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既有来处,则必有出处。球场与学校、学生之间的尴尬,不过是需求错了位,互相会错了意 学校办学过于匆忙? 从1997年深圳大学开设高尔夫学院到现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或者即将开设高尔夫专业,社会上还有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从这一点看,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的确是存在的。 可中国人就是改不了盲目跟风的脾气,见哪个行当有市场、有钱赚就立即跟上。 开设一个高尔夫专业,需要的资源很多,不仅是教学资源,还要有设施资源,最后还要看市场需求。如果学校没有这样的能力和条件,匆忙开设这样一个专业,学生培养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证,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出现了相当严重的就业或其他方面的问题。 北京、广东等地经济发达,高尔夫发展水平较高,球会的人才意识较其他地区好很多,对于学校来说,办学资源、培养氛围自然优良,学生就业机会也多。但如果在一些经济发展不是很好的地区开设高尔夫专业,结果只能是学校招生难,学生质量较差,最后就业难。 学校专业设置定位不当? 以前曾见过一位教育专家提出这样的观点:高尔夫教育应分为四个不同的专业方向,第一个方向是高尔夫运动技能,就是教如何打好球;第二个方向是高尔夫经营管理,包括商业管理、产业运作等;第三个方向是高尔夫球场的建造和场地养护;第四个方向是特定的服务技能的培训,比如球童培训。 而这四个方向各自的目标及需要掌握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完全不同,只有进行细化区分,才能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 以美国的高尔夫教育为例,其实用性、目的性强得多,其教育目的就是为希望以高尔夫产业作为职业,渴望在高尔夫行业取得成功的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在对就业方向的陈述非常具体,多达16类58种职业。如高尔夫球技教学市场、高尔夫设施管理、协会管理、市场推广和营销、高尔夫咨询、高尔夫产品营销、高尔夫技术研究、高尔夫赛事、高尔夫项目开发、高尔夫设备制造业、高尔夫球场维护、高尔夫传媒业、高尔夫用品业等。 综观目前国内开办高尔夫专业的院校,有几家做到了专业细分?大多都是批发式地兜售给学生,点到为止,流于形式。 球会计较人力成本? 北京一家新开业球会近几月来一直在急聘员工,细看其招聘信息,不难发现,除草坪管理岗位外,大多数岗位并不要求员工具有很高的专业背景匹配度,相反,对工作经验的关注却更多。 可以这样推论,一定要二选一的话,球会宁可要一个低学历、有工作经验的人,也不愿意接收高学历、无工作经验的人。这也代表了国内部分球会的一种态度,不愿意承担在员工培养方面的风险和代价。 这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有些略失公平,谁能要求一个尚未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呢?如果每家球会都拒绝应届毕业生,那人才积累从何谈起? 但换个角度想,球会对应届毕业生说No,不正是恰恰指向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过于脱节的诟病吗? 学生有点眼高手低? 在最初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学生们往往都有这样的念想: 到了球会才知道,任何球会都不会在一开始就把重要的岗位、好的工作交给新人的。这在任何行业都是一样。而球会的基层岗位不论是草坪管理、球童部、会员部,工作都是十分的繁琐和辛苦,薪水也不会很高。在学校里学的是管理,听起来风光,但到了球会,做的工作可能就是最简单的接电话、草坪维护、捡球拖包。要想爬上管理岗位,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熬。 但很多人都熬不住。毕竟球场的工作很辛苦,工作地点多数在郊区,工资待遇又不高,慢慢熬的成本太大。所以,很多学生都坚持不了多久,就离开了球场。 美国高尔夫专业退学率高达50% 管理全美320家高尔夫球场的“美国高尔夫公司”首席执行官戴维皮尔斯伯利说:“高尔夫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业务,仅就高尔夫球场管理而言,就包括场地管理、房地产管理、车辆维修、酒店式预订系统、餐厅和接待服务等5项业务。” 高尔夫专业需要学习4年半,连夏季也不放假。高尔夫球专业全称为“职业高尔夫管理”。学生要参加并通过培训计划中的26门课程,包括教学培训、高尔夫规则、走球弧度分析、球杆修理、电瓶车队管理、高尔夫球场操作、草皮养护技术等。 此外,学生还必须学习大学必修课,如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和历史,以及会计、金融和统计等。因此,有人称高尔夫球专业为“筋疲力尽专业”,有些大学该专业的中途退学率高达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