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顺利成为 2016 年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一方面让坚持举国体制的中国看到了在高尔夫项目上突破的可能。 中国高尔夫,特别是中国高尔夫球场的现状究竟处于什么境地?本报特地采访了中国高尔夫及高尔夫地产设计大师奖得主、被称为中国高尔夫球场设计第一人的余钢先生。 JJ:中国的高尔夫球场普遍反映亏损,但是社会各界又在拼命建球场,这是不是一种矛盾? 余钢:挣不来钱是现状,拼命建是前景;前景差太远了,现状还没有上来。中国目前有 500 个高尔夫球场,高尔夫人口约 300 万;而美国有 20000 多个球场,打球人数 3000 万;人多地少的日本也有 2500 个球场,打球人口 1600 万。日本、美国、加拿大、韩国、澳洲甚至欧洲的一些国家,打球人口都要占到总人口的 10 %。中国的 300 万高尔夫人口占总人口大概 0.0023 %左右,这个比例太少了。中国 500 个球场和美国 20000 多个球场相比,这个数量也太少了。按照发达国家的推论,平均 20000 人就有 1 个球场。 随着高尔夫球入奥,其对于中国的最大意义在于,中国体育采取举国体制,高球成为奥运项目后在国内的地位和生存模式必然发生重要转变,国家政策的支持,经营者对国内市场的重新审视,高球发展将迎来快速发展期。从社会人口看也是这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注重健康,追求运动、回归自然,但一方面很难找到足球场、篮球场,另外因为体力、年龄的原因,也不再适合这类激烈运动。这种情况下,运动最好的模式就是运动量既不大,又很优雅,还能结合商务,目前来讲就只有高尔夫。 JJ:一些高尔夫球场在一直亏损的状态下,开始把这块地重新开发别墅,用别墅来养高尔夫球场,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高尔夫球场和地产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余钢:首先是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前 10 年中国只有 10 个左右的高尔夫球场。按高尔夫的容纳人数来讲,一个球场最高峰可以容纳 200 人, 10 个球场可以容纳 2000 人。以这个供求关系,球场是能吃饱的,因为球场数量太少,打球人数是不止 2000 人的。而且,那个时候打球收费很高,所以人次和收入能够满足球场经营的需要,就不需要依赖地产。 现在,球场越来越多,但打球人数的增长速度没有建球场的增长速度快,供求关系出现变化。而且,为了球场的生存,互相之间降低价格。现在在北京打一场球只要几百块钱,最贵的市中心的球场也才 1000 块钱左右。由于竞争吃不饱,人数没有上来,打球的价格却下来了,收入自然下降了,但球场的成本还是那么多,所以就养不住了,就需要由地产来弥补。 但我认为,未来等中国打球的人数上来以后,高尔夫球场是不需要靠地产支撑的。比如深圳,所有的球场,周末打球不预约是肯定不行的,一定得本周提前预约,而且,市中心位置比较好的球场还必须要跨周预约。 观澜湖有 12 个球场,价格也不便宜,但场场爆满。其次,高尔夫球场对房地产升值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我国高尔夫球场周围的房地产单价比一般楼盘高出 17 %以上,国外则更多。 后来高尔夫地产开始模仿国外的高尔夫社区,把地产和球场融合到一起,也就是说球场和地产互相交叉的布置,球场能看到地产,地产也能看到球场。每一户住房,只要打开窗户就可以看到高尔夫球场,使地产真正的融入了高尔夫社区,这个时候才应该叫真正的高尔夫地产。 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中国的高尔夫地产又发生了变化,因为大家发现,那种模仿只是照搬了美国的单一生活社区,单一的居住社区。这种形式在国外可以,因为国外的生活方式是不一样的,国外基本上是我在这里居住,其他的活动跟我没有关系,比如购物、商务、上班等跟我没有关系,我就是在这里居住,要购物的话开车去城里购物,然后大包小包地拎回来。 可是中国文化不是这样的,中国的居住和消费观念是一种复合式社区文化,中国人喜欢热闹,所以这种社区一定要融入我们中国的生活元素,甚至还要包括一些商务的东西进来,比如说饮食、文化、体育、教育、娱乐等服务设施都要包括。 余钢:这一块其实是误区,高尔夫球场占地是很大,但我们首先要问,这块地在盖球场之前是什么?有很多地方在盖球场之前,什么也没有,乱七八糟的,石头、垃圾、荒地。是盖了球场后才把这块地开发利用起来。而且盖完以后郁郁葱葱,从物理角度来讲是不是环保? 另外,从化学角度来讲,我们做了一个统计,农作物喷洒的药剂的毒性是高尔夫球场用药毒性的 30 倍以上,也就是说种马铃薯、种稻子用的农药比这个药要厉害 30 倍以上。而且,高尔夫球场的药物喷洒是有一定规矩的,比如高尔夫要求打完药以后被草吸收,存留在草里面发挥药效杀菌。所以下雨天就不能喷药,下雨天,打了药以后雨就冲走了,流到河里面对环境是破坏,而且打了也是浪费。 还有一个现象可以证明,高尔夫球场里面肯定是鸟语花香、鱼鸭成群,本来这里是没有这些的,建了一个球场就有了,这显然说明环境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