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是幸运的,里约奥运会上它们将进入奥运大家庭;于是,“顺理成章”,它们因为“入奥”登上全运舞台。 自“入奥”以来,“重大机遇”、“发展”成为高尔夫“挂在嘴边”的词儿,这个项目也确实得到很多实在的支持,然而要看到的是,入奥对项目发展会有促进,但把一个项目的兴衰全寄托在奥运、全运上显然不靠谱,在中国,“职业”高尔夫发展的路径截然不同。 高尔夫:社会参与广 职业成本高 高尔夫显得挺“幸运”。这个被目为“贵族运动”的项目在国内社会参与度更高,也有很多人走向真正的职业化之路——尽管这种发展模式的成本也同样不低。 小球管理中心主任张小宁介绍,高尔夫球以职业为重点。中国高尔夫球手培养主要依靠“四维一体”思路,即国家、集体、企业和家庭结合的多元体制。 一方面,现在很多经济状况富裕的家庭送孩子出国,学球学习两不误,但花费投入较大,有的动辄上百万人民币;另一方面,经过筛选成立国家集训队,解决出国参赛花费等详细事务,同时邀请高水平教练到训练基地,减少高水平球手的经济负担。国内派和海外派相互竞争,共同进步,形成良性循环。 张小宁说,高尔夫球手进入奥运会要看个人国际职业排名,全运会更多是把职业和业余最高水平的人集中起来打团体,主要目的是让高尔夫球手感受一下团体氛围,球手也能得到一些经验和锻炼,同时推动促进各协会、体育局和民间力量发展高尔夫运动。 “全国目前差不多有626个球场、300万高尔夫球人口,200多职业球员,有了全运会后,各省市抓了一批青少年队,”张小宁说,以前高尔夫球被定位成“贵族”运动,但其实就是一个体育运动项目,应当回归运动本质,服务青少年。 贾军峰是一名职业球手。十多年前毕业去高尔夫球场应聘,他才逐渐开始从事高尔夫运动的。那时,他也不太了解高尔夫,后来越打越喜欢,甚至当上了教练,业余收入也都来源于高尔夫。他说,目前高尔夫在青少年中推广,主要还是靠家长带动。 年仅15岁的窦泽成说,父亲爱打高尔夫,受父亲影响,他也很喜欢这项运动,从7岁就开始接触高尔夫球,由于能锻炼身体、球场环境又好,也不用练习得很辛苦,所以对自己反而是种享受。 女球手卢月霞从1998年开始就成为职业球员,算是国内第二批职业球员。她表示高尔夫入奥之后,从国家整体层面上来说更重视了,比赛、赞助商、关注也越来越多;然而现在球场支持球员打球的还是比较少,公共球场太少,希望有更多的球场对球员和青少年优惠开放。 对于高尔夫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陕西队领队丁杰认为,像网球那样或是俱乐部形式都很好,同时也有企业赞助,同时,建一些公共平民化的高尔夫球场,才是最好的普及。 记者卢羽晨、周凯、朱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