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元旦假期,张连伟很忙。在他的日程表上,包括基金的筹备工作、出席朋友的婚礼,还有——陪家人去维多利亚港看跨年焰火会。“我儿子很期待这个,我自己也想去看看。”出生于6月1日的张连伟,如今仍然显得童心未泯。这也许也是因为,在过去几年里,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待在太太以及两个孩子身边。 日程表上还有雷打不动的练球和健身。拍照间隙,张连伟甚至拿出几个球,在果岭旁练了起来。每周总有三四天,他的手机总会在下午有三个小时是关机的——这时他一定是在健身房。“这是作为职业运动员必须坚持的东西。”张连伟说。 从成绩上看,张连伟这几年已经不再是中国第一。但他最近几个月的状态,却又让人无法遗忘这位年近48岁的老将。他连续14届获得澳门公开赛晋级,更是在有诸多欧巡好手参加的香港公开赛上惊艳三轮。再往后的中国亚太对抗赛上,张连伟3战全胜,其中包括个人赛中在第12洞就解决日本球手田岛创志。 张连伟将最近状态的回升归功于国内资深教练、好朋友吴立辉的帮助。“他在澳门、上海的宝马赛和香港帮我背了三次包,给我指出了些问题,成效很明显。”张连伟说,“我以前的一号木弹道低,距离上吃亏,他特别帮我调整了动作。如今我的一号木弹道高了许多。还有推杆,最近的表现也稳定了许多。” 还有一件事情让张连伟开心。从新的一年开始,他在深圳观澜湖签名设计的张连伟球场将免费向深圳青少年球手开放。“我这几年一直为这件事情奔走,”张连伟说,“深圳几千号小孩打球,没有一个平台不行。而且我在观澜湖的那个球场也正合适,9个洞,打一轮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对小孩子来说从1号木到推杆都能练到,策略运用上也足够多样。对青少年开放百利无一害,国内的其他球场应该跟进。” 2013年,自己的第4个本命年,张连伟有什么打算? 2013年,我要做三件事。首先是成立张连伟体育发展基金的成立。这个民政局已经批复了,成立仪式在3月份。这也是我筹划了很久的事情。基金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发展青少年高尔夫,更重要的是为国内刚转职业的球手提供帮助。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中国职业球手的整体水平应该说比过去高了,但我们如今还是只有几个人在国外的巡回赛打球,尤其是男球手,这个比例不对。其实我理解他们,我是过来人,我当年借过两万块出去打比赛,总是考虑盈亏问题。很多人有能力打好,但缺乏资金,缺乏勇气,他们怕输,怕亏钱,这会搞坏心态。 这个事情谈得很艰难,为了这个基金,我寻求过不少帮助。很多人找我要商业模式,我说,这能有什么商业模式。我一直说,职业高尔夫需要国内企业的支持。银行品牌,汽车品牌,还有白酒,将国内很多业余赛搞得风生水起,但再看国内的几场职业大赛,除了中国公开赛看上去是属于中国的,其他比赛从赞助商到参赛球员都和我们真的没有太大关系。泰国的Singha啤酒,就一直赞助他们的职业球手出国打球,所以泰国出了那么多好手。 我要做的第二件事情是张连伟杯的改进与完善。如果说,过去8年张连伟杯的主要任务是让青少年充分享受高尔夫,那我现在的打算就是让张连伟杯成为亚太地区青少年赛的标杆之一。在英美,每个地区都会有自己的品牌业余赛事,张连伟杯就应该成为那样的比赛,一名青少年球手赢了张连伟杯,那在他履历上应该是很重的分量。我想设定一些参赛资格,加大国外球员的参赛比例,让比赛的整体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我有一个想法,就是今后有资格来打张连伟杯的球员,他们的食宿全部免费。既然我们邀请的都是高水平球手,我们应该要做到这一点。 还有一件事,这两年很多人都说我是半退休状态,我想反问他们,什么叫半退休状态?我到今天保持的还是职业运动员心态。我还在每两天健一次身,我还想打比赛,我还想赢,为了进步,我还在找教练调动作,有谁是这样的半退休状态? 当然,我以后再每年到处飞,打30多个礼拜,这不现实。而且,拳头要收回来再打出去才会有力。汤姆·沃森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已经63岁了,每年打的比赛不多,但成绩仍然一直不错,这就是职业运动员。 我并不讳言,我现在还在坚持,还在做这些努力,有一个原因是为2016年的奥运会。我知道有人说我要占着位置,我不想反驳什么。打奥运会是我的梦想,我为什么不能追求一把?高尔夫是要用成绩说话的,奥运会的参赛资格是看世界排名。2016年我已经51岁,我当然希望能有更年轻更优秀的球手代表中国,但如果到时候我的世界排名真的能打上奥运,那对不起,我来。 现在国内球员的问题是,他们打有世界排名积分赛事的机会都不多。我是亚巡赛董事之一,这几年,亚巡赛一直给中国球手留着5个名额,但我们轻易就放弃了这个平台。比赛多了终归是好事,作为一个职业球员,他才不会关心他打的是同一亚洲还是美巡。我们是不是应该放开,看长远些,只要平衡好各方的利益,无论是什么巡回赛,我们都可以接纳进来。看看韩国人多聪明,他们来者不拒,所以他们的球员也受益最大。 回看过去20年,我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一步步过来的日子很苦,但现在想起来,也有更多开心和值得回味的事情,比如当年去加拿大打球,没有考虑时差问题订错房间的那些乌龙,都是不会再有的回忆。我们这一代球员,很多人进这一行都是误打误撞,很多东西都是机缘巧合。其实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当年为了一个城市户口,我差点回珠海当体育老师,那样就没有后来的张连伟了。为什么现在只有我还在坚持?应该这么说吧,大家对高尔夫的感受不一样。职业球员这一行不是谁都能做的,很寂寞,很考验手艺。而且这不是玩票,这是谋生,球推不进洞,就没有收入。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做的事情,都有选择另一种生活的权利。 我还记得自己2004年去打美国大师赛那年,中高协没人带队,一两家媒体,一个翻译,几个朋友,就出发了。和那时候相比,现在我们的球员出去打球,环境好了很多,有那么多人在关注你,甚至还有国家队。这些都是好事,有人帮你解决经济问题,有人帮你打理一切,你才可以安心去打球。 现在国内打球的青少年很多,技术上也是够了,我看很多小孩在练习场都打得很好,但我想说一个故事。有一年我打登喜路林克斯赛,在练习场看维斯特伍德练球。不客气地说,他当时状态并不好,需要的弹道都打不出来,球路乱七八糟。但几个小时后,别人交了个66杆。这就是比赛型球手,就是打高尔夫需要的思维和经验。我一直说,打高尔夫是项脑力活,到了一定程度,你需要做功课,需要清楚自己在不同的身体状态、不同球场、不同的天气和球位下都怎么打。我们很多小孩的路已经走偏了,纯粹把高尔夫当作体力和技术项目。我看到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逼着他在球场苦练,但无论现在的家长还是孩子都要明白,打高尔夫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100%投入进去,不见得会有什么收获。孩子有孩子的天性,他们要保持童真,要读书学习,还要玩。无论小孩还是家长都要搞明白,打球是为了什么。本来高尔夫崇尚的是回归自然,你现在却要把人逼疯。我不反对有些人是逼出来的,但更多的人是逼不出来的。有的孩子打到一个程度没进步了,得停下来思考一下原因。也许问题真的不在技术,而是思考方法。练球不是靠量取胜的,而是要掌握技巧,一个人的球路,和他的思维和性格往往是相通的,你得找到那个最适应你的球路。 高尔夫是好东西。现在我一有机会就会带儿子打球,但我不会逼着他以后转职业。其实他更喜欢踢球,玩游戏,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我的女儿读初中了,喜欢画画,这也很好。我最怕很多人,为了打球放弃学业。我想告诉那些家长,高尔夫没有你们想像的那么简单。 我这辈子是离不开高尔夫了。下一个12年,我也许会做一些服务性、推广性的东西。其实现在如果我要给自己一个更精确的描述,我觉得自己应该算是一个“高尔夫活动家”。我在江苏设计了自己的第一个18洞球场,我在很多的高协组织都有任职,也许我能用自己的经验帮助中国高尔夫。和以前除了练球就是比赛的生活相比,如今我的感觉更充实一些,可以去接触和学习到新的东西。 我看很多同行,退休以后在球场做教练、做总经理,我也可以试试。还有一点是,我希望我的基金能在接下来12年里努力给中国创造一些公众球场。中国几百家球场,只有几家是公众性质的,这个比例也不对。 在世界上没打过的球场里,我最想打的是美国圆石滩。有太多朋友跟我说过在那里的打球体验,从图片上看到的海景也让我感觉震撼。在我看来,好球场的标准主要有三点:服务、草坪保养、设计合理性。一个好的球场应该是为所有水平的球手准备的,可以利用不同的发球台制造出不同的难度和击球策略。从100杆的球手到70杆的球手,打起来都能体验到挑战性和乐趣。国内球场如今的问题是,有的打起来太难,有的又过于简单,尤其对果岭和长草难度,大家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 不过我们已经是很幸运的,我们的球场和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相比,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国际设计大师的参与和更高的保养水准,起点很高。中国国内现在有很多很好的球场,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的问题更多的在软件,上世纪90年代我到日本,那里很多球场每周一是放假的,他们会封场给自己的员工打球,我们是不是可以学一下?只有经常亲自去体验和了解,才可能爱上这一行。 12年以后,我60岁。那时候我会不会还在打球?我会努力。至少我计划到了50岁的时候去打欧巡的常青组巡回赛。放眼世界,能坚持到60岁的人都不多,我是有野心的,我当然也想去创造这个历史。 过去这一年,中国高尔夫好成绩不少。女孩子里面已经出了一个大满贯冠军、世界一流球手,我们还有日巡冠军、有张华创,有关天朗。现在我可以看到2020年,我觉得中国的男子球手到那时候一定会有很多人在世界几大巡回赛有一席之地,这也是我们做这么多事情的努力方向。 如果再过十年,中国能有200个像关天朗这样的球员,在全世界各地飞着打巡回赛,我们的老板们还用费尽心思去想什么商业模式吗? (责任编辑: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