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很多人并非一接触高球便被它吸引,不少人更认为它沉闷非常!原来,前HKPGA主席蔡维臣(Wilson)也是当中一份子,小孩时的他觉得高球毫不吸引!不过,长大了他对高球态度180度转变,更想令更多人投入高球界中! 小时「觉得打高球很闷」 Wilson 9岁时已曾接触高球,不过对于小时候的他,高球毫不吸引!「那时我觉得打高球很闷,并认为可以让我四处走及出满身汗的才是运动。」不过,十年过后他对高球却有另一种感觉,「19岁我往澳洲留学时才再接触高球,当时思想成熟了一点,觉得打球很好玩、充满挑战性,满足感实在非字里行间能够表达出来。偶尔打出一又高又直的球,我实在很满足,想在第2、3次再次打到。这就是高球引人入胜之处。」 「没想过事业会和高球扯上关系」 喜欢归喜欢,当时他并没想过化高球为事业,「那时没想过事业会和高球扯上关系。直至回香港后认识了一班球友,大家常常到处打球,自己的兴趣才愈来愈大,心想不如投放数年发展此项运动。」 数年又数年,转眼Wilson便在高球界渡过了多个年头,「结果成绩不错,我投入了在这项运动中。2000年世界杯外围赛我跟简栢坚一组进行team event,虽然最后我们不能入围,但开初大家一直领先,发挥得不错。」 「转pro很难」 同年2000年是他转职业的时间,「转pro很难,业余时你差点1或0别人已觉得你的表现很好。不过对于职业球手,别人会期望你能常打低标准杆。」因为如此,Wilson多发展了一条路线─成为教练,「高尔夫球行业很大,有些人喜欢参与比赛,有些人则喜欢教球。后来我成为了滘西洲公众高尔夫球场的教练,既教导别人又参加本地比赛。」 「希望别人更喜欢高球」 他希望能令更多人喜欢上高球,「我觉得高球很好玩,想令更多人投入其中。我希望每次聊天及上课后,他们会更喜欢高球。」他又希望能令更多人明白高球,「我希望将高球带给学生。当年自己常碰钉,觉得高球其实很高深,牵涉心理、技巧、站位及风向等不同原素。因此,我想将自己所懂的传授予学生。高球实在是一项很多元化的运动,你永不能学懂其所有知识。球手寿命可长达3、40年,所以你的思路要清晰、自律性要高。每场比赛长达4小时,所以它就好像一场心理比赛。」 那么,对于业余球手他有什么意见呢?「首先你一定要保持兴趣及喜欢高球。其次我认为练习方法胜过练习时间,我情愿你正确地练习20分钟而非错误地练习3、4小时。再者下场时你要保持节奏,很多人有slow play问题、花太多时间在每一shot上,其实如果加快少许节奏表现可能会好一点。」 当了6年HKPGA主席 为了将高球推而广之,Wilson 05年当上HKPGA主席,而一当便是6年,「当时,有一班从小开始学习的球手长大后开始考虑转为职业球手。其实最初打高球时我曾得到一班师傅照顾,所以后来便希望加入HKPGA以帮忙高球界及推广高球。」 那6年主席生涯,最令他难忘的可说是07年开始商讨加入欧盟事宜,「当初欧盟看见香港找他们帮忙也显得有点惊讶及开心。欧盟宗旨为国际化,要求成员一定要提供训练课程。其实对于球手及教练,训练也是必须的。」Wilson表示和欧盟相讨了2年才成功!「最后欧盟提供了很多资源帮助我们改善课程,我也希望课程每年都能优化,最后可完全地达至国际A级训练水平。事实上,本地的比赛次数及上课时数也一直在提升。」他最后表示希望日后HKPGA能得到更多保障,又期望邓子铿及高铭泽等年轻球手能有更佳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