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碧水、绿树、青草和细沙,一幅美丽的高尔夫球场风情画在记者眼前舒缓地铺开。位于我省涿州的京都高尔夫俱乐部,拥有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高尔夫球场。在新建成的球道上,记者与中国高尔夫球协会秘书长崔志强边走边聊,感受着高尔夫球运动的历史、现在和未来。这项据说由苏格兰牧羊人发明的运动,正在走着一条由牧羊人到贵族再到平民的发展之路。 有趣的起源 高尔夫球共有三种起源说。其一是荷兰起源说,1000多年前,放羊的牧童们闲暇时,常常用手里的牧羊棍打击小石头,久而久之形成了高尔夫球运动。第二种说法是起源于中国。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唐朝就出现了一种叫做“捶丸”的体育活动,也是击球入洞,而且还有宋代留传下来的一张捶丸图。第三种说法也是目前最有权威、得到最广泛认同的,传说一个苏格兰牧羊人在一次回家的路途中,偶然用牧羊棍将一颗圆石子击入兔子洞中,人们从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高尔夫球这项运动。 当时在苏格兰它将许多年轻人从“国术”射箭运动中吸引了过来,导致这项运动曾在苏格兰一度遭禁。高尔夫球真正的兴起,应起始于1457年的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市。圣安德鲁斯城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它有自然形成的高尔夫球场所需的障碍物———海风吹成的沙洼,遍布着沙丘,蜿蜒曲折的溪流,对苏格兰人来说,这才是真正的高尔夫球场。 高尔夫球在中国 高尔夫球运动在中国出现可以追溯到100多年以前。当时高尔夫球是作为殖民主义的产物进入旧中国的,主要是为当时在华的西方人提供服务。在苏格兰圣安德鲁斯的高尔夫博物馆中,就存有当年天津成立高尔夫球俱乐部的报摘以及梳着长辫的中国少年球童的照片。 改革开放之后,高尔夫球运动又来到了中国。崔志强说:“中国第一个球场的建立应该感谢中国香港著名企业家霍英东先生,是他果断提出在广东中山温泉的投资计划中追加建造一座高尔夫球场。1984年,中山温泉球会成为我国第一家高尔夫球俱乐部。” 中国第一批高尔夫球运动员出现在河北省。1985年7月5日,10名从河北省体校选拔出的学员,赴日本进行为期三年的学习。程军、吴相兵、刘国杰、孙鹏和现任京都高尔夫俱乐部总经理的贾翠华名列其中,崔志强是当时这支队伍的领队。 艰难的起步 高尔夫球运动当时落户中国只是出于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直到1994年之前,在高尔夫球场上打球的还绝大部分都是外国人,为了吸引中国人参与其中,一些球场推出了极其优惠的价位。崔志强介绍,1988年,北京国际高尔夫球俱乐部开业之后,推出每位中国人只需100元就可以打一场球的政策,而且这100元包括交通、租杆、午餐等所有费用。结果却只有一个人报名。 这个时候,赴日本学球的10名球员回国了,他们面临生不逢时的窘迫。回国后他们全部被安排在深圳高尔夫球俱乐部工作,由于这些球员是业余身份,他们不能把高尔夫球作为谋生的手段。于是,球员刘晓军到了前台搞接待,程军和吴相兵做了球场第4洞旁边小卖店的“老板”,张连伟和刘国杰承包了另一个小卖店。 因为他们要练球,小卖店不可能正常经营,崔志强回忆当时情景说:“我问程军生意怎么样?他说,生意?怎么说呢,我们自己喝的比卖得多,一个月亏3000多元。”更有意思的是,一个球员背着球杆走在街上,有人问:“你背的这家伙是什么新奇乐器?” 职业化之路起步艰难。“1994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高尔夫球锦标赛上,第一次列入了职业组,共有6人报名,男子5人,女子1人。最后奖金分配是按照杆数来定的。平均每轮72杆以内奖10000元,75杆以内奖5000元,76杆奖2000元,超过76杆没有奖金,这在世界高尔夫球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而赛后因为赞助费没有落实,所有的奖金都未兑现。”想起这些,崔志强还感觉有些不好意思。 十年后,2004年在国内举办职业赛事的总奖金额超过了3000万元人民币。 高尔夫球运动从牧羊人用牧羊棍击打石头发展起来,到富豪名士推崇热爱,如今正为广大国人所接受。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1994年以前,北京真正花钱打球的人不超过百十人,到了2004年,刚刚开业的北京某高尔夫球俱乐部近300名会员中,外籍会员只有2位,其余全部是中国人。 “让更多人喜欢高尔夫球,并参与到其中,还需要让高尔夫球的消费低下来。”在球场走完一圈后,崔志强谈到了在中国发展高尔夫球运动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