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深圳大运会上,中国女子高尔夫球队获得团体银牌,取得历史性突破。社会各界对大学高尔夫运动投以史无前例的关注,“把高校作为高尔夫运动员培训基地”的观点再次在业界响起,不少关心高尔夫运动的人士希望高校能成为打破中国高尔夫运动发展闷局的一个突破口。对于一个国家的高尔夫竞技水平来说,高校能起到多大作用呢?或许我们能从美国大学高尔夫的现状中得到一些启发。 完善的美国大学体育体制 美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与职业体育关系最紧密、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大学体育培训机制与竞赛体系。作为美国高校体育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美国大学体育总会(NCAA)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任何一所想要加入NCAA的高校,都必须至少拥有男女各4支不同项目的运动校队。NCAA会将辖下的几百所高校按照地域划分成不同的联盟,目前全美共有大约30个联盟。此举主要是方便高校之间举办各项赛事。每个联盟会各自组成委员会,安排不同项目的赛程、场地及各种事宜。由于赛事的市场化程度高,每家加入联盟赛事的高校都能从中获得电视转播费和赞助费的分成。此外,NCAA亦对每位参赛的大学生运动员进行规管。平日的平均学业成绩亦不能低于指定值,只要出现科目不及格的情况就会被马上被取消参赛资格。 高校赛事机会有限强度不足 有了体制的保障,美国的各级高尔夫巡回赛和很多职业体育联盟一样,都拥有大批从大学走出来的职业球手。不少中国的家长现在也热衷于把子女送到美国的大学,边上学边学球。但近几年美国球手的集体低迷,加上国际军团尤其是少壮派的异军突起,都让美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大学高尔夫培训体系。 有美国职业教练认为,现在美国的高校高尔夫有两个主要的问题:一、美国大学体育总会限制了每所高校参赛球手的数量,同时也不能提供足够多的赛事;二、教练水平不高,普遍低于巡回赛上的职业球童和教练。 当美国的青年球手正在争夺NCAA有限的参赛机会时,国外的同龄人早就在世界各地的巡回赛面对真刀真枪的较量了。大学联赛的强度与氛围根本无法与职业巡回赛相比,锻炼价值亦大打折扣。而高尔夫运动还有独特性:比赛场地复杂而多变,球手必须面对不同自然条件下不同设计风格球场的挑战,从而积累经验,掌控比赛。而NCAA小区域联盟式的赛事体制,显然无法满足球员进一步提升能力的需要。 今年18岁的乔丹·斯派斯曾两次在美巡赛拜伦尼尔森锦标赛上晋级,是一位被美国媒体普遍看好的新星。他在决定是否入读大学的问题上纠结了很久。他坦言,自己也无法肯定,当他四年后转为职业球手时,起步是否会比现在转职业要更顺畅。而他的前辈、当选去年美巡赛最佳新人的瑞奇·福勒则是在进入大学两年后便决定辍学成为职业球手。事实证明,其表现比他在大学时期要优秀得多。 大学是后路,也可能是裹足布 纵观整个职业体育领域,运动员年轻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高尔夫也不例外。 以前,高尔夫是众多体育项目中,运动员相对晚熟的一个项目,30-40岁曾被视为职业球员的黄金年龄。菲尔·米克尔森和马特·库查就是在大学毕业后才进入职业巡回赛的,而且拥有不俗的职业生涯,但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在巡回赛上炙手可热的新星基本是清一色的85后甚至90后。麦克罗伊、舒瓦泽尔、石川辽、曼纳瑟罗、戴伊……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成长经历,但却有一个相同之处———没有一个人来自大学高尔夫体系。 大学高尔夫的培训体系让球手在22岁才有机会开始自己的职业征程。职业球员通常要通过几年时间适应巡回赛的生活,适应比赛的节奏和气氛,此后才开始懂得如何在比赛中取胜,这时他们大多已经年近30了。而此时,来自欧洲、澳大利亚甚至非洲、南美的竞争对手,却可能已经捧起大满贯的奖杯。大学四年的学习能为运动员提供一条后路,但也有可能成为他们运动生涯的裹足布。 “如果我们想保持在这项运动中的领先位置,我们必须看看其他国家是如何培养冠军级球手的。很多国家都拥有全国性的高尔夫培训系统,让儿童参与到运动中去。大部分国家没有像美国一样的高校高尔夫体系,他们支持这些球员参与任何地区、级别的赛事,让他们在实战中锻炼。”美国百大高尔夫教练皮特·科斯蒂斯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