同样乐观的还有东方集团总裁潘仲光,他所拥有的中国最为成功的平价连锁高尔夫集团又增加了两座新球场——扬州和哈尔滨东方球场。在他看来中国每年新增近百座新球场并不奇怪,一向对经济颇有研究的他认为: “中国以后肯定有上万个球场,我们需要给老百姓增加新的消费点,更好的消费渠道,国内通货膨胀问题就可以得到缓解,高尔夫就是个很好的消费点。” 日益增长的高尔夫人口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泡沫经济会给这个“新兴市场带来的毁灭性打击。中国高尔夫球场正走在通往从狂热到理性的初级阶段。纵观那些曾经兴盛过的高尔夫强国历史,乐观之中又难免忧患。美国的百年高尔夫发展史经历过三次大牛市。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借战事之利收拢了世界黄金储备的40%,培育出17000位百万富翁,同时将艾利斯特· 麦肯兹、H.S.柯尔特、唐纳德·罗斯等多位原本在英国和欧洲闯荡的球场设计师吸引到大西洋彼岸。有了资金和技术的双向支持,一批批以高尔夫为主项目,为富裕家庭提供放松、交友的休闲产品的“乡村俱乐部”应运而生。与此同时,铁路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商也创立了全新的“高尔夫度假村”这个概念,先后打造了包括圆石滩、柏树点和松树谷等享誉百年的经典之作。不过这一轮高尔夫热潮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海口观澜湖黑石球场第6洞, Par5 ,蓝 Tee ,541码 1929年经济大萧条开始后,美国所有新球场都找不到资金和投资商了。20世纪30年代,倒闭的球场数量比新开业的多,设计师们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去经济上相对繁荣的南美或日本开发新市场。 第二次牛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上世纪50年代起,战后的房地产热潮和中产阶级的休闲需求催生出一大批新球场兴建规划,老罗伯特· 琼斯和他曾经的项目经理迪克· 威尔森一边相互竞争客户,承接不同地区的公立项目和市政球场,一边合力将美国高尔夫球场建造业推向第二个辉煌。那是美国人用流水线大规模生产汽车和房子的年代,于是高尔夫业内人也希望用流水线的模式来建造高尔夫球场,然而没过多久,他们就发现生产过剩了,许多“流水线”上拼装出来的产品没有特点,质量不高,慢慢地走向被淘汰的边缘。 最近一次热潮则是90年代开始到2008年次贷金融危机结束,90年代老虎伍兹的出现更让高尔夫投资者们相信,天才球员将刺激更多年轻人走上球场,成为这个行业新的经济刺激点,加上市场热钱与房地产主导的跨世纪泡沫开发热,让美国高尔夫进入了一段发烧的狂热期,最辉煌的时候,每天都有新球场开业。 而20世纪80年代,我们的邻国日本同样兴起过一股球场建造热,从1985年到2003年,那里的球场数量从1496座增加到2458座,当时日本高尔夫球场暴增的原因主要来自“集团高尔夫”风潮—— 大批公司中高层领导迷恋这项运动,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日本高尔夫人口暴增,最高时达到每年新增一百万高尔夫人口。日本高尔夫人口最繁盛的时期是1992年,达1480万人,约为日本总人口的12.3%。不过,当会员证被当作投资和炒作工具,人们估算出高尔夫人口总量无法支持球场数量时,日本高尔夫的神话瞬间破灭。 《高尔夫大师》顾问李烨认为,未来的中国高尔夫球场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优胜劣汰,与房地产捆绑的球场将大批面临倒闭。“经济背景是决定新球场数量的基础,球手数量则是支撑新球场生命的关键。”担任《高尔夫大师》百佳球场评委的李烨说: “如今国内大部分球场都依托房地产,不管当地有没有打球人口,不管自己建的球场到底行不行,只想借高尔夫的概念炒作,一心卖楼,这样的球场未来必定会面临危机。” 在不远的将来,想要靠会员证销售迅速收回投资成本的球场很可能会遭遇失败,潘仲光直言: “会员制球场已经落伍了,目前我们已经发现,销售会员证的数量和速度已经不如五年前那么如意,随着球场增多,会员制的意义会越来越小,对于未来而言,打造与众不同的品牌、风格和服务才是提升价值的方式。”打造品牌上,潘仲光已经先走了一步,他的东方集团目标明确—— 不为追求顶尖而拒绝中低端消费者,要做打球人多、生意好的球场。 吴名同样看空会员制,“起码终身会员几十万、上百万的价格体系会被打破,如今美国大部分球场的会员证销售已经不同,普遍趋势是入会费便低,可能只要两千美金,但年费高,甚至可能高于入会费。” 一直在研究高尔夫球员消费行为的吴名发现,过去两年里,中国高尔夫人群消费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理性消费达到70%,以前则相反,只有30%,这是一个区分高尔夫是否奢侈品的重要数据。奢侈品的特征就是大多数非理性,但现在,我们的数据已经表明,如今的高尔夫市场正走在价值回归的路上,如果理性消费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会籍销售方式就可能被替代,球会也应该随之做出改变。” 2009年5月,全球最知名的高尔夫球场管理公司TROON高尔夫进入中国,全权管理广东清远狮子湖球场,曾经在佘山担任多年总经理的“中国通”大卫· 汤能加盟了这家公司,将眼光放在了中国市场。“作为如今最蓬勃的经济中心,拥有这么多人口,你们现在根本不用担心球场过剩的问题,但投资人应该认真研究球场的盈利与否,因为未来,盈利才会成为球场存续的重要因素,我们的工作就是让球场盈利。”专程来到中国考察市场的TROON高尔夫集团总裁Hud Hinton说,不过,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自己的消费积分系统、球场管理项目和高尔夫学院项目的TROON选择刻意放慢脚步进入中国,“我们希望和最合适的球场业主共同经营一个品牌,这个比短期内多签约管理一些球场、却无法为球会创造更高价值要长远的多。” 未来或许将是管理公司大规模发展的机会,“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房地产销售完成之后,高尔夫球场成为了开发商的拖累,年复一年的亏损会让开发商最终选择低价贱卖或者将球场承包给专业的管理公司。” 上海汤臣副总经理黄沧江这样预言,而这个发展趋势似乎被不少高尔夫管理精英们认同,吴名也是如此: “中国球场的经营方式会被改变,如今只有中信朝向、IMG等为数不多的球场管理集团存在,大部分球场都是非专业人士在玩票,管理和投资都随心所欲,但随着球场数量的增长、投资人和消费者都趋于理性之后,市场就会更加成熟,更专业的管理团队就会出现,我认为20%到30%的球场会通过管理公司来获取盈利。这个数字并不夸张,在日本的2400座球场中,有500家左右是由管理公司来运作的。” 也许,伴随着海外设计师蜂拥而至的淘金之旅、高尔夫球场如雨后春笋般的增长、未来来自世界各地和本土的球场管理公司们也将获得大展拳脚的平台。不过,回到对于正计划依托房地产项目入市的潜在高尔夫球场投资人来说,如何盈利实在应该是个值得提前考虑的问题。 文/艾柯、靳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