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测试过2010年Callaway FT Tour木杆后对Callaway木杆的性能就念念不忘,所以今年就不能不将2011年Callaway木杆代表作Razr Hawk Tour纳入旗下来进行测试。今年的Callaway Razr Hawk Tour木杆是Callaway与意大利跑车兰博基尼的合作产物。这也是Callaway木杆再一次在木杆球头上运用汽车工业中复合式材质。超级跑车的外壳需要轻量化才能将整部车的车重给压到最低,让跑车马力轻易产生出来,同时跑车的加速性也可以提升到最大。车身轻但不能把安全性打折,如果车子的安全性能不强就很容易在事故当中产生很大的伤害,所以车身与车壳的安全系数需要维持在一个不错的标准上。 原厂球头设计说明 也就是因为如此,Callaway与意大利超级跑车公司兰博基尼的合作,将它们独到的车身材质运用到高尔夫木杆球头上,有效率的强化球头的重量与进行球头重量重新配置(Callaway说新的Razr Hawk球杆比前一代FT 9木杆的风阻系数减少43%)。另外也对于Razr 球头进行风阻系数最佳化,让球头可以在整个下杆过程当中得到最好的速度,进一步把你的速度与力量传递到球内,以产生最大化的距离。我以前在站上的文章中有说过,现代化的球杆会越来越科学,越需要对于使用材质,结构设计,风阻系数进行最佳化。大家可千万不要认为这些东西只是厂商的产品广告手段?。从我个人的使用经验上看,这多少对于使用操作上可以得到不错的效果与最后击球的性能提升。一个好的球杆需要对许多细节进行分析,研究与测试才能得到不错的结果,而我想这种从球杆本质上下手会有比较不错的效果。相对的对于一些从外观设计或配件上着手的球具我个人觉得可以得到性能提升效果并没有太大。 此杆的球头还是使用锻造复合式材质设计,球头重量的分布上进行了有效的重新分配,同时加强了球头结构的强度。我将球头卸下后进行球头重心测试与球头重量测量,发现重心的位置变得更佳精准了:在杆面中心稍为上方2mm的位置(有别于其它厂牌的重心位置大多没有在杆面中心点的正上方,要不就是上方4~6mm位置,同时还会偏靠杆趾位置的偏心)。以我个人球具客制与组装经验来说算是很不错的设定,这样的位置让击球的稳定性与操作性得到不错的效果,也大大增加了使用者要稳定的击中甜蜜点的难度。另外Razr Tour的球头设计比前一代FT Tour要大10cc,整体视觉上会觉得比以前FT Tour球头要大一点,但杆面的大小跟以前没有太大差别。这有点增加使用的难度,但换个角度来说,因为杆面不大同时杆面深度也没有其它厂牌球杆那样深,杆面甜蜜点的位置很精准,使用稳定度来说会比使用其它杆面大或重心没有很准确的球头要好很多。我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个球头的使用操作,看起来很难打,但打起来确异常轻松。 原厂球杆规格设定说明 球头重量是201.5g ,与先前FT tour木杆来说是差不多;搭配Aldila RIP杆身,重60g。整支球杆的长度设定在45.5”。因为球杆的重量设定比较长一点,同时杆身重心也是偏向在杆身前端设定,这都会让整支球杆的挥杆重量(swing weight)产生比较大的数值出来。球杆总重(原厂配上Aldila RIP杆身)是在318g,但挥重就达到D4~D5。从中可以了解到使用这样一支木杆需要有不错的挥杆速度与体能才有办法打出它的效果。因为Aldila RIP杆身的弹道是又低又平,速度不够快很难把它的性能给打出来。有速度有体能的人才可以把这样的球杆打出很有穿透性的球质。 Callaway Razr Tour木杆是一支标准美式球杆。它的杆身规格,球头特性,与整支球杆的规格都是从美国球友角度去设,。所以这对于一般亚洲球友来说会有使用难度;但本身挥杆速度与体能状态都不错的亚洲球友使用此杆会觉得有如神助:击球距离会很远,同时球速也会比其它木杆快上许多。而这次我没有对原厂规格球杆进行测试,因为我测试过Aldila RIP杆身很多次了,对这支杆身的性能与特性也非常了解。我这次就直接将此木杆进行客制与调整,把杆身更换成刚在2011年8月才上市的Matrix OZIK 最新最火的黑色M3系列杆身。我个人使用6M3规格配上Razr Hawk Tour球头进行个人客制化升级。 客制使用杆身介绍 最新Matrix OZIK全黑M3系列杆身设计为低后旋,低起发角与低弹道的超暴走型性能。目前只有三种重量款式可以选择6M3, 7M3, 8M3等。杆身重量大多落在65g,75g,85g上下范围,是标准的重量设定。会挑这支杆身主要是配上球头后爆发力极强且以性能导向,是一支不错的性能导向木杆。杆身的弹道不会冲高所以需要一定的挥杆速度与力量才能让球飞的够远与较佳的抗风性特性。另外落地后滚动性来说也是不错,在地型较硬,坡度起伏较大,天气风势较大的场地使用会有很棒的效果,同时它的失击伤害也可以得到不错的效果。 客制此杆之规格设定说明 此次客制的规格是以现在Callaway Razr Hawk Tour木杆的规格去进行客制,这样才能完全遵循Callaway原厂当初设计此木杆的特性与性能目标。所以说在杆身的选择上也是跟现有Razr木杆所搭配的Aldila RIP杆身是差不多的杆身重量设定,杆身特性也是低弹道与低后旋。另外球杆长度也是设定在45.5”长。握把选用Lamkin 2011年最新的REL 3GEN黑色白屁股握把。它的重量是52g,与现有Callaway Razr Tour握把是差不多重;但REL 3GEN黑色握把的握感极为舒服柔软,搭配在黑色杆身与黑色球头真的超配。同时我喜爱REL 3GEN握把是它止滑性很不错,就算我不使用手套打球也都可以稳稳的握好,握感很优。 基本上这次的规格应是将市售款的Razr Tour木杆完全进行杆身与握把升级。球头的重量,退下原厂杆身后是201.5g,以这样的球头重量配上45.5”长度来说算是有点重。一般配上60g等级杆身重量都很容易将挥杆重量(swing weight)拉到D4左右。所以说这对于一般球友来说会有使用上难度与体能操作上隐忧。不过总重上来说才只有315g,这样的木杆重量只能算是一般,不会太重但高挥重会是此杆使用上的一个很大难度。 此杆的规格数据让大家参考: 杆身: Matrix OZIK 6M3全黑色雾面考漆,64g ,46”长,255cpm。 硬度: Stiff硬度,抗扭曲值/torque 3.4 0.335”口径 球头: Callaway Razr Hawk Tour 9.5度, 201.5g重 总长: 45.5” 总重: 315.5g 挥杆重量: D4.98 MOI: 2952g/cm^2 硬度频率: 248cpm 握把: Lamkin REL 3GEN黑色白屁股握把,重52g,尺寸R0.600”
此杆的规格数据来看是真的很吓人,算是一般人常会说这是职业用球杆。除了总重外,其它的数据都不是一般人会使用的规格。我想我预留0.5”的空间进行后续使用的调整。因为这样的球头配上45.5”总长,看起来是有点觉得长,同时如果使用上觉得硬度不够可以在后续进行杆身长度裁减或杆身前端硬度调整。这是我对此杆的第一眼印象与针对后续使用的问题调整空间方式。 而这个规格也与目前Razr Tour木杆配上原厂RIP杆身是差不多。通常这样的规格是很多市面上的市售款木杆标准的规格。这类球杆都是给中低差点球友使用所以本身配备的杆身重量都是60g这个级别,同时握把的重量也在50g这个规格。我客制与组装不少高阶选手用木杆大多是这样的总重,这样的球杆对于一般人也都可以轻松使用。 客制小建议 以我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球头最好配在45” +- 0.25”的长度会比较适合,这样可以把使用操作性给提升不少,同时也可以让挥杆重量(swing weight) 给压低约2个级数。Callaway这类给中低差点球友使用的木杆设计, 都有足够的球头爆发力可以让球飞的够远,加上会选用这类球杆的球友本身挥杆稳定度与速度都不会太差,把长度设在45.5”会让使用难度增加,挥重增加,稳定性能打折等问题产生。这样的长度配上这样有爆发力的球头一定可以让击球距离增加不少,但要考虑到我上面所说的问题。把球杆长度给减短半寸不会对距离产生太大的减少,还可以把使用操作性能与稳定度都提升法。 客制杆身的隐性问题 杆身Matrix OZIK 6M3的重心比较偏在杆身前端,造成组装出来的球杆挥杆重量都会比较高。这对于喜欢低挥杆重量的球友来说会是一个大问题,但如果能将总长给压到45”或44.75”之间,那挥杆重量可以有效的降到D2~D3之间,这样使用起来就比较有改善了。因为厂商通常不会把这类杆身数据提供给客制技师,这样的状况也是有组装过才知道。如果没有组装与使用的经验下去进行换杆身6M3那就会产生高挥杆重量的问题。大家要了解光看规格数据是不能够把球杆组成一支适合你使用的规格。很多的问题都需要技师对产品本身有足够了解深度与使用经验才能知道产品的内在与很多的包袱,不然随意配制下就会产生规格不是你所预期的状况。 球头客制时的小叮嘱 当然了还有不少客制的问题,如Callaway球头的杆颈尺寸都要比其它厂牌要大,另外新的Razr Tour木杆球头为复合式材质,如果技术不好,很容易在退杆当中会烧到球头的碳纤维材质,烧到了会影响到球头的性能与回馈。这是大家要注意的事。同时也要询问技师有没有处理过Callway复合式球头经验,这样在处理这类球头才能稳当的不伤害球头退下来。 以下就是我个人进行此木杆的测试分析与心得分享。 测试场地: 台北五股大X都练习场,球场深度有290码,同时使用的球有单层练习球与比赛球混合。本文的测试以双层与三层比赛球为测试使用球。这样比较能符合球友下场使用比赛球的状况与结果。球场地型是一个小上坡,能充分看出球落地后的滚动性。同时场地会有不同风势让测试状况更能符合下场条件。 天气状况: 晴朗,吹逆风,空气湿度高,会稍为影响到球飞行距离与飞行时间。因为这几周下来每天的下午都会下雷阵与让空气湿度极高影响球飞行的速度与距离。 气温约33度。 此木杆进行了两周5次的测试,我会把这几次的测试心得整理过所得到的一个结论与大家分享。从今年开始我对于球杆的测试不再只是进行一次就对球杆下评论,因为我常常使用过3~5次后对新的球杆会有更多的了解与性能发掘。通常会有一些我在球具测试文章中所没有说明与讨论到的一些特性与优点。所以说从2011年开始我对于新的木杆不再抢快去进行性能分析的公布,反而会进行3~5次的使用测试过后再进行评论。这样我可以将测试球杆的真正性能完整的说明与大家分享。
实际测试: 外观说明 此杆拿在手上就可以感受到此杆的高挥杆重量。球头感到很沉。球杆有点长,虽然此头的大小有比前一代的FT Tour要大一点但与其它厂牌球杆相比还是算小。所以对于此杆还是有一些空间可以调整如长度与挥重上。握把握在手上真的很舒服。与我喜爱的Lamkin Perma Wrap classic白色握把感觉一样软与舒服。因为此杆的整体色调定位为酷黑色系。所以握把也是选用黑色来搭配整支球杆的主要颜色。外观感觉上真的很猛的一支球杆。不同于其它白色或黑色的木杆,此杆的杆身为雾面涂装让球杆的色彩层次就有别于一般亮面杆身的感觉。这点可以感受到Matrix杆身对于杆身的外观所下的工夫。这要给它们一点掌声。 此杆空挥起来算还可以,可以感到球头重,但整过挥杆过程可以清楚感受到球头位置与杆身的受力与反弹特性。这种特性算是这类刚猛型球杆所有的基本配备。以下就是我将此杆的一些性能与特性进行的列点式说明让大家参考。 1 回馈 此部分我分为球头的回馈与杆身的回馈两部分来说明。因为球杆回馈的产生不是只有球头,杆身因为受力弯曲后进行力量传递,到击球点的力量释放让杆身进行受力反弹也会有杆身本身的回馈。杆身的回馈会直接影响到球头本身的击球感觉,所以说当在进行球杆的回馈分析就必须要说明球头与杆身的回馈。 首先让我先说球头回馈这块。Callaway Razr Hawk Tour球头延续了Callaway高端木杆所使用的复合式材质的设计。复合式球头的击球回馈一直是很多球友所垢病的地方。击球声音没有一般steel球头那样有清脆的金属碰撞声,反而是闷闷的感觉。对于喜爱金属撞击声的球友来说这点是Callaway球头所无法提供的地方。在新的Razr Tour球头的回馈上,我感觉已经有进行一点改良了。回馈感没有像以前FT Tour那样闷闷的,Razr已经有点撞击声了,但还是不够强烈;同时杆面大小还是与先前FT Tour球头来看是差不了太大。甜蜜点的回馈也是有很强的反弹回馈,感觉反弹系数好像很大。这是Callaway独有的特性,甜蜜点的位置与杆面重心很吻合且位置小,没有太大的热区存在;同时甜蜜点回馈与非甜蜜点回馈是很明显,没有太大的模糊地带。所以在球头回馈上我只能说Razr Tour算是一般以下,没有太惊人的感觉,反而比其它球头回馈来说算差。 对于杆身回馈来说,我对于Matrix OZIK 新款6M3杆身的使用经验觉得它的杆身前端设计比较重但使用上杆身的受力反弹很强烈。有别于一些日系高端杆身相类似的杆身规格与构造来看,它是低弹道低后旋的设定,同时杆身抗扭曲值3.4也不高。这对于使用的回馈上通常不会太好,但在6M3上我反而觉得杆身的反弹力量很大,不同于日系类似杆身规格的柔软。这是我使用此木杆最大的回馈感受:杆身很会弹,但确不会乱弹产生不稳的击球结果。它的弹力让我打起来格外有信心,这点在其它Matrix杆身产品上算是比较少见。这也是我对于新款Ozik 6M3的第一个好印象。这种杆身弹性加上球头击中甜蜜点时的高反弹回馈,每次击中甜蜜点时的整体回馈就像大中球头一样的扎实与爽快。 对于杆身回馈来说,这对于感觉上的定义就会有所不同。有些亚洲球友喜爱杆身回馈是软软QQ的感觉,但有些人喜欢杆身有不错的受力反弹回馈。而这两种感觉都需要有不错的受力反弹才做得到。差别只在于反弹回馈程度问题:要弹的QQ柔柔的好?还是弹的迅速有力才是好?这就是见仁见智,这没有标准答案。在杆身回馈上我个人是给予接近高分的评论。 2 弹道与球质 这块就是说明一支球杆的真正本质与底子的厚度了。球质好不好与球头本身的设计,使用材质,与构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弹道与杆身是相连在一起。要让打出去的球产生怎样的飞行轨迹与后旋量,这都要与杆身本身的特性与质量有直接关系。此杆的规格算是一支狠角色的木杆,所以它所设计的飞行弹道与飞行轨迹都是低平且不会冲高的弹道。真正使用上来说完全符合杆身与球头的设定,打出去的球质很钢猛,球速又很快。每次击完球后抬头看球,球一定都已经飞到空中了。它算是木杆的球速排名上前三名的角色。杆身的后旋量来看都不会太高,可能都落在2600rpm~2800rpm的范围,以60克杆身做成这样的后旋量都大大增加它使用的难度。 我需要经过3次左右的使用操作后才会比较容易去驾驭Ozik 6M3杆身。因为它跟一般杆身的特性都不同,同时杆身弹性也不是那样容易掌握。虽然说它的弹力不错但怎样让你把它控制好与球头结合会是很重要的关键。因为这样才能有效把此杆的整体性能给发挥出来,不然的话会让打出去的球后旋量不足让飞行距离短了5~10码左右。它也不是你猛力击球就可以打好,真的有如一批野马,需要点时间去摸熟它的习性才能了解要如何掌握它。不然第一次的测试时真的有莫名的挫折感,球飞不远,比平常的飞行距离要短10码,但到后面了解后就可以轻松打出平常的飞行距离来。 这杆身的弹道真的算低弹道,平平的在空中飞不会冲高起来。这需要有一定的挥杆速度与力量才能让球平平的飞那样久,不然会像我第一次第二次的使用状况一样,飞不远。这种球杆要了解与练习怎样让击球扎实度增加,让触球时增加球头与球的力量传递与互动,不是像打一般球杆那样碰一下就送出去;同时这杆身的弹道级数在日系杆身当中相当于70几克的级别。因为我使用过不少类似低弹道与低后旋量日系杆身经验,这样低弹道与后旋量通常是设定在70几克的杆身级别,一般来说日系60几克杆身就算是低弹道与低后旋的规格也不会真的很低的弹道与后旋量。这支6M3就真的是低弹道低后旋量,这也增加使用此杆身的难度。 杆身看不到的问题与难度 虽然说此杆身只是S硬度,但我认为使用它需要有能力使用日系杆身X硬度的条件球友才能真的打起来。如果你通常使用日系杆身的S硬度,建议要用6M3的杆身不能使用S硬度,可能要看你真正的挥杆动作与击球方式才能抓到适合你用的硬度。这是此杆身的隐性难度,很难用表面数据看出它的真正规格与性能。就算是有经验的技师也没办法看出来,除非你真正去组装一支出来,测试使用后才会了解此杆身的特性。在这块的弹道与球质我给满分,杆身与球头配合的超优,让整体球的飞行效果有厂商所诉求的特性出来。另一个角度来说,此杆的使用难度也相对增加不少。 3 飞行距离与滚动性 前一点的弹道与球质的说明,大家对于此杆的性能有很强列的感受了。它的飞行距离来说与我现有使用顺手的木杆会有点短。以现在我打的顺手与打的远的木杆,飞行距离普遍可以在260码~265码之间;使用这支木杆通常的飞行距离会落在250~255码之间,比平时的飞行距离要短上10码左右,但球的飞行穿透力确是超强,而落地后的滚动性也相对要好多了,可以达到15码以上的滚动。这是一个小上坡地型同时是长草满地的球道得到的滚动性,在球场上应可以得到更好的滚动距离。 测试时的小发现 我有进行三层高端比赛球的测试,一般来说如果使用双层比赛球它的飞行距离就在260码内。但使用如Pro V1, HX Tour这类三层优力辛(urethane cover)表皮球,飞行弹道会稍为高一点,距离也可以到达接近260码。最有趣的是,当我使用Callaway HX Tour 56三层优力辛比赛球测试时,打出来的距离是最远,飞行距离超过260码,也可以滚超过20码。超惊人! 看来使用Callaway木杆一定要用它们家的球这样搭配起来的效果才会最好。而打HX Tour 56球时击球效果也最棒,感觉好像可以把球给挤压更深更大,球出去后也超快就飞到空中了,飞行在空中的时间也最久,所以距离效果也最棒。这是在测试当中的一个意外发现。 4 失击伤害与非甜蜜点击球效果 这支球杆本身就是一支很有难度的球杆,所以要能耍的动,舞的好,还真的要有两下子。因为杆身钢性要比其它碳纤维杆身要强多了,失击伤害多半没有其它碳纤维杆身那样大,都还在控制范围内,不会有那种大左曲,大右曲球出现。所以这点要给它不错的分数。这是一支好的球杆很重要的指标,其它球杆的失击多半OB去了别想要救回来。这是使用这类球杆的好处之一。 同时球头非甜蜜点的击球距离没有想象中那样差。你打中甜蜜点与非甜蜜点都可以很清楚感受到,但非甜蜜点的击球效果不会让距离产生太大的落差,与打中甜蜜点只差不了20码。因为甜蜜点的击球所产生的球质比较快,也比较重的球感;非甜蜜点的击球效果会比打中甜蜜点弹道要低,但因为它的滚动性能不错所以最后的距离效果也没太差。所以说这球杆是一支让你不太能犯错的球杆,就算你今天状况不佳,这支球杆也能帮你将伤害控制住,让你能止血。算是此杆的优点之一。 5 操作性能 最后说到它的使用操作性,这支球杆真的不好使。我刚开始用的第一次可是对此杆充满很大的挫折感,因为球头甜蜜点小,杆面热区也不大,几乎没有。打中杆面只有两种回馈,一个是甜蜜点,一个是非甜蜜点。没有一些木杆有甜蜜点外的热区,让你的击球回馈也不会有太大落差。但这支球杆的击球回馈确很直接明确,慢慢的练熟了,也了解要怎样去使用此杆后才可以把此杆的性能与特色给发挥出来。球头本身的击球起发角也不高,不会让你轻松将球送到空中,是个硬底子的球头,要送到怎样的高度就要你自己把力量给送出来,一点折扣都没有。 加上杆身也是低后旋与低弹道的设定,虽然硬度只有S但也还好是S不然再硬我可能也用不起来,打不出应有的飞行距离与后旋量。球根本飞不高所以也别想要让球有不错的空中滑行距离来得到一些距离回来,要打多远就靠你怎样使用这支球杆。力量不够或击球不够扎实,球就容易飞不远掉下来。所以一定要对此杆有一定使用了解后才有办法把此杆的特性给打出来。要打的巧不是打的猛。 这款杆身就是我前一篇文章中所说的“抛开挥杆速度迷思”的一个重要例子。如果你单看这样的杆子规格去选择你要的球杆硬度与杆身重量,或是以你现有球杆的使用规格当标准来挑这类球杆,我可以说最后结果跟你所预期一定有很大差距。原因在于这种球杆或杆身不是以你的挥杆速度去做为选用规格与硬度依据。以我现有的挥杆动作我可以使用日系杆身60几克硬度X 都没问题,但如果用在6M3杆身上 S硬度已经够我受了。再硬我真的也没有力量与速度让他飞的够猛了,加上这种球杆更重视你如何跟球互动,你需要将你的力量最大化的传送到球里。挥杆速度再快,你如果没有扎实的送球与吃球,那就很难把它最好的性能给打出来。 而这杆身让我最大的惊奇就是它的杆身前端的强大反弹力量。这是我到目前为主所测试过的所有杆身中没有的特色。没有一支杆碳纤维杆身有这样的反弹力量与弹性。有些日系高档杆身使用高吨数的碳布在杆身内,这类杆身可以增加其杆身强性与刚性,以提升击球稳定度,同时也可以把杆身的重量给压低。而这类杆身的回馈与弹性确没有Matrix Ozik 黑色M3这样的刚猛。只觉得反弹速度很快但不太能感受到杆身前端的强大反弹力道,这样的杆身是没见过也会让人打上瘾。 刚开打就被这个魔力给吸引了,虽然说对此杆掌握度上没有很好,不过每每打击时都可以享受到这杆身的超优杆身前端的弹性就让我爱不释手的一次又一次的想打它。这真的会上瘾。我也拿这支球杆给站上几个会员测试,大家都对这杆子的弹性力道与强度印象深刻,也想要客制一支来试试。 使用此杆小技巧 这几次的使用就对击球方式进行很多的调整,最后才了解要怎样打这支球杆:一定要利用杆身不错的反弹特性,然后在下杆时将整个力量藉由手送出去给球头。不要太执着要发力击球,这样反而得到的效果不会太好。要充分利用杆身特性与身体转动让击球的效果能产生最大,在这块上此杆的分数算是不及格。 最后,这支木杆算是特色与优缺点明显的球杆。喜欢它的人会爱死它的性能与优点,这就是这种球杆的魔力。我也慢慢的爱上这种球杆,因为它会让我将挥杆动作做到位也做准确,慢慢的整个击球效果也可以容易表现出来。这样的击球是充满乐趣与挑战,也是让我有不错的成就感。我也曾考虑将此杆的长度进行调整,让它的使用上不会再那样吃力与耗体力,但是在经过2周的使用,我反而觉得这样的长度与球杆让我的体能与击球扎实度都提升不少。看来让自己用一些平时不常用的规格球杆可以让自己的肌肉强度与耐力都得到成长,这是另一个收获。也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将使用的球杆相互分享。 字稍有改动,点击查看原文链接 文章发表日期:2011.08.18 作者:洋梨高尔夫网站站长 Chien Chien是台湾网站「洋梨高尔夫评论」网站和「Golf Garage」网站的站长。(点击进入网站) Chien在高尔夫球与球具产品的开发和制造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的文章以严谨,专业和实用深受京城高尔夫的喜爱和推崇。 洋梨高尔夫评论是一个专业的高尔夫内容网站。内容涵盖高尔夫业内最新资讯,球具测试,球具客制,球杆原理与击球问题等。它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坚持以一般人的观点观察和评估评估球具,科技材质与相关产品。与职业级的测试者相比更能贴近大众 (责任编辑: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