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世界球后」影响,带动台湾高球发展,女子台巡已经踏出营销的第一步!刚刚在东华高球场落幕的女子台巡赛,透过电视荧光幕的演出,打日巡的姚宣榆、吕雅惠与「台版粉红豹」郭艾榛的激烈竞逐,让台湾高球燃起不少热情。这一场精彩赛事,让我们看到台湾高球运动未来发展的一些契机。 台湾高球运动要从单一的运动项目,成长到百亿商机的高球产业,几个因素决定成败,其中球星不可缺,竞赛舞台(高球场、职业赛)、观众(观赏型、参与者)与媒体都缺不得,各个环节整合成高球平台。 自从高尔夫球成为奥运会正式项目后,高尔夫球就跟骑马、射箭、游泳、跑步,或是篮球、网球一样,被归类在「运动」项目;当然,这项运动还有休闲的功能,但是不会因为高尔夫有休闲功能,就失去小白球是运动的事实。 高尔夫球是「球类运动」,也是「休闲活动」,这已经是一种常识。 台湾高尔夫这一波成长,绝对要归功于台湾球后曾雅妮登上世界第一的影响,加上世界几大高球巡回赛的团结合作,高尔夫球终于有机会在2016年成为奥运竞赛的一项,有机会让更多人参与这项运动。 然而,曾雅妮不可能永远留在世界球后的位置,未雨绸缪,我们就得开始思索台湾下一位曾雅妮在哪里?尽管高球发展的种子已经培植并启动,不过台湾之光的长成,却需要时间与环境的配合。我认为决定台湾高球运动发展的重要指标,有几个: 一、有影响力的参与者。参与「打」高尔夫的球友与「看」比赛的观众,这两大基础客层必须有震撼性的数字,才能建立市场影响力,台湾有两千三百万人,理想的数字是两百三十万人,十分之一。 二、让政府看到钱,鼓励职业赛举办。有人以为举办一场职业高球赛,政府得投入许多资金,但这并非正确的想法,因为这些钱,其实都是民间出的。以LPGA台湾赛的总奖金两百万美元,其中主办单位找球场、汽车、银行、用具等赞助商筹措经费,厂商要的是知名度,不过真正最好康的,还是当庄的政府。 想想看,四天比赛一结束,外国选手奖金所得先扣下税金百分之二十,台湾政府几乎直接入账四十万美金,折合新台币一千两百万元。如果一年办十场,就有一亿两千万元,这些「意外之财」可以给贫苦孩童吃两百四十万个五十元便当。类似攸关全民福祉好康的事,政府只需出一张嘴鼓励成人之美,何乐而不为。 三、让业者与组织以举办球赛为荣。只要中央不扯高球运动的后腿,地方政客不把高球场业者当肥羊宰,举办比赛、培植业余选手、赞助职业球员,本来就是台湾高球场业者营销最重要的一环,也已经行之多年。未来只要称「高协」,年年都得办比赛,就像一般基金会的年度活动,这些力量汇整将是一股势力。 台湾原本就有好些个不同性质的高尔夫协会(高协!?),这些高协原本各吹各的号,据山为寨、占地称王。举办比赛将让高协们团结合作在一起,因为有的原本就管事,有的管人,有的负责场地。 执掌台湾业余球员参与国际高球赛的主管单位是中华民国高尔夫协会(俗称高协,精准的称中华高协)。男子职业球员组织的工会,并举办职业比赛的是台湾职业高尔夫协会(简称台湾PGA)。女子职业球员工会并举办女子台巡赛的,是台湾女子职业高尔夫协会(简称台湾LPGA)。长春职业球员闹双包,原本台湾PGA里的长春委员会一些元老级人物出走,独立为台湾长春职业高尔夫协会(简称台湾长春PGA)。 除此,台湾的高尔夫球场公会称为中华民国高尔夫球场事业协进会(简称球场协进会)。扮演政府与业者桥梁的,有中华民国高尔夫球场学会(简称学会)。中华民国大专院校体育总会高尔夫委员会负责大专生高球运动推广。除了全国性的高协,台湾各县市高尔夫委员会现在也称高协。像台北市体育总会高尔夫协会就简称为台北高协,还有台中高协、高雄高协等,数都数不尽,念也念不完的高协们。 这些台湾的高球主管组织,说是各「司」不同专业范畴。从结果论,比较像是各「思」不同专业利益。如果透过「举办比赛,评定绩效」议题营销,下一位台湾之光,说不定很快就会冒出头来了! 作者:罗裕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