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意欲转为职业选手、希望代表中国队参加奥运会的业余队员获得的支持可谓冠绝全球,”迈克尔•迪基(Michael Dickie)说,这位苏格兰人是前中国国家高尔夫女队教练,如今在上海开办了自己的私立高尔夫学院。 但悬而未决的问题是:中国国家体协注重强化训练,多年来大量培养体操、乒乓球以及跳水的金牌选手,南山合作项目能否能与他们一样成功呢?“总之,这个训练中心真得很棒,”加拿大人彼得•科特(Peter Cote)说。他如今执教中国国家青少组男队以及中心内寄宿学校的学生。“任何有点高尔夫天分的队员都会得到最好的培养机会,一切已经无可挑剔。但只有选手最终获取好成绩,这种培训模式行之有效才有说服力。” 毫无疑问,南山训练中心有潜力的苗子比比皆是。每天清晨,一群容易激动的8-10岁孩子在练球场地整队集合后,用力把球一杆一杆击向远处漂亮的红顶高尔夫连排别墅。这些小孩子(他们来自北京郊外的一所体校,两只鞋分别系着颜色搭配的霓虹色与橙色鞋带,头上则斜戴着耐克球帽)拿着几乎与自己齐高的球杆,来此参加高尔夫夏令营。在其中一个球座上,教练正耐心纠正一位8岁孩子的姿势,并认真看着孩子把球利索击过125码的标杆。除一位男孩外,所有孩子的表现可圈可点。这位男孩距离身旁选手的挥杆准备姿势太近,结果被判罚做一组俯卧撑(小细胳膊)——这让他的伙伴们乐不可支。 在附近球场,科特注视着三位瘦长孩子的发球动作,每个孩子都把球击过了200码远。“其中一对选手把球甚至击了300码远——简直难以置信。”他说。但有些孩子缺少的是对高尔夫运动的深刻理解以及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因为这些孩子来自富裕家庭,养尊处优惯了,”他说。“但打高尔夫得真心喜欢,但在他们身上几乎看不到这一点。他们以为,‘打 新晋国家男队的曹一(Cao Yi)刚开始并不喜欢高尔夫。他入行相对较晚,14岁那年,他父亲才第一次带他去了球场。“我当初觉得打高尔夫球真没意思,”今年24岁的曹一这样回忆道,他操着一口纯正的北美英语,因为他在温哥华(Vancouver)长大。“我当时看到周围多是大人在打高尔夫,于是自认为与小伙伴们打篮球或踢足球才更有意思。”很显然,他如今更喜欢高尔夫。他站在沙坑里切击了一下球,球下旋得恰到好处,落在距洞口2英尺的地方。他的下一杆落点距洞口更近。“好球,”教练用普通话赞道。“击得漂亮。” 尽管迪基说象曹一这样的好苗子在南山会得到全方位支持,但他认为从长远看,中国高尔夫球的成功取决于基层的推广度与普及度。他认为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应多支持省级俱乐部选派更多年轻选手打比赛。“参考英国、澳大利亚以及南非(这些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高尔夫选手),中国也应建立基层培养体系,”他说。“各个省队应从各俱乐部获得苗子,然后国家队应从省队获得苗子。这就建起了良性的苗子培养输送体系。” 尽管这需要假以时日方能实现,但训练中心对培养出中国未来的高尔夫球奥运冠军充满信心——相信此举可以改变国人视高尔夫为奢侈运动的偏见,并成为深入推广的助推器。李娜(Li Na)的例子就是明证。她2011年勇夺法网(French Open)冠军后成为民族英雄,网球在中国的影响如日中天。 中国顶级新星张晋(Zhang Jin)认为中国的高尔夫球明星可能不久就会涌现。这位说话细声细语、带着纯真笑容的19岁新人去年加入国家业余队,代表中国参加了去年在韩国举办的亚运会后,正式转为职业选手。“中国如今拥有众多优秀高尔夫球选手。我们常去美国训练,并参加了一些锦标赛,与顶尖选手差距并不大,实际上已经非常接近。若能发挥出色,我们也能夺取桂冠,”他这样说道。我问他是否希望能进军奥运赛场?“是的,我希望如此,”他回答道,突然又开心地笑道。“如果我能最终代表中国的话。”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 贾斯汀•博格曼,Monocle杂志亚洲站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