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要跟变形金刚比起来,R1 对于球手的球路及打感的改变可是一点也不会输。
R1 拿在手上,快速地换杆身、调整倾角面角和配重螺丝,颇有一种电影里特工熟练拆装机枪般的帅气感觉,在一旁打位的球友还会不时过来观摩,可好玩了,怪就怪我的球技不能像电视里的那么好。
1. 首先我们选用9.5度的杆面倾角来配置,以及面角平正,SR杆身。(R1能设置的最低倾角为8.0度,小编自认为是驾驭不了….)
第一杆起球,我就觉得FlightScope有可能会测不到这一杆的数据—–因为弹道实在是太低了,虽说在这样的天气里顶风球是比较靠谱的,不过让我受不了的是,球飞出后的最高点似乎都没超过二楼房顶。 果然这几杆的飞行最远距离也超不过180码。
好在滚动距离有50码以上,逆风天233码的开球距离其实我已经很满足了,不过我相信还能更远。可惜球路总体落点偏右,总之看着球儿不能“展翅高飞”,着实没心情啊,我果然还是不适合这么低倾角的杆面。 第一组数据我的挥杆速度居然只有92、93(是没吃饱饭吗?),我可不想逞强,于是果断换上日规R杆身,希望效果能好些。
2. 倾角10.5度 ,面角平正, R杆身(这里我顺便测试了一下杆头两端的配重块)
R1杆头两端有1克 和6克 两种配重块,如果把6克配重放在杆头跟部,1克放在趾部,就可以制造出漂亮的draw(小左曲)弹道,稳定的同时还能优化距离,而如果想要正直的弹道,把它们反过来放置就可以了。这里我当然测试的是draw的配重设置:
这一组能用的数据就多多啦,弹道虽然还是很低,不过至少都能被检测到了吧………另外说一点题外话,我整个换杆身、调节倾角的过程不超过30秒,R1的“变形”速度果然很快,(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下场的时候随意调节想要的球路而不被同组队友发现了,哈哈)
飞行距离虽然没有显著的提升,不过准确率的控制感明显好多了,看来还得多锻炼锻炼身体才能驾驭得了SR杆身。draw(小左曲)的弹道似乎并不明显,可能还是跟我的打球习惯以及起球过低有关。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