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9月1日消息,8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印发《竞技体育“十三五”规划》(后文简称《规划》)的通知,《规划》内容曝光后引发高尔夫行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原因是其中一条明确提到了高尔夫球。 在《规划》的第四部分“政策措施”的第八条“完善制度,优化环境,深化职业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中写道: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加快职能转变,深化运动项目协会改革,发挥运动项目协会的行业管理职能,推进职业体育信用体系建设,构建政府引导,依托市场,协会监管的联赛管理体制。鼓励与支持有条件的足球、篮球、排球、网球、台球、高尔夫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走职业化道路,逐步提高职业体育的成熟度和规范化水平。 《规划》中同时还写道: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将国内比赛、世界大赛与市场开拓紧密结合,重视职业体育赛事的品牌运营。学习和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结合中国国情,设计和推出传统精品赛事,开发国内外竞赛市场,培育具有品牌优势的中国职业体育赛事和职业体育俱乐部,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职业体育发展模式。 该《规划》发布后,部分高尔夫业内人士欢欣鼓舞。有一位行业内人士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列入运动等级、大学免试与单招、列入后备人才10规划、青少年训练教学大纲培训开展、参加奥运会并夺牌、列入体育十三五规划,高尔夫球运动已经享受‘国民待遇’了有木有?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小伙伴们奋起。” 联想到不久前冯珊珊在里约奥运高尔夫项目上拿到的铜牌,中国高尔夫人翘首期盼的“春天”真的来了么? 有人认为这意味着国家首次在政策层面承认高尔夫是一项竞技运动;但也有人认为,竞技体育的高尔夫和休闲体育的高尔夫不是一回事。对此,新京报记者采访了新华社高级记者杨明,他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 鼓励高尔夫球走职业化道路,这很符合目前我国国情 《规划》中提到了“鼓励与支持有条件的足球、篮球、排球、网球、台球、高尔夫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走职业化道路,逐步提高职业体育的成熟度和规范化水平”,对于高尔夫项目来说,这个定位是很好的,要发展市场化职业化道路,这很符合目前我国的国情。 在上述众多项目中,虽然高尔夫进入中国市场比较晚,但职业化发展却是相对来说最成熟的一个。此次冯珊珊得牌也充分反映了举国体制与职业化、市场化道路并行发展的成功,为中国高尔夫球员的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 高尔夫球运动本身与违规高尔夫球场整治不能混为一谈 我们要清楚,高尔夫球运动本身与违规高尔夫球场整治不能混为一谈,国家从来没说过高尔夫运动是一种腐败运动,违规的不是高尔夫球而是部分高尔夫球场。绝对不能一刀切,把好的坏的放在一起。 国家之所以对高尔夫球场进行整治,是因为部分高尔夫球场确实出了问题,不可能是无缘无故的。所以不管高尔夫球获得了什么样的成绩,该整顿的球场都绝不能姑息! 并且,目前国家对违规高尔夫球场进行整治,并不会影响高尔夫项目本身的发展。相反,将这部分项目中出现的不健康的部分彻底清除,才更有利于高尔夫球在国内健康快速的发展。 积极作用一定是有的,但不能过于乐观 此次《规划》中提到高尔夫球,对于国内高尔夫赛事的举办是有一定作用的。之前高尔夫球不被算在体制内,这项运动往往是被忽略的。很多人对于高尔夫球的认知并不准确,将高尔夫定义为“有钱人的运动”。这一次能够与其他运动并列出现在《规划》中,也算是为高尔夫球正式正名,这是一项“体育项目”。 而此前冯珊珊在奥运拿到的铜牌,对于高尔夫运动的普及肯定也是有一定作用的。这也让国民认识到,中国人在高尔夫球领域还是可以取得成绩的。但是从现实来看,目前国内能够看懂高尔夫球的人员毕竟有限,会看奥运转播的人数也并不会太多。 所以不能指望政策的影响或奥运铜牌成绩,使得高尔夫项目短时间内在国内达到广泛的普及,这种想法太乐观了,目前中国高尔夫还没有发展到这个程度。 高尔夫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确实是一些大老板、大企业家才会去关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的壮大,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项运动。但是,不论处于什么样的社会阶层,他们都有选择与自己价值观相符的运动的权利,我们应该尊重这种选择。 对于高尔夫项目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高尔夫在上世纪末逐渐在国内兴起,其根本原因是社会出现了这部分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产阶层的发展壮大,这部分人会选择与自己价值观相近的运动,高尔夫运动符合他们的需求,所以才逐渐开始萌芽发展。既然是社会发展的需求,那么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高尔夫项目也一定会继续成长。 刚过而立之年的中国高尔夫,第一次参赛就在里约奥运捧起了高尔夫项目的奖牌,冯珊珊获得的优秀成绩证明了这项运动非常适合中国人、适合亚洲人。而从项目本身来看,打高尔夫让人养成自律、守礼、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让孩子学习高尔夫。这一定会推动高尔夫项目的普及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