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杆头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四大公司产量已经无法满足庞大的需求。台湾的大公司发展到了大陆,给了大陆的企业一个发展的方向,于是大陆出现了很多与美国小型球具公司合作的企业。就像底特律周边诞生了很多美国汽车制造业的二级分包商一样,在大陆沿海地区迅速发展的那些城市里也出现了很多大型球具制造企业的二级分包商,这些城市包括:珠海、中山、广州、东莞、深圳直至上海地区。 在这一片地区,豪华奢侈酒店处处可见,各种厂房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兴建,各地的资本更是不断注入。据台湾的《工商时报》报道,每年全球销售4500万支球杆,其中四分之三是在亚洲地区制浩的。 比美国更强 首先,可以看看设计和制造。一个设计的诞生可以有很多方式——在国际航班的餐巾纸上,用机器打磨出一个铝质的杆头模型,或者现在最常见的,用计算机进行设计。但关键不是这个设计是如何或是在何地诞生,关键在于如何让它得以实现。这就是亚洲地区工厂的作用。亚洲的企业能够在得到设计之后马上让它成为实体。亚洲人做事的方式很复杂,他们之间的竞争激烈但是又体现着团结。 抛开其他不提,亚洲的技术相当先进。比如说,工厂就会巧妙地在钛金属铸造过程中使用蜡制模具来为TaylorMade r7Superquad制造460cc带有四个配重点和四枚配重螺丝的杆头。但是,由于杆头壁只有0.6毫米厚,他们还要保证在击球时杆头有四分之三不会凹陷变形。要加速生产过程,工厂里有高速的原型制造机器。这种高科技检测机器能够在几分钟内设计出计算机三维设计图,然后在几天之内就能检测出哪种设计能够达到要求。 除了设计,制造一支球杆还需要经历单调的杆头抛光、打磨、喷漆等等必须手工完成的工序,中国庞大的劳动力成就了中国在世界球杆生产上的地位。 “当然,如果你想应用某种新技术,那么就必须提前很长时间准备好设备并安排好工序,”TaylorMade首席技术官比诺特·文森特说,“这就是我们研发部门的工作:在我们计划使用新的设计之前准备好相应的技术和设备。我们把整个生意分开了,球杆生产工厂投资在设备和制造上,而我们投资在设计和市场销售上。” 当然,文森特还有一点没有说出来:一旦某种技术一开始使用——比如说薄壁铸造技术——其他的公司也就同时开始使用了。球具界顾问约翰·泽拉维卡说,这也让中国的球杆生产工厂吸收了大量的先进技术。 “中国人也不是忽然学会制造球杆的,”泽拉维卡说,“是我们教会他们的。在过去,由于语言问题,我们还经常不能够确定是不是讲述清楚了,但是现在,这种语言障碍越来越小了。” 第一梯队:球杆生产业的巨人 复盛的副总经理李汪明留着平头,戴着时尚的无框眼睛,他沉稳地走过隶属复盛公司的中山广盛运动器材生产工厂。他言谈间非常自信,因为他知道他的工厂能够生产任何美国大型品牌公司研发的新产品,他知道一切问题的关键都是利润,他还知道这一切不单是因为他的公司在香港尖沙嘴有最时尚的办公室还因为他的广盛有1.4万名员工。“我们的公司文化就是‘永不说No’。”通过翻译李汪明告诉我,“所以,只要研发部门能够想到的我们就能够做出来。但一切都有一个价格,如果客户不能按照这种价格来支付,我们也无法生产出他们需要的产品。” 复盛的生产规模绝不是夸张。如果你觉得一个月生产上百万个杆头有些令人难以置信,那你应该在想想有多少人在进行生产。复盛公司一共有1.6万名员工从事球杆生产,其中1.4万名在占地近17万平方米的广盛工厂——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型工厂中的一个。这个工厂的产值和它的员工数量一样令人咋舌。相比1994年,复盛创收翻了十番,2005年达到了7亿美元。过去的5年是复盛发展最快的阶段,增长了50%。 复盛总经理林炳荣是台湾人,眼神机敏而又爱笑,他是复盛的发展壮大的功臣。高尔夫各大球具品牌更喜欢称他为P.Z.。他的身体一如年轻时那股健壮,虽然英语不是很好,但是声音有力而且富有节奏,借助手势,他能打动任何美国公司的强硬派总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