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7年,吴名完成了从高尔夫入门者,到高尔夫热爱者,再到上海交通大学高尔夫管理分院院长的转变。他把对高尔夫的热情变成一份事业。最近几年,高尔夫管理教育在中国是一个新兴产业,不少高校开办了高尔夫教育的专门课程,但是,开启国内高尔夫总经理EMBA教育第一人的正是吴名。 “闲”出来的高尔夫 吴名的高尔夫爱好似乎是“闲”出来,尽管现在,高尔夫已成为他工作中、生活中最忙的事。 2002年10月,由于迎来一次难得的长时间空闲,吴名在朋友的招呼下,第一次接触了高尔夫,“但那时只是觉得好玩,打过就算了,没有继续。”直到次年,“非典”又为他制造另一次悠长假期,吴名这才重新拿起高尔夫球杆,没想到这一拿就放不下了。 “我是一个喜欢和自己较劲的人,而打高尔夫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然后是自然,而不是什么竞争对手,这和其他体育运动是非常不一样的。”吴名解释自己为何会疯狂地爱上高尔夫。这项运动吸引他的另一点是球场的多变性,“每个球场都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个球场每次打感觉都不同,因为自然有太多不可控制的因素,这也是其他运动无法比拟的,它们就是一样的场地。”吴名继续说,“高尔夫也是为数不多没有裁判的体育运动,完全靠的是自律,我想这就是高尔夫的文化,当你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如何做到诚实。”此外,高尔夫对性格的磨炼的确是存在的。“大性格可能很难改变,但对小性格的影响却非常明显,让人更心平气和一些。” 吴名打球的技术进步很快,三四年前他的差点还是12,这一次再问起的时候,已经是单差点了,变成了8.5。前不久,他到上海旭宝球场参加2010年中欧校友高尔夫俱乐部比赛,两场球都打了77杆,成为那次比赛的净杆冠军。而他之前打过最好的一次是76杆。说起这些,吴名会有难以掩饰的激动,但他又会把好成绩的部分原因归结于运气,“打球技术很重要,但运气也是少不了,运气差的时候,超过100杆都打过。” 从爱好到事业 把高尔夫变成一门事业是吴名没有想到的,或许是因为太过热爱这项运动了。 2005年,当时的吴名担任着一些公司的董事和顾问,帮助他们进行公司合并、引进外贸等方向性的规划和确认,这些经历为他日后的高尔夫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一年,他到长沙参加第五届高尔夫总经理联谊会。“我清楚记得那一年的主题是‘高尔夫与教育’,”吴名回忆道,“这个题目很吸引我,我们都在打球,但不知道高尔夫教育为何物。”然而整个过程能解答他疑惑的内容少之又少,“大家都在谈论如何对高尔夫会员进行教育,如何普及高尔夫礼仪,而没有真正涉及到高尔夫总经理的教育”,倒是来自的美国CMA组织引起了吴名的兴趣。它的全称是“全国俱乐部经理人协会”,已经有超过80年的历史,长期从事对高尔夫球会总经理的培训与咨询,如今有几万名会员,每年约有7000人次的培训,主要针对高尔夫球场高级管理者。 这是吴名在活动结束后查到的资料,同时,他还找到另一个叫美国高尔夫球场草坪总监协会(GCSAA)的组织,也是针对球场管理者的专业培训。这些让他感觉到国内高尔夫领域类似机构的缺席,尤其是再看到国内一些球场经理在高尔夫和球会管理知识的缺乏,更坚定了吴名建立一个高尔夫总经理管理性系统培训的想法。 随后,吴名做了多方面的调研,并与上海交大达成一致,开办高尔夫总经理EMBA课程,对球场从业人员进行一个高层次的培训。今年是第四届,每期学员中大约70%来自球场,另外30%来自产业链中的供应商,草、设计、规划、景观、建造这类,甚至设备供应商等等,其他是各大媒体的总编,到目前为止,已有160多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其中有来自全国各地92个球场的总经理。 由于高尔夫EMBA学习的特殊性,除了室内授课,吴名更多地把学员拉到不同的球场实地学习,基本上每两个月就在国内某个球场呆几天,每一年会组织一次出国考察,今年,他与四十几名高尔夫经理到日本去参观,为期十天左右,重点是学习他们的服务。吴名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出行是2007年到美国加州考察,其中一站是Torrey Pines球场,US Open的举办地。他们特意安排在别克邀请赛进行的时候前往,果然受益匪浅。令吴名印象深刻的不是比赛的精彩程度,而是球场各处的设施与管理都值得中国国内球场借鉴,“主办方严格监管,所有观众的相机、摄像机甚至带摄录功能的手机都在进场前被妥善寄存,对比之下,每每有国际大赛在国内进行,有关单位也同样声称对以上物品进行监管,但我们仍然看到比赛时频频有闪光灯和电话铃声影响选手发挥。”吴名希望有一天,国内也能真正做到监管到位。 此外,经常在国外的球场考察打球,吴名也渐渐习惯了自己背球包,自己判断风向,自己填沙,“在欧美,很多球场是没有球童的,我觉得这些经历会让中国的打球者更加珍惜球童,尊重球童。”吴名还为此萌发了一个想法,就是提议在国内举办一场比赛,“可以叫‘没有球童的日子’,”吴名说,“参加比赛的人自己当自己的球童,肯定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高尔夫普及率和汽车拥有率成正比 如今,交大的高尔夫EMBA班已步入正轨,吴名心里又有了新的想法。 “我想通过报名、考核,从全国各地的高中、大学每年招一些学生,专门学习高尔夫专业知识,其中有一部分人还会被送到国外去深造。”在吴名的愿景中,这些学生将被培养成未来的高尔夫管理者,他们从一开始就是专门为这一位置而学习的。事实上,这样的定向培训在美国一早就出现了,“他们的要求比我们苛刻多了,”吴名说,“通常会先圈定300人,然后让他们打球,总杆在75杆以下的才有资格参加笔试,最后大概只会录取30人到40人。我曾问他们为什么这么苛刻,得到的回答是:这样才能显示一个人对高尔夫的热爱。” 在许多发达国家,打高尔夫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但在国内,却总是有意无意地被列入高端消费的行列。尽管国内的高尔夫球场数量与日俱增,但吴名觉得在短时间内高消费的局面很难打破。他总结出一条自己的理论:一个国家高尔夫的普及率是和汽车的拥有率成正比的。“在欧美等国家,汽车是家庭的基本配备,而在国内,却截然不同,汽车也成为奢侈品,”吴名解释,“我想,如果没有私家车的话,很少有人会提着球包乘地铁、搭公车去打球吧?”鲜有人会将这两者联系在一起,但经吴名这么一说,却也有些道理。 在国外,高尔夫几乎不分年龄,从小学生到白发老翁,都能自由挥杆,而在国内,吴名也认为很难普及到这种程度。“我在迈阿密打球的时候,发现那里的学生每年只需交137美元,就可以在下午3点半以后免费任打该地区的球场,”吴名说,“这在国内是很难想象的,因此,高尔夫要在国内普及到孩童,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