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具商城  高尔夫论坛  高尔夫百科  男士球具  女士球具  左手球具  儿童球具

高尔夫新闻资讯-中国高尔夫业内最好、最专业的高尔夫球具(球杆)信息服务平台!

最辉煌的一届 那些北体大首届高尔夫专项班的学

时间:2014-08-14 15:18来源:高尔夫论坛 作者:maky 点击:
京城高尔夫,是为高尔夫人群提供全面专业服务的权威高尔夫门户网站。的高尔夫球场资讯,会籍球卡,高球教练,新闻赛事等都是直接高效地满足高端消费人群-高尔夫球友的需要
(责任编辑:管理员)
 2002年,北京体育大学世纪联合高尔夫专项班正式成立,第一届招收学生22名。十年过去了,这22名学生中,只有极少数人转行离开了高尔夫行业,大多数人依然活跃在高尔夫圈里,并陆续成为中国高尔夫的新生代力量。毫无疑问,他们是令高尔夫专业大学生们无比羡慕的一代

冯力源 曾是“编外学生”

最辉煌的一届 那些北体大首届高尔夫专项班的学

2012-7-24 13:49


  现在,冯力源是高尔夫圈内知名的裁判。谁能想到,10年前,他是以“编外学生”的身份进入高尔夫专项班的?

  冯力源刚进入北京体育大学时,所学专业是运动人体科学。前两年的学习让他颇为失望,在他看来,这个专业面向的市场情况并不乐观,想在这个领域找到一份好工作,希望很是渺茫。直到2002年上半年,北京体育大学计划成立一个高尔夫专项班,面向全校各个专业招生,这才让冯力源看见了新希望。

  报考高尔夫专项班也有门槛,例如英语,最初要求平均成绩在90分以上才能参加考试。冯力源的英语成绩当时在系里名列前茅,但距离90分还有差距,不得已放弃了报考。也许是这一门槛本身设计过高,不合理,最终这一标准并没有被严格执行,当冯力源得知消息时,考试已经结束了。

  而那个暑假之后发生的事情,冯力源做梦也没有想到。2002年9月2日,是冯力源20岁生日,就在那天他得知,高尔夫班已录取学生中,有一名没有报到,最终报到的学生只有19人。为了填补这个空缺,学校组织了第二次考试,这一次冯力源没有让机会再次溜走。

  9月中旬,当其他学生已经开始挥杆练习之后,冯力源才赶到高尔夫专项班报到。当时,他甚至连7号铁都不认识。

  在专项班第一届的22名学生里,大多数人和冯力源的经历都极为相似。都是来自北京体育大学其他系别,上完原专业大二的课程之后,通过专项班考试,正式进入专项班学习高尔夫管理相关课程。

大家都是带着梦想去的

  现任北京队教练的李晓光,在转入专项班之前,和冯力源是同班同学,主攻运动人体科学。当高尔夫专项班开始招生后,他毅然选择了报考。在他眼中,中国的高尔夫市场必然会越来越大,行业越是发展,就越需要专业人才。

  高尔夫专项班的学费可不便宜,一年9000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要知道,别的专业一年学费不过4000元。这9000元里,包括学生打球、购买球具和服饰的费用。

  曾为国家队教练的史虎,原本是短跑专项的学生,也是在2002年的夏天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转身。可以说,这一批“黄埔一期”的学生都是带着梦想去的,梦想很简单,在这个新兴行业里大展拳脚。

学好“数理化” 走哪都不怕

  北京体育大学高尔夫专项班是和万柳高尔夫球俱乐部合办的,学生上课以及练球全部在万柳高尔夫俱乐部进行,课程内容包括草坪管理、球童管理、俱乐部运营、赛事管理等。有时候,万柳俱乐部的会员杯筹备工作都交给学生们,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高尔夫的理解。

  毕业之后,冯力源进入华彬俱乐部。在华彬的几年时间,冯力源做过出发员,给球员背过包,在练习场捡过球,最后成为了总经理郑刚的助理,得到了球会的赏识。就他自己的经历体会来说,他认为,高尔夫专业毕业生并不能等同于出色的球会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很多问题,是书本知识解决不了的。

  正如现在许多人所议论的,大学专业课程设置有问题,与实际工作的需求相去甚远。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在教条遭遇实践的时候,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不适用的状况,学生会发觉书本上讲的东西一无是处,一切需要从头学起。

  冯力源认为,英语、草坪管理和打球就好比是高尔夫的“数理化”,在理解规则和与外国人沟通时,英语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草坪管理非常重要,熟悉草坪的人在球会的任何岗位,都有优势;打好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高尔夫,同时培养自己的兴趣,只有有兴趣,工作才能充满激情。

  在学校打好这些基础,工作后脚踏实地地去学习、调适,针对自己的长处、发展方向进行深造,这才完成专业人才的成才之路。

师父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

  作为第一届高尔夫专项班的毕业生,冯力源坦言,他们多少占了些便宜。但不可否认,当时的同学很多家庭条件并不太好,做好高尔夫本行、出人头地是他们的坚定目标,在这一目标指引下,他们一干就是八年,他们做出的努力也是超过旁人的。

  冯力源在华彬做总经理助理期间,恰逢2005年高尔夫新规则出台,球会领导给他安排了给球童做新规则培训的工作任务。当时冯力源就发现,学校学的知识根本不够用,他私下里去研究,包括去国外网站查规则和判例。那时,冯力源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上网查判例,等熟悉得差不多了,就给球童做培训,在这个学习、教授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史虎和李晓光的职业经历则比较相似。两人都是在毕业后直接去了高尔夫球会工作,职务都是教练。李晓光最初是在北京高地高尔夫教学中心,2010年底,因缘际遇加入北京队任教。李晓光很喜欢教练这份工作,只要精于业务,技术过硬,便会得到肯定。

  史虎也是第一届毕业生中的佼佼者,曾任国家队教练组组长,在今年年初拿到女子欧巡全卡的张玉阳就是史虎的得意门生。而今,因自己的职业选择原因,史虎离开了奋斗多年的教练领域,转入高尔夫俱乐部管理领域,在自己的职业之路上迈出了很好的一步。谈起自己这些年的成绩,史虎心态很平和,只要在一个行业里扎根下来,不放弃努力和积累,就会看到自己的进步。

  专项班“黄埔一期”的毕业生,今年大多已经或是即将迈过三十岁的门槛,进入而立之年。据他们回忆,当年全班就业率100%,22名毕业生中,仍有70%的人还在从事高尔夫行业,他们中不乏国家级裁判、国家级教练、俱乐部副总经理、部门总监。

  “黄埔一期”的集中爆发,让人看得很是羡慕,可是别忽略了,光辉的背后,也有他们背包、捡球时的无数汗水。路,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数字:70%,配文字:据他们回忆,全班就业率100%,22名毕业生中,仍有70%的人还在从事高尔夫行业)

难以延续的光辉

  北京体育大学高尔夫专项班自2002年开班到现在,已走过十年,毕业生近300人。同高尔夫专项班“黄埔一期”比起来,后来的学弟学妹们的表现却有些差强人意。|

  2007年毕业的学生中,只有寥寥几人仍从事高尔夫相关行业,如高尔夫媒体、球员经纪、营销,就职于高尔夫球场的几乎为零。另据2010年毕业的学生透露,班里同学仅有几位在球场做草坪管理、会员服务的工作,其他人都另寻他处了。

  原因很多,也许是环境变了,也许是学生变了。

  身为大师兄的冯力源比较着急,在采访中直接批评某些眼高手低的毕业生:“有些师弟师妹觉得自己是高尔夫专业科班出身的毕业生,看不起其他专业的工作人员,认为自己就是权威,遇到问题也不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样的人,老板怎么敢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