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点:继承Fourteen TC系列铁杆成熟传统的外观,既能保证较好的容错,又兼具上乘的操控性,锻造工艺为球杆带来较柔软的打感。
缺点:和传统日系锻造铁杆相比手感还是偏硬,外观也难有创新,杆身表现一般。
总结:针对中低差点球手推出的锻造杆头,手感、操控和容错之间得到了较好的平衡,不失为铁杆好手的一个选择。
综述:
Fourteen这个品牌我们在前文中已经简单介绍过,依靠优良的挖起杆技术起家,在杆头外观及重量分配上有独家优势。大部分Fourteen铁杆的杆头设计和挖起杆的重心位置设置不同,更多的重量还是摆在了杆头的底部,除了FH-1000是采用和挖起杆类似的重量分配。
眼下的铁杆市场无论是品牌还是技术竞争都非常激烈,日系依靠软铁锻造技术在一群高尔夫“极客”和发烧友中占据了大片江山,而美系铁杆则在职业球手和初学者间拥有较高占有率,应该说在此格局之下,任何一个宣称拥有某某特别技术的厂商都很难有所作为。但Fourteen这个意外出现了,从京城高尔夫网销售部得到的数据来看,Fourteen铁杆成功在目前相对稳定的格局下占据一定地位,首先是我们拿到的Fourteen铁杆价格都相对较高,很多都超过了美津浓或者泰勒梅全新铁杆的价格,刚开始销售部同事都不看好他们家的铁杆,都说应该比较难卖出去,还建议小编我针对Fourteen的杆子多出评测,好减轻减轻他们的销售压力,但事后的销售状况则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一套人民币7000+的Fourteen铁杆竟然是同批次货品中最先卖出去的,当时除了咂嘴也没其他的看法…
真相在初夏某个闷热下午的练习场座位上露出端倪,当时和同事聊起铁杆,慢慢就起了争执,原因是小编我喜欢日系的柔软手感,良好的回馈,同事woody则坚持认为所谓的柔软都是噱头,其实都差不多,99%的人都打不出区别,关键还是外观要酷,要能给使用者信心。我说你那都是表面功夫,铁杆就要最大程度的和使用者契合才能表现的最好,他则认为我是心理作用,宣传推广影响了我的判断。
答案就在争执中产生了,如果你对fourteen铁杆了解比较多的话你就会发现几个特点:1、他家的铁杆全是锻造,2、从入门级铁杆到低差点铁杆(FH-1000除外)外观设计几乎完全一样! 关键就在这儿了,无论什么级别的球手只要使用Fourteen铁杆就能体验到锻造的优秀手感,不仅如此,因为各个级别都采用相同的形制设计,故在进阶时也能很快的适应新的Fourteen铁杆。
说回正题,今天体验的TC910属于中低差点设置,杆底形制到刃部线条都中规中矩,多一点少一点都不和谐。击球位的观感和TT的CB非常类似。
外观:
杆头整体比起CB稍大一些,后移程度恰到好处,刃部线条厚薄适中,雾面处理有效避免反光和注意力分散。
这个角度可以看出TC910的整体形制是完完全全的日系风格,简单干净,没有多余的陈设。
双底角配置,能有效降低厚击的几率,使杆底与草地的接触更加顺滑。
杆底到顶部均匀过渡,杆头整体性强。
乏味无比的S200杆身。
IOMIC Sticky 2.3握把,比起标准版的更加柔软,还加强了湿滑条件下的表现,初次握持有点类似海绵的感觉,表现不错!
传统、经典的“Fourteen式”杆背,“将重量分配到杆头外围”、“在根部和趾部增加配重”这两大铁杆设计法宝都在TC910上加持。
表现:
最初的几个球因为热身不到位的关系打的不太扎实,但是也让我们较好的体验了TC910超乎预期的容错性。
前文提到TC910的不足之处在于手感比起部分日系偏硬,但这也在距离上为其争取到了好处,和相同角度的RC铁杆对比,TC910的平均距离要远上5~8码,牺牲手感换来距离…
和部分中低差点铁杆不同,TC910的短铁到长铁都采用了相同的背部结构,我们有理由相信Fourteen是出于对自身设计的自信而这样做的。小编的第一套铁杆是MP-52,8、9、P属于半刀配置,7以上则是凹背设置,初期可能所有人都觉得这样设计会比较人性,但在实际体验后却不是这么回事,刚开始时7号以上的球杆给我感觉非常好,但8号以下很难把球打扎实,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适应了7号以下的杆子,再回去打7号、6号时又觉得打感差了个层次,一套铁杆打出两个感觉,不是好事!
TC910在这方面就做的比较好,得益于较好的重量分配,长铁的容错和起球性能不错,短铁的操控性也可圈可点。
练习场测试,P杆距离130码,7铁156码左右,4铁吃Tee195码左右,长铁距离表现优异。唯一让小编感觉不足的地方是短铁的杆面后移有点太大了,触球稍欠干脆。
S200杆身早已烂大街,此处不赘述。
结论:
作为Fourteen TC家族系列面向中低差点选手的进阶产品(还有TC930、TC1000),910很好的完成了他的任务,操控、手感、容错、距离等各方面性能较为平衡,为进阶者提供了很好的选择~
Fourteen的球杆一向价格偏高,较低的性价比也是TC910最大的短板。
(责任编辑: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