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以为高尔夫球是西方人发明的运动(一般的说法是苏格兰),其实,根据文献指出,中国人应该才是发明高尔夫运动的鼻祖。 1993年,英国有一家通讯社发布了一则新闻,内文指出:中国有一种相当久远的球戏「捶丸」,捶丸的比赛场地、游戏规则都与现代高尔夫非常相似,这种游戏早在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就在中国的宫廷间甚为流行。 如果根据这则新闻推算「捶丸」出现的时间,约比苏格兰的纪录早了一、两百年,说中国人是发明高尔夫球的老祖宗,一点也不为过。但是,为什么后代子孙未将这项运动发扬光大,直到现在,中国人始终未出现过一位像「老虎」Tiger Woods(老虎·伍兹)一样的世界球王,则是颇耐人寻味的问题? 台湾先后出现过吕良焕、谢敏男、陈志忠、林文堂、曾雅妮等高球好手。吕良焕在个人最巅峰时期,不但是亚洲著名的球王,也曾拿下英国公开赛的亚军,他的挥杆英姿令人风靡,令当时刚出道的西班牙传奇球星Seve-riano Ballesteros(塞维-瑞安诺·巴勒斯特罗)对他仰慕不已,还特别向吕良焕请益挥杆动作。 若干年后,巴勒斯特罗这位后生晚辈开始在国际球坛大放异采,曾赢得美国名人赛以及三次英国公开赛的冠军,被西班牙高球界誉为「国宝」。 陈志忠则是在1985年美国公开赛中得到亚军而受到国际瞩目,他原本是各界看好的冠军人选,第一天就创造了低于标准杆三杆「Double Eagle(双鹰;真正学名应该是Albatross(信天翁))」的佳绩,前面三天的成绩一路领先,却不慎在最后一天大意失荆州,于第五洞多打了高于标准杆四杆(Double Par),痛失即将到手的冠军宝座。 一场职业高尔夫比赛,包括了生理与心理战,而真正一流的选手,不仅技术过人,智慧、毅力等各方面条件也是超越常人。以我个人的观察,西方人的体型固然比东方人高大,但若是把技术一一拆解来看,西方未必能胜过东方,咱们选手输在欠缺「整体观」。 我的学生,中、西都有,不是我崇洋媚外,归纳起来,「老外」学生通常比「老中」好教。进步也快,为什么? 举个例子来说,球打不好,打不远,老外学生大都会先反省自己:「教练,是不是我的体能状况不够好,我是不是应该到健身房再去加强练习臂力,好让自己变得更强壮?」而我的台湾学生则是向我抱怨:「球老是打不好该怎么办?教练,你可不可以想法子教我几手破解的绝招?」 我有很深的感触:一个是检讨自己,一个是要求别人:前者认为打不好是自己的问题,应从强化自己入手,后者解决问题是从大架构入手,后者看的是枝枝末末。这就是西方和东方学生最大的差异。 说实在话,过去我很少听到台湾选手会主动加强体能训练的,他们认为打高尔夫就是打高尔夫,还好经过这些年的倡导,年轻的选手们开始注重体能。西方人认为运动不单局限在一个狭窄的领域而已,而是需要整体观,有好的技术再加上好得体能,心理等因素,才能有杰出的成绩。 世界球王Rory McIlroy(罗瑞·麦克罗伊)每天都到健身房去锻炼体能,「南非轰炸机」Ernie Els(厄尼·艾尔斯)曾经是网球好手,这些都是最佳例证。 光是技术过人,仍不够资格成为顶尖。由此看来,东方人想要努力超越西方人,产生世界级的球王,恐怕仍是一条漫漫长路。 文/ 罗裕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