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还是多数 谁在玩高尔夫?从诞生地一路向西,再跨过重洋到亚洲各国,这个问题无不困扰着对于高尔夫正在或者已经发生兴趣的人们。 不得不承认,即使是在高尔夫运动高度普及的西方,这项运动也仍未达到足球或者橄榄球式的亲民——对于场地、设备等多方面都有着高要求使它终归不属于大多数——但在以概念划分的大众流行文化层次,高尔夫毫无疑问是大多数的运动。 “在中产阶级占据主力的西方,高尔夫的普及有着十分成熟的受众群和迎合细分市场的主动性,人们能够在合理的阶梯价位中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消费,这使得高尔夫逐渐成为大众流行的一部分。”在业内人士看来,有时候,少数和多数的问题与绝对数量并无关系。 然而这一情况在亚洲国家却发生了变化。从日本早年不断传出高官涉嫌高尔夫丑闻,到韩国成为高尔夫腐败集中地,再到越南禁止官员打高尔夫,及至在中国高尔夫深陷来自社会的情绪妖魔化——问题显而易见:高尔夫到底是少数人的,还是多数人的? 上世纪80年代,高尔夫初进入中国曾遭冷遇,相比当年,今时举国高尔夫热足见社会对这项运动的接纳。而在高尔夫圈内浸淫多年的专业人士看来,高尔夫早就不是什么“贵族运动”了,“好多年前,上海金茂中心那边的写字楼里,就经常有球场来贴小广告,卖年卡,2800块或者4800块,能打10多场球。在北京、上海,都能找到几百块钱打一场球的球场。而高尔夫练习场,办个年卡可能也就是5000块,和一张健身卡的价格差不多”。 但事实上,许多中国球场在开业之初,无不心怀“要做中国的奥古斯塔”这样的野心,坚持走精英路线,但维护高尔夫球场的每日巨额资金消耗往往迅速摧毁他们的梦想。除非球场内配套的别墅卖得好,或者老板根本不需要球场的回报,否则,经营上的压力都会让这些球场不得不接待散客,“虽然不以‘公众球场’号召,但送果岭票,或者降低非节假日票价,价格上逐渐让人接受。” 在上海某高尔夫球场从事高尔夫运作的范先生属于“高尔夫是贵族运动”说法的反对者,以他所在的高尔夫俱乐部为例,价位的一再降低根本无法与球场维护的支出持平,因此俱乐部盈利不可能单纯靠球场收入,而是依靠售价在七八百万到两亿之间的别墅。“现在国内打场球,总体来说不是想像中那么贵。价格700~2000元不等。一个月玩个两三次,也就两三千块钱,还能接受。” 但是,如果考虑到国内高尔夫球高达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元的“准入门槛”,所谓“平民消费”便多少有些自欺欺人。再以广东某国内顶级的高尔夫机构为例,该俱乐部四个分会所分布于南方几个高消费城市,总共有12个球场,都是以世界顶级球星的名字来命名的,都是18洞的标准球场,一共216个球洞。2004年该俱乐部以10个球场击败了1897年美国的班赫斯球会,成为世界第一大高尔夫球会。2007年又增加了两个球场,奠定其霸主地位。 据在该俱乐部负责出售别墅的孙先生介绍,来此消费的基本上都是有钱人——首先俱乐部配套酒店都是五星级,最贵的总统套房38888元一晚,普通标准间会员价是950元,非会员则是1580元。 会员与非会员,这恰是在高尔夫俱乐部消费中将人群强行划分的一个重要标签,可是,一个会员值多少钱? “最便宜的是红宝石会籍,29.8万元;然后是绿宝石会籍,44.8万;再往上是金卡会籍,70万;钻石会籍,115万;特许钻石会籍,188万……有的场地只面对特许钻石会籍的会员才开放,不同的等级对应着不同的球场。”孙先生说。一般而言,会员享受免果岭费(球道、草坪养护费)等待遇,但依然要出球童费和球车费。如果会员带嘉宾前往,嘉宾不享受折扣,按照正常价位付出场费。而除了特许钻石会员,其他会员每个月都要固定缴纳月费,29.8万元级别的交650元,钻石级别的交1580元,级别越高月费越高。 令普通人咋舌的价位对于一部分人群而言并不是问题。据孙先生介绍,该俱乐部固定会员少说也有数千位,近些年则因为打球的人越来越多而不得不限制数量,这甚至导致会员资格一度在黑市被炒至价格翻倍。 运动,生意 几年前,俄罗斯体操运动员霍尔金娜曾被中国粉丝赠予一张价值不菲的高尔夫会员卡,可是这个姑娘却不知道拿它怎么办,因为在俄罗斯,高尔夫属于真正的少数派运动,因为气候和环境问题,大多数俄罗斯人更爱滑雪。 重点是那张被当作礼物送出的高尔夫会员卡——在中国,这几乎是社交场合十分正常的举动,无论施受双方,都颇有颜面。 而即使是在欧美等国家,高尔夫在社交上所具有的天然优势也并未被忽视。人们通过打球结交朋友、送自己的孩子进入好一些的学校、全家搬进更安静的社区,通过招待别人打球赢得人脉、合同,或者赚来支持……而说到生意场,在欧美,大多数人愿意遵循“第十九洞原则”,即打球绝不谈工作,打完18洞后坐在配套的咖啡馆或者酒店里再开门见山——咖啡馆和酒店,因此被称作“第十九洞”。 所有的规则都会在传播中悄悄改变,高尔夫的规则亦不例外。例如在中国,人们更为重视打球当中的微妙互动:谁请谁打球,谁在打球的时候总是让球,谁为谁主动做球童,谁是心有所系的那个……有时候生意或者朋友不在言语,全在行动上。而一般情况下,“中国人不在乎第十九洞原则,有时候他们更习惯在空旷的草地上小声对话,挥杆的姿势因为心不在焉而透露出几分潇洒。”一场球下来,可能都没说几个字,项目就拉到手了。这就是中国人。 多年前,北京一家高尔夫俱乐部曾推出一种叫“100元包干”的经营方式,仅限中国人,每人只需100元就可以打一场球,而且包括交通、租杆、午餐等全部费用,但那场活动只有一个人报名参加——正如后来有人责备某些国内高尔夫推手“将高尔夫做滥了”。 “就像房价已经高成那样,你再降价业主都要打你,大部分人中国人辛辛苦苦跻身高尔夫阶层,当这个身份象征开始贬值,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报以敌意。”而这一点亦印证了高尔夫在社交上的重要作用:面子问题。 新兴国家对高尔夫兴利除弊 不少国家对高尔夫运动的利弊做出了扬弃,一方面着手解决其发展带来的腐败、占用资源等弊端,一方面也注意引导其转变为大众休闲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