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青少年高尔夫球竞赛训练工作会议日前在海南博鳌结束,本次会议围绕后备人才培养的主线,在项目的普及推广、青少年运动员训练、青少年竞赛、文化教育等方面不断创新思路,积极进取,遵循项目规律,结合项目特点,积极探索一条既坚持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又积极借助市场力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体育工作道路。 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大正出席会议,会议从竞赛和训练两个方面,回顾2015年,展望2016年,参会代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搭建竞赛体系 球员管理信息化 在已经过去的2015年,中国高尔夫球协会举办的青少年、业余和职业赛事之间已经基本形成了规模适度、种类齐全、层次分明、连接顺畅的竞赛体系。在青少年赛事方面,2015年以青少年积分排名为抓手,进一步完善了赛事体系,形成了地市、省、全国比赛的层次结构。 中高协青少年注册和积分系统也于2015年正式上线,有力地推动了青少年赛事科学有序发展和青少年运动员管理工作。据统计,2015年注册青少年运动员3381人,其中男子2248人,女子1133人。在2015年地方单位举办的青少年比赛(90场),已经纳入到全国青少年积分排名系统中。 此外,在2014年的基础上,全国青少年比赛进一步加强开展赛前规则、礼仪教育,开展单项技能小比赛等活动,丰富了赛事活动,为传播项目文化作出了贡献。 发挥赛事杠杆作用 推动项目普及提高 对于2016年青少年竞赛工作,会议提出,将围绕《规划》的2014-2016年执行计划的要求,继续完善和加强竞赛体系化、规范化、地域化。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情况科学设计竞赛内容和竞赛方法,充分发挥赛事的杠杆作用,推动项目的普及和提高。 通过优化全国赛的参赛资格体系,改善地方赛事的参赛群体数量,推进竞赛工作的地域化发展,进一步做好地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竞赛相互衔接、上下联动的竞赛工作,促进赛事体系结构和层次更加科学合理,进一步完善竞赛体系。加强赛事运行的规范性,提高赛事运行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安全办赛。加强对全国青少年赛事的考核评估,引入淘汰机制。 推进积分系统与国际接轨,为2017年积分系统与世界业余积分体系完全接轨做好准备。 凸显竞技比赛的育人功能,在各级各类比赛中,不断探索面向更为广泛的参与者的竞赛内容和组织形式,设置更多全员参与的竞赛项目。充分发挥赛事平台的传播和引导作用,加强项目文化传播,重视教育内涵的挖掘,突破传统意义上的竞技比赛的狭义理解。 进一步优化全国赛布局,加大全国赛的覆盖面积,带动更多地方的项目普及与开展。充分发挥中高协青训基地、中心的积极作用,灵活多样地组织各类竞赛活动,鼓励和引导开展区域性竞赛。 探索培养模式 完善管理机制 对于2015年青少年训练工作,协会进一步探索适合高尔夫项目特点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和人才选拔模式。在国家队层面青少年选手分为国家业余队和国家青少年队,训练以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青少年训练营和国家业余队冬、夏两季集训以及赛前集训等方式开展训练工作。探索国家队训练平台的资源共享,在集训中为各省市队开展代训、轮训等工作,通过集训和训练营交流经验,促进竞技水平提高。 在2015年举办的多项国际青少年比赛中以及国内职业赛中,我国众多青少年选手都取得了好成绩,同时也发现了一批不错的苗子。尤其是国家业余队的金诚在亚太业余锦标赛和野村杯个人赛中获得了两项冠军,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 此外,2015年协会制定颁布了中高协青少年训练基地和训练中心的认定标准,并开展了第一次认定评审工作,最终第一批有68家单位通过了评审,其中中高协青少年训练基地47家,中高协青少年训练中心21家。这将有力地推动项目的普及和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项目参与门槛高的窘境,让更多有愿望、有天分的青少年能够有机会从事高尔夫球项目的训练。 更值得一提的是,协会在2015年组织青少年训练的专家,认真研究青少年的科学训练规律,借鉴世界先进的青少年球员启蒙和训练经验,编写完成了青少年训练教学大纲,填补了高尔夫球项目在青少年训练方面的空白。 2015年协会通过青少年冬令营、夏令营等方式开展短期体验培训,传播项目文化,积极推动校园高尔夫,通过中高协青训中心和青少年发展计划等推动中小学开展高尔夫球项目。 2015年在国内举办了3场国际青少年比赛,业余队和青少年队多次出访参赛,包括皇后杯、野村杯、亚太业余锦标赛等赛事。 2015年协会落实《关于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的要求,继续推进高尔夫球项目的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调整了免试入学政策,做好优秀高尔夫球运动员免试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工作。继续加强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国家队被列为国家体育总局文化教育示范队。 提高项目人口 推动后备人才体系建设 对于2016年训练的工作思路,会议提出,贯彻实施《高尔夫球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立足于高尔夫球项目的全球化、职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特点,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运动项目基础训练规律,扎实抓好青少年训练工作。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培养模式,整合资源,努力提高青少年高尔夫球运动人口,推动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首先,贯彻落实2016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关于青少年体育工作的要求和十三五青少年体育工作规划的要求。 其次,贯彻实施《高尔夫球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2014-2016年度执行计划》。努力完成好初步建立项目全国布局体系,建立三级训练梯队,初步形成“四位一体”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各类职业化人才培养管理体系的任务目标。 加快构建青少年高尔夫球公共服务体系,以青少年高尔夫球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提供为核心,研究所形成的供给方式、资源配置、管理运行等方面的系统性、整体性的制度安排和评估体系;推进中高协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建设,抓好中高协青少年训练基地、中高协青少年训练中心的工作开展;加强项目的推广与普及,努力扩大项目人口。继续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推动高尔夫球项目进入校园,推动传统校/特色校的建设工作,推动青少年高尔夫球俱乐部、高尔夫球队、课外兴趣小组等多种青少年体育组织;继续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做好高尔夫球运动员通过免试、单招考试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工作,进一步扩大招收高尔夫球运动员的高等学校范围,拓展高尔夫球运动员的升学通道和出路;修改完善《高尔夫球青少年训练教学大纲》,开展《大纲》的培训工作,加强基层教练员的培养,在青少年教学训练中推行《大纲》,组织开发和编撰青少年教材;进一步探索国家队集训模式,做好国家业余队、青少年队的组织管理、参赛工作,在国际赛场上取得好成绩;进一步做好青少年高尔夫球国际交流工作;研究开发业余训练评价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