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具商城  高尔夫论坛  高尔夫百科  男士球具  女士球具  左手球具  儿童球具

高尔夫新闻资讯-中国高尔夫业内最好、最专业的高尔夫球具(球杆)信息服务平台!

七问中国青少年高尔夫球运动(下)

时间:2014-09-27 12:00来源:高尔夫论坛 作者:2005moon 点击:
七问中国青少年高尔夫球运动(下),行业资讯,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七问中国青少年高尔夫球运动(下)

2014-9-27 11:59


如何更加人性化?

  得知获得张连伟杯比赛的参赛资格后,周子勤与母亲钟小姐专程从美国赶回。在钟小姐看来,张连伟杯各个环节体现出的人性化是她为孩子选择参赛的原因之一。“每年的家庭同乐夜把孩子和家长们都聚集起来,气氛很温馨,机会也难得,小球手们自己表演节目,很有意思。而且比赛的报名费也很便宜。很多国内的其他比赛不仅报名费贵,每天试场比赛再交钱,家长陪走也要付费。云南的球场还便宜一些,一些城市的球场收费太高,家长想陪走的费用甚至比下场费还多。”

七问中国青少年高尔夫球运动(下)

2014-9-27 12:00


  除此之外,今年均带孩子前往美国参赛的祝先生与钟小姐都表示,中国的青少年赛事在球场码数设置方面普遍不够人性化,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因素。祝先生告诉记者:“张连伟杯男子E组的球场长度将近4900码,汇丰青少年比赛的长度也有4000码左右,而祝赫在美国打的6岁组9洞的比赛,长度还不到1400码,有些四杆洞都不敢用一号木开球,我们都不太适应。而在国内比赛,发球杆开完一定是接球道木,这也是中国孩子的一个误区,我们练球只追求距离,而国外的孩子更注重短杆与推杆的精准度。”钟小姐也表示:“从美国比赛的经验来看,中国和泰国孩子的距离更占优势,而美国孩子的切杆与推杆更厉害。”

  6岁多的祝赫与8岁半的周子勤在今年张连伟杯的比赛中同属E组,对于下半年即将升组的周子勤来说,应付这样的长距离尚且困难,更何况力量与距离都远远不足的祝赫。而事实上,急功近利的追求距离也并不符合青少年球手生理发展的特点,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祝先生也与记者分享了一则案例:“有一个孩子就是因为刚升组,为了跟上距离,每天要练千次挥杆,造成9岁时就脊柱侧弯,现在花很多金钱和精力去做理疗康复。”

未来出路何处寻?

  张连伟杯结束后,姜福盛与儿子姜智杰即刻返回美国,回到正常的学习与训练生活中。一起前往的还有姜智杰的弟弟姜智焜。之所以会选择将两个孩子都送往美国继续发展,姜福盛有着自己的想法。“美国的大学注重全面发展,其实在体育、音乐、艺术方面想要取得成就,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不比学习少,国内的教育环境对这些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现在全美排名前20位中的3所大学都向姜智杰发出了邀请,愿意给他全额奖学金,我们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孩子进入大学后可以边学习边打球,慢慢向职业赛去靠拢。而在国内,要打好球,基本上要放弃学习。”

  在姜福盛看来,国内青少年球手要有可持续性的发展,最重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立球手与大学之间的联系。“据说国家队的球手今后可以推荐进入国内的一些大学学习,这是好的趋势,但国家队也是有门槛的,毕竟只有少数人能进,我们也应该建立一个积分系统,规定打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推荐进入什么样的大学,这样对孩子来说才有可持续的发展。”

践踏礼仪为哪般?

  不得不承认,注重与遵守高尔夫礼仪是整个行业始终在倡导却常常被忽视的问题。本届张连伟杯期间,一位知名媒体人曾就其观察到的现象在微信平台表达了不满:“近两百名青少年高尔夫选手同住一酒店,中外球手的素质差距暴露无遗,不少国内高尔夫选手走下球场就像混世小魔王,在酒店里追逐、喧哗、打闹、争夺、欺负更小的孩子、不会说道歉。”

七问中国青少年高尔夫球运动(下)

2014-9-27 11:59


  记者也在张连伟杯期间目睹某国内知名青少年球手有违起码礼仪的言行。练习轮,其在果岭练习完推杆返回二层练习场,当发现打位的球“消失”后,这位球手不但摔打这球杆表示不满,嘴中的话语更是不堪入耳。

  事实上,有过美国参赛经历的孩子及其家长在这方面的感受就更加深刻。“比如冠军组的两位对手,其中一位赢了,在国内赛场,另一个孩子就是垂头丧气的走了,但在美国一定是走过来脱帽握手并表示祝贺,尊重对手是最起码的礼仪。”钟小姐表示。而祝先生也很重视对祝赫礼仪方面的培养。“我告诉他打完球之后一定要向球童鞠躬,一定要对别人为你的付出表示谢意。为他人着想与学会分享都是高尔夫运动的精髓,现在很多的独生子女都以自我为中心,在礼仪这方面非常欠缺。”

中国家长闹哪样?

  去年全国青少年锦标赛的场景仍然令记者印象深刻。由于参赛球手众多,承办赛事球会球童人数不足的原因,D、E 两个组别的比赛被允许由家长背包,并由同组家长相互计分。由于这个年龄的球手往往缺乏控制情绪的能力,家长的跟随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但部分家长显然肆意扩大了自己的“管辖范围”,凡事大包大揽、亲力亲为。走上发球台,孩子还未做准备,家长便开始忙着测量风向、规划击球线路,孩子刚刚抽出发球杆,家长便蹲在地上,

  反复确认后将Tee 插在他们认为的黄金位置,随后便站在孩子身后,指挥试挥杆,帮助调整站位,直到正式上杆前的一刻,才终于镇定下来。不知是不是孩子们被宠坏的缘故,他们开完球便径直向前,发球台上只留下家长弯腰捡Tee 的身影。

  家长忙碌的身影几乎充斥着球场的各个角落,喂孩子吃香蕉的、给孩子撑伞的、帮孩子擦汗的、为孩子摆线的,除了替孩子打球,几乎什么事都干了。看着这些孩子脸上享受的表情,他们显然已将这种待遇看做理所应当。试问家长们,你们究竟想闹哪样?

  如果说上述现象还只是停留在可以协商解决的阶段,那么有些家长的行为则已经涉及到规则与道德的层面。由于去年全国青少年锦标赛D、E 组由同组家长相互计分,出现分歧的现象便时常发生。一位云南本地的家长告诉记者:“我们帮别人小孩计分,他们家长也会记自己孩子的,出现分歧的时候,我们一般不争辩,也没有必要,就按照他们的来算,其实我记的绝对没问题。”很多在国外比赛中不可能发生的情况在国内赛场却常常遇到。“有些家长在果岭上直接捡起球说ok 了,也有些家长不满孩子每一个洞都最后发球,甚至想找球童走个后门。”

  祝先生告诉记者,他今年带孩子在美国参加的几站青少年比赛中,很多外国孩子都是教练跟随,家长则放心的呆在家里。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绝不会给他们施加任何压力。而有时,教练的跟随也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对成绩和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台北市体育总会高尔夫协会理事长吴见亨也表示,他每年都要带台湾的孩子来到中国、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地比赛,而大部分时间,他们的父母几乎都不会跟随。“我个人打球30多年了,我的经验是家长跟着会造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其实应该放手让教练去带更好。我们管理也很严格,每天晚上都有课程,或者安排在健身房练体能,或者上规则与心理课, 手机也会管制,不会让他们无限制玩游戏。”

  青少年球手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有时,适当的陪伴、安慰、鼓励当然是必要的。但不得不承认,大多数父母的行为被深深烙上了“中国式家长”的烙印。他们溺爱、过分呵护甚至称得上纵容的行为只会悄无声息的剥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权利。最终,受害的当然是无辜的孩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