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敬龙,1980年出生,2003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曾先后在北京京南高尔夫球场、北京天竺高尔夫球场,天津京基高尔夫球场担任场务及球场管理工作,2010年担任北京清河湾高尔夫球场草坪总监。 12月底,北京绝大部分高尔夫球场都已经封场,刘敬龙还在球场里坚守岗位,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忙着修改硕士毕业论文。就在2个月前,由他和北京几个年轻的草坪总监共同组建了一个球场养护交流平台—果领汇。 记者:现在国内“80后”草坪总监的队伍日渐壮大,你也是其中的一员,能说一说你刚入行时的感受么? 刘敬龙:年轻人追求新鲜和刺激,高尔夫这种新兴行业刚好满足了我当时的心态。刚刚入行的时候,工作热情异常高涨,但是没过多久,疲态就显露出来了。 记者:为什么? 刘敬龙:那时的年轻气盛虽然给我带来了工作的激情,但也同时让我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浮躁。渴望快速提升的欲望不断地被残酷的现实所打击,所以在寻找自己认为合适位置的过程中,我换了两家球场。从一般规律看,频繁地更换球会对个人发展弊大于利。幸好我及时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因此2005年我入职天津京基高尔夫球场后一做就是5年,现在在清河湾球场,我也准备长期做下去。 记者:你的经历可以代表很多80后草坪管理者,他们在涉世之初将年轻的冲动转化为一次又一次的跳槽,而你现在依然年轻,依然可能有冲动,请问你怎样将这种冲动化解? 刘敬龙:你说的“冲动”其实就是欲望,世上有谁不渴望更高的薪水、地位和声望,但这些东西不一定非要通过跳槽来实现。我和几个好朋友组建的“果领汇”,本身就是一个释放冲动、实现梦想的渠道,而且是一条很好的渠道。 记者:既然说到了“果领汇”,能告诉我这个名字的由来么? 刘敬龙:这个名字的创始者是鸿华高尔夫球场草坪总监王昌俊。我从天津来到北京的时候,希望有一个组织或者平台能给大家尤其是年轻人提供交流的机会,这个想法得到了一些同龄人的支持,最早是跟王昌俊有过交流,于是我们就开始为这个“项目”着手准备。 组织的命名是一个重要环节,我们想了好几个都觉得不合适。一次和王昌俊在我的球场打球,打到第五洞上果岭位置的时候,他忽然冒出来一句“叫果领汇如何”,这三个字当时给了我很强的震撼力,随即得到了另外两位总监的认可。 记者:“果领汇”是你们的梦想,今后有什么打算呢? 刘敬龙:从大方向来说,这个组织还是要做公益性的交流平台。我们计划每个季度都会组织一次研讨活动,年底可能会组织一次娱乐性聚会,活动经费由参会者AA制分担。我们不希望把这个组织复杂化,大家平起平坐,畅所欲言是我们希望的效果。从细节来说,研讨活动的内容绝对不可能仅局限于草坪养护的技术环节,管理课程、心理学课程会陆续加入,我们正在与这些培训机构对接,估计很快就能有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