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汇丰冠军 赛第三轮,金河珍(左)因球杆损坏 被取消比赛资格 很多球员认为裁判是“敌人”,来到自己面前就可能罚杆。殊不知,裁判只是按照规则处理情况,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判罚是有利于球员的。 裁判这个行业也“欺生”。一名年轻女裁判回忆起自己执法的第一场男子职业赛事的情景:“那时我刚入行,突然有一名在国内征战多年的老球员喊裁判,我过去还没说话,他一看是新面孔,立马说:‘你还未成年吧,还是叫裁判长来吧。’”这样的情况,在最初执法时,她不止遇到过一次。 国际赛场上,这个问题表现得更加明显。2010年的某场同一亚洲赛事中, 一名澳洲大牌球员的球落到了VIP帐篷的后面,脱离补救后要抛在球车道上,再从球车道脱离又会抛回来。恰好是孔维东在现场。在处理之前,他先跟这名球员说了一下会发生的情况,那名球员可能觉得有些麻烦,不耐烦地问,能不能叫一位澳洲裁判过来? 孔维东愣了一下,然后对他说:“这种情况确实有些复杂,但请相信我帮助你补救的方法是没有问题的,不管哪个裁判过来也是这样的程序,而且他在很远的区域,过来要等很久。”接下来,孔维东带领他一步步脱离了妨碍。这件事给孔维东的印象非常深刻。“如果坚信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那就必须坚持,当然也要使用能让人接受的话语和方式。而且从全局来讲,如果让他在这里等十几分钟,会耽误整个比赛的进程。” 一名中国裁判认为,“中国裁判的理论知识比外国裁判好,但是由于中国裁判大多很年轻,所以外国那些从业几十年的裁判总问我们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以为我们不懂。”这名裁判还去韩国执法过同一亚洲的赛事,在其看来,中国裁判的各方面素质都比韩国裁判出色。“很多韩国裁判连英文都不会说,根本没办法沟通;规则也不是那么懂,对中国球员和韩国球员双重标准。”这名裁判亲眼看到,某名中国球员的球开出去找不到了,有个韩国裁判过来一起帮着找。 后来还有韩国观众帮着找,但是当那个中国球员说了几句中文,观众就不帮忙找了,裁判也催球员重新打一个。 裁判监督选手,赛事公司则会监督裁判。不少国内的赛事公司手里都有一个“黑名单”,记录有不当行径的裁判名字。他们惯常的做法是,即使这次对某一名裁判不满意,该给的钱照给。但是,下一次当中高协再次给他们委派这名裁判时,赛事公司会拒绝接收,并有理有据地说明何时何地这名裁判因为何种原因被选手投诉。中高协只能重新选派裁判。 裁判被投诉最多的原因倒不是判罚有瑕疵,而是对球员态度不好,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球员和裁判之间的矛盾多半由不理解而致。2009年业巡赛精英比洞赛,参赛选手赵雄一就和当值裁判胡玖林发生了冲突。当时前一组球员在球道上遇到了点问题,就把裁判胡玖林喊了过去。处理完之后,胡玖林没有立即把停在球道上的球车开走。此时,后一组已经跟上来了,赵雄一站在发球台上直接开球。胡玖林对此很不满,觉得小球差点打到他,认为赵雄一不尊重自己。而赵雄一觉得,我是在以正常的速度开球,没有把球车开走是你自己的问题。其实,双方只要互相体谅一点,争执也就不存在了。 有时候,裁判也会遇到哭笑不得的事情。去年中信银行青少年高尔夫球对抗赛总决赛,有一天比赛出现了压组。后一组小选手的家长问裁判,是谁打得这么慢,裁判说:“喏,就是前面那个胖胖的小女孩找球导致的。”恰好那个“胖胖的”小女孩的爸爸就在附近听到了这句话,当时他就不干了,去组委会投诉“裁判说我家孩子胖”,这分明是侮辱他的孩子。赛事总监只能把这位裁判叫来,跟他说以后别以可能引起误会的形容词来描述选手。 赛事公司的工作人员也对记者坦承,较之初出茅庐的学生裁判,他们更欢迎有球场工作经验的裁判,这类裁判自己也打球,更会为球员考虑。而学生裁判虽然以高分通过了考试,但却缺少与人沟通的技巧,只会死板地说你违反了规则第几条。选手被判罚了本就心情不好,裁判说话又不客气,矛盾往往就这么产生了。 经常有选手去交记分卡的时候抱怨:“裁判干嘛老跟着我啊?我打得不慢,也没有违规。”这就需要裁判“隐形”执法,巡视时站在球场不显眼的地方,以免球员看了紧张、害怕。 还有一次判罚风波引起了网络大规模的争论。“老小子”李峰在2007年2月发表了一篇《裁判,不应是索命阎王!》的博文,讲述了自己在业巡赛北京大兴京城站的一次遭遇。当时的情况比较复杂,总之他认为自己被一名女裁判的举止干扰了比赛。 有网友认为李峰太过敏感,也有网友认为:“我觉得每一个参赛的球员,对自己的输赢未见得会耿耿于怀于他人,但是对裁判不公或恶劣的态度引起自己发挥不正常而耿耿于怀气愤难填,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因为裁判的职责就是为了主持公道。如果裁判不能正确履行职责成为一种经常的状态,其存在便没有意义。” 另外,他还讲了南海桃园站一名裁判催促球员“快跑”加快打球节奏的情况。一名网友恰好列举了一个他在国外看到的例子:有一组打得慢了,裁判开着球车过来,等球员发完球,说了声“弟兄们”,然后往手表指了一指,球员会意地打了个“OK”的手势,他回了一个“谢谢”的手势,开车离去,没多一句废话。“这里,大家都有个共识,球员的节奏不能突然更改,要快也得逐渐来,为了将这个指令以最小的影响来贯彻,他(裁判)只以手势来沟通,以免太郑重其事。毕竟,这不是犯规。这种沟通和默契,对裁判和球员的素质要求都比较高。 曾担任中高协秘书长的崔志强指出,帮助球员是高尔夫裁判的职责。任何比赛的主体都是球员,就像警察必须搞清楚自己的职责是为人民服务一样,裁判员最大的职责是帮助球员处理比赛中遇到的问题,保证赛事顺畅进行,所以裁判员一定要有一个好心态,绝对不能有“我的地盘我做主”、“谁不老实我收拾谁”的想法。 不过谈到中国球员对规则的掌握程度,裁判们直摇头,“希望中国球员掌握基本的规则,现在,很多球员在补救的时候能不能擦球都要问下裁判;有时候也不知道几杆范围内抛球。学好规则,对球员非常重要。” 一名女裁判说:“我很想成为去英国执法的第一个中国女裁判,”她叹了一口气,“但是很难,必须要有很多执法经验。” 裁判也是凡人,凡人都会犯错。“只要是裁判都会有判错的时候,”孔维东回忆起执法的第一场比赛,那是一场青少年赛事。“当时有一名球员打得太慢了,我判定她延误比赛罚两杆。当时不理解这条规则,其实不能直接罚,应该是按照慢打计时的程序来进行,于是我给她算了一次警告,取消了两杆罚杆。” “还有的错误是涉及到抛球地点的,已经抛了、打了,没办法纠正的就只能这样了,有的涉及到罚杆的,可以纠正的就告诉球员罚杆被取消等。很少有判错的时候,有一些是有争议的也不能说就是错。”孔维东说。 “应该罚的没罚,罚了不该罚的,都有过。”另一名裁判回忆说,“如果能纠正的,及时纠正;纠正不了的,就去向球员道歉,这是必须的。” 作者: 史卉 王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