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某市委副书记赵某喜欢打高尔夫球,长期持有当地某高尔夫球俱乐部会员卡,并以低于会员价的价格打球。在所在省份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期间,赵某不仅没有向组织报告持卡情况,而且为了继续打球,改用他人名义持有会员卡,并在工作时间打球10余次。赵某因为违纪受到党纪处分。 某市委副书记赵某,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赠送的高尔夫球卡,在办公时间打高尔夫球,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安排的高尔夫球活动等,实属顶风作案,必须予以严惩。我们在为严惩官员持有“会员卡”、长期打高尔夫球的违纪行为叫好的同时,也要思考为何禁令之下,一些地方高尔夫球场为何还是 “我行我素”,土地照样“圈”,球场照样建? 首先,这与监管机制有很大关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地出现的高尔夫球场大多数披着“体育公园”“休闲设施”的外衣堂而皇之地建设、经营。另外,高尔夫球场兴建审批的“独有特色”,使得很多部门都可以审批高球尔夫场,上到国务院部委协会,中间有各级政府,下到村委会,都自行审批过高尔夫球场。而事实是,高尔夫球场属于多头监管,没有哪个部门愿意出面主抓这个事情,结果高尔夫球场则呈现“禁而不管,蓬勃发展”的局面。 其次,高尔夫球场占地广,占用粮田,破坏耕地,这暴露出地方土地执法问题。人们不禁要问:占地庞大的高尔夫球场,如此与我国人多地少水缺的资源禀赋和基本国情格格不入的“贵族项目”,为何当地政府就算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还要顶风上马?动辄几千亩的土地为何能够轻松被开发商拿下?不能不说,违规高尔夫球场之所以得以“一路绿灯”,关键还是地方政府这只幕后的手在推动,给顶风而建的高尔夫球场撑了腰。也正由于有了地方政府的庇护,违规建设的高尔夫球场在多次整治中都能像“小强”一样顽强存活。 再次,很多开发商以高尔夫球场建设为由大量圈地,然后在球场周边开发房地产项目,用高尔夫球场带动房价地价上涨,创造多重利益。更有甚者,高尔夫球场正越来越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最为典型的例证是浙江温州的官员群体任职高尔夫协会事件,背后隐匿的正是高尔夫球腐败。高尔夫球场的一个重要生存基础便是巨大的隐性腐败。 铲除高尔夫球场违建,考验着我们的法律与秩序执行力。一方面,禁而不管的弊端远远大于管而不禁,要从长远和产业等方面考量来布局规划高尔夫的发展,制定准入门槛和用地限制,以及球场监管等方面配套政策。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地方和企业无视党纪政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建设高尔夫球场的,必须严肃惩处、坚决取缔,并按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其中,特别对涉央企违规高尔夫球场应首先依法整治,再全面推开,各个击破,这无论是对徘徊观望者,还是蠢蠢欲动的待建者,都将是一记“杀威棒”。(文/向从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