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四月一日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广州)国际高尔夫博览会,可谓是中国高尔夫界的一次“大阅兵”,展会聚集了我国上百家企业的数十个品牌,同时也吸引了Hippo、Ping、lynx、Lite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为期三天的展览会虽已圆满谢幕,但纵观我国整个高尔夫品牌影响,却给我们留下了深深地思虑! 很值得惊喜的是,本届展会上出现了许多新生品牌,让我国本土的民族品牌冲击世界看到了希望。但仔细揣摩这些品牌,大多缺乏“生命力”,或者说“战斗力”不够,是什么导致我国高尔夫行业品牌面临这种险境呢?文化民俗固然起了很大影响,毕竟高尔夫是“洋运动”,国人了解较少,政府的关注较薄弱,且传入中国也不过短短的21年时间,其推崇度还有待提高。但这并不是制约我国品牌建设的“瓶颈”,韩国高尔夫运动的兴起也不过短短几十年,但他们就拥有了“VS”等国际性品牌。可见,透过这次展会给我们高尔夫行业的品牌建设上了重要一“课”。 一、品牌定位缺乏个性 品牌定位如何,直接影响着整个产品的兴衰成败。消费者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一个品牌的主要原因是由品牌在消费者大脑中的联想所决定的。消费者对一个品牌所能联想到的所有的信息能深深触动消费者的内心世界,并产生积极、美好、愉悦的心理体验,消费者就会认同、喜欢乃至爱上了这个品牌,也就自然愿意购买、更多地购买、花更多的钱购买这个产品。而目前我们许多的品牌盲目定位、泛泛而谈,消费者很难一眼看准其所表达的内涵,故而很难记住,品牌的推广也就受限。 品牌定位必须讲求科学准确,尤其是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品牌的定位更要注重通过表现品牌的某种独特形象,侧重宣扬品牌的独特个性,藉此提高品牌的价值,光大品牌的形象。品牌定位,最重要的就是提炼品牌的核心价值,而品牌的核心价值,绝非一蹴而就的,其最终来源于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的外在表现,故而必须要有滴水穿石的“三专精神”,即“专心的姿态、专注的理念和专业的标准”: 专心:首先必须对业已精准定位的品牌核心价值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咬定青山不放松”,绝不轻易更改; 专注:必须以核心价值为方向,持续地强化发展企业相应的核心竞争能力,专注建设真正属于自身特色、不可复制的核心能力,为品牌核心价值提供持续的支持力; 专业:必须始终保持自身在专业上的创新与领先,以此真正地维护并持续兑现品牌的核心价值,以不断满足消费者的价值需求。 二、品牌市场应该细分 我们许多的生产企业都是“多元化”体制,即球帽、球衣、球具等一应俱全,面子上,架子够“阔”,服务周到。但就一般企业而言,要把每一项产品成功推出市场是非常困难的。“海尔”做了十年的冰箱才推出家电及其它等附属产品。审时度势,高尔夫在我国发展才短短21年,一个企业要做到面面俱到谈何容易啊?纵观近几年“倒”下的一些品牌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多元化”品牌能生存三年已实属不易了。所以细分产业市场,是我国高尔夫品牌建设的至关重要一环。 所谓市场细分就是把市场分割成为具有不同需求、性格或行为的购买群体,并针对每个购买者群体采取单独的产品或营销策略。市场细分已经成为我国营销成熟企业普遍采用的品牌策略,但是许多生产型企业在宣传产品时并未对此引起足够重视。在竞争不断升级的现代,任何一个企业根本不可能获得整个市场,或者至少不能以同一方式吸引住所有的购买者,因为消费者实在太多、太分散,而且他们的需要和购买习惯不尽相同。每个企业必须找到最适合她的那一块蛋糕。处于竞争劣势的品牌也只有根据市场需求、竞争对手劣势和自身优势确定自己的细分市场,才可能寻找到自己的立身之地。 在这一方面,我国新生品牌也有做得好的,“A99”品牌创始人李刚健就说,“我们是球包专家,因为我们只专业生产球包!”如果你是“多元化”企业,你敢说你就是“高尔夫全能专家”吗? 中国高尔夫品牌市场的确应该细分,如果你“专”做那一点,我“精”做这一点,联合起来大家互补,都成“专家”,中国高尔夫品牌何患不起? 三、过分攀附名牌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采取模仿名牌的模式来推广自己的品牌,比如说仿造名牌的形象、客串经营方式、复制宣传手段等。在这次展会上,笔者也发现了个别取名及图案类似国际名牌的品牌。学习名牌成功经验固然没错,但是“硬搬”人家模式就显得“饥不择食”了。品牌经营应因产品而异,视情况而定,必须适合自身的产品特点和市场特性,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经营策略和手段,否则只会使品牌经营之路越走越窄,直至末路。例如,“雪碧”饮料成功占领我国消费市场后,其“跟风”便吹得一发不可收拾,仿其名又仿其“身”的品牌一夜之间“炸开了锅”,如“雪饮”、“雪浪”……但最终都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