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运动看似静态,从八岁到八十八岁都有爱好者,甚至有更年轻与更年长者。不过,在竞争十分激烈的职业赛场,一位职业球员如果能打满十年赛季,就已经是响当当的人物。十年之后,就算仍在围绳内,体能与心态的疲惫,绝非一般球友能体会的辛苦,这是所谓:职业选手的「黄金十年」。 这项运动要成为有影响力的「产业」,不可能只靠一、两位球星就撑起了一片天。球星是神,吸引眼球关注,周遭的相关配套与众人的努力,才能成就产业链,形成影响所及难以轻忽的经济体。 喜欢打球的球友,看比赛比上球场多的观众,甚至看高球报导的读者们,只要分得出什么是球场十八洞?高尔夫球杆长成怎样?球场上的老虎跟动物园的老虎有什么不同?这些高球爱好者形成产业的基础。 跟高尔夫有关的人很多。有高尔夫「球场」老板、场务、业务、营销人员;会馆内餐饮还有厨师、服务、相关人员;「比赛」时,参赛选手、杆弟、裁判、赛务工作人员,以及比赛转播的媒体、工程相关人员,而一场美国LPGA级的扬升LPGA台湾锦标赛,更让人见识到数万人购票入场的台湾高球实力。 挥杆练习场、高球用品店、球杆制造工厂,跟高尔夫有关的台湾人其实不少。很多人知道,世界知名品牌的高尔夫球杆,几乎都跟台湾有关,只是台湾老板似乎只懂得制造,获利最高的品牌创立却外行,所以粗重的都由台湾制造,秀球杆说故事的包装营销则由老外上台,台湾欠缺的其实是胆识跟冒险的心。 从拿起球杆那一天算起,到拥有七十二杆的实力,球场的培训球员不用五年就可达成。但是进到围绳内,还能打出六字头成绩的,十年大概出不了几位。转职业简单,靠比赛赚钱可就有问题了。 职业赛季十年,能年年保持前十的不多,一年赢一场没几人,一生成为某一年台巡奖金王的更少。台湾几百位职业球员,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位,能靠比赛赚钱,比赛十年连「利」都没有,「名」更不用讲了。 认真打球的「黄金十年」,一年至少赢一场,一生中有一次台巡奖金王,这样的职业生涯目标才够明确。 那么,过早转职业就不需要了。年轻时多读点书,吸取人生成长的养分,等到完成职业黄金十年后,辉煌灿烂的人生,才正要开始。如果十七岁早早转职业,打了十年,二十七岁退休吗?再打十年,三十七岁退休,退休生活想做什么?教书,又没有读过几年书!教球,有学会怎么教人吗? 全世界的高尔夫产业年年成长,2016年、2020年还成为奥运竞技的一项比赛,所以台湾在高尔夫的发展中应该有更大的战略跟目标。毕竟高尔夫跟其他球类运动最大的差别,经济发展不够正常的国家,很难在高球运动产生足够的人才,更别说形成经济产业,台湾高尔夫蓬勃发展,其实象征台湾的经济正实力。 台湾的文化发展,目前仍停留在纸面上的文字描述。人民的日子过得不差,但是岛内信息的混乱,让人不知未来会变成怎样?形**人都在存老本,等景气不好可用,造成台湾人穷到只剩下钱的畸形现象。平民有钱不敢花,敢花的成了有钱人,预期变穷的心态,让人人都觉得不舒服,却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二十八年前,我从中台湾来到台北,在企管顾问公司当业务助理。第一年省吃俭用存了十万元,第二年我想通了,赚钱得去有钱人的地方。那个月我把上一年存的十万元,用在进入另一个社会的钥匙,如今的我正告诉你,如何进入「黄金十年」的正思考。 作者:罗裕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