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运动进入中国的时间已经不短,有30年了,然而其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路非议不断,产生了许多误读。一些不了解高尔夫运动的人将其称为“附庸风雅的行为”、“贵族运动”、“精英标签”、“绿色鸦片”、“绿色荒漠”、“腐败的温床”…… 误读一:为谈生意 对于职业球手而言,高尔夫意味着高额奖金。而对于商人、企业家、官员,这些高尔夫运动的主力军而言,它的意义却非常丰富。休闲、沟通、交际、谈判…… 在欧美国家高尔夫与生意几乎已经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如今在中国这种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在球场上打上4个小时,提供了非常私隐但是舒适的交际环境,你很难找到一个更加适合谈生意的地方了。 试想一下跟客户在18洞之后一起举杯的情景,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能巩固你们之间的关系呢? 于是,大部分中国人都认为去高尔夫球场主要的目的就是谈生意,是一种附庸风雅的行为,或者就跟请客吃饭没有太大区别。 其实,打高尔夫球只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手段,如何运用,怎么运用,还要因人而异,高尔夫球是阳光运动,它本身没有错。事实上,很多人确实是因为要谈生意才进入球场的,但到最后大部分人都真正爱上了这项运动。 误读二:贵族运动 对于外界大众而言,高尔夫是与财富、身份密不可分,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富人的运动。不可否认,目前中国打高尔夫的人,绝大部分都是成功人士。 因为高尔夫的高昂花费,从经济上考量,很多人望而却步。所以在中国这项运动“理所当然”与富豪、精英之类的高层阶级画上等号,并冠以“贵族运动”的称谓。 作为阳光运动的高尔夫,在中国被看作“贵族运动”是有一定原因的。造成这个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公众缺乏正确的认识,此外还有一些客观原因。 例如,高尔夫球场类型不健全。在美国有一半的球场属于公众球场,大概15美金(100元人民币左右)就能打一场,非常便宜。在国内,公众球场却寥寥无几。 实际上,在国内打一场高尔夫球的花费也并不如传言中那么高。 比如在内地某些球场,如果成为球场或练习场的会员,那么每次下场的费用也就是120元左右,再加上50元~100元的球童费,一场球下来也就是200元。如果是在练习场,30元就能打一筐球,已经足够打得人手软了。作为中国全明星队成员的导演何平就说:“对于外界,对高尔夫球有很大的误解,比如说贵,其实,网球比高尔夫更贵,在球场租金、装备消耗上都高于高尔夫。”这一观点还得到了全明星队中的一位网球国家队教练的认可。 所以说,要是大家都去亲身体验一下,也就不会在花费上把它当成“贵族运动”了。 误读三:破坏环境 对环境是好是坏,是否浪费了空间,那些土地是否可以用到其他事情上面?在流行低碳的如今,每当我们谈论高尔夫的时候,这些都是讨论的主题。 不少人认为高尔夫球场占地广,占用粮田,破坏耕地,而且高尔夫球场耗水量大,再加上每年喷洒在高尔夫球场草坪上的农药高达50多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高尔夫对环境到底是破坏了还是改善了呢?其实专家们普遍认为是改善了环境,原因是我们用同样的土地做的很多事情都会破坏环境。而高尔夫球场设计师在设计球场时都是尽力追求自然,由于当地政府的湿地保护法规、林木保护法规、法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 事实上我国80%的球场都是建在河滩地、海滩地、荒坡、荒山、荒地、疏林地、绿化带、废弃鱼塘上,甚至还有建在臭水沟和垃圾场的;其余20%的球场中极少部分用地涉及低产农田和果园。至于农药,如果使用妥当,杀虫剂和肥料并不会大量渗入地下水层,小量的渗入并无多大影响。 误读四:腐败温床 高尔夫自进入中国就一路非议不断。经历过球场用地禁令风波、高校风波的中国高尔夫受到的争议仍然不断,矛头甚至曾直指在球场上挥杆的公职人员的腐败问题。 在高尔夫所有文化内涵当中,最突出的特点是自律。在大多数情况下,打球者是在无裁判的情况下打球。因此,要保证按公正的标准打球,就要求球手要有自律精神。其实,在很多生活境况中(不仅仅是打球),每个人都首先是自我的裁判,因为公正的标准首先是在心中。这跟中国人的君子慎独的自律精神是一致的。 高尔夫运动精神提倡人与环境的和谐,它是结合自然环境中清新的空气、连绵的绿地、贴近自然的运动等特性发展起来的。 在全民共同构建与谐社会,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高尔夫这种以自律、公平、健康为理念的休闲运动对构建和谐社会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