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9日,国际奥委会在哥本哈根全会上投票表决,英式七人橄榄球和高尔夫球获准晋级2016年和2020年夏季奥运会。两个项目上至国际单项组织官员,下至运动员、爱好者,一时间欢欣鼓舞,摩拳擦掌;国际奥委会也心满意足,主席罗格说,这是两个能让奥运会最大程度“增值”的项目。 顺理成章的,在广州亚运会上,我们也看到了这两个项目,尽管基础十分薄弱,但中国的竞技体育依然在这两个项目上取得长足进步。 这两个项目的“增值”增长将体现在多方面,比如高尔夫球的平和、无直接对抗、不挑战身体极限,丰富了奥运的“产品线”;比如橄榄球可能让萨摩亚、斐济这样的太平洋岛国品尝到奥运奖牌甚至金牌的荣耀;比如这两个项目都拥有强大的“吸金”能力,能给国际奥委会带来丰厚的收益。当然,“奥运会”也将给这两个项目带来多方面的增值,包括在国际体坛地位和媒体关注度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在新兴市场和潜在市场的发展机遇。 中国,毫无疑问是新兴市场和潜在市场中最大的一个,同时也可能是国际奥委会成员中“入奥”产生最大效应的一个。 高尔夫:防倒退防盲目普及 在国际体坛,高尔夫球和网球一样,是职业化程度非常高的运动,拥有成熟的职业体系,奖金丰厚的职业赛事,以及富豪级的职业明星。 从2004年开始,中国的网球人口猛增近10倍,中国网协去年公布的统计数字是812万,今年预计已达上千万,除了中国女网选手在奥运会和职业比赛中表现出色之外,越来越多的国际高级别职业赛事落户中国,也培养了大批业余网球爱好者。2009年初,中国网球更是跨出职业化的重要一步,允许四位女选手“单飞”,正式转为职业选手。 然而,当李娜、郑洁们逐渐融入职业网坛,在大满贯赛上刷新历史,在职业排名上步步高升的同时,她们的身后却看不到继任者。究其原因,作为一个奥运项目,中国职业选手,首先是在举国体制下,经过十多年的专业训练培养出来的,是专业体制与职业体系嫁接成功的结果。但是这无法保证和她们在同一种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小花”们也能成功实现与职业体系的嫁接,因为是这种嫁接的成功与否受到很多外界条件的制约,出现排斥效应和失败结果并不意外。 事实上,上千万的运动人口已经为中国网球打下一个不错的塔基,而且这个塔基还在持续壮大中。如果能在精英体育和群众体育之间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传导机制,假以时日,中国网球会真正进入一条健康的、符合国际潮流的发展轨道。 相比之下,作为非奥项目的高尔夫球,进入中国20多年来发展模式与国际主流一致,以市场为主导,高尔夫人口已有约300万,核心人口30万,其中也孕育出张连伟、梁文冲这样能够参加大满贯赛事的职业球手。对于已经在市场和职业化轨道上的高尔夫球,用举国体制和财政资金来进行针对奥运会的“突击”,是否有必要,是否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另一方面,和网球不同,高尔夫球对场地、财力要求更高,但在中国,这种“贵族”身份还有人为因素。《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2009年度)》指出,以会员模式经营的球会占到中国高尔夫球会总数的92.8%,非会员制球场仅7.2%,其中公众球场只有3家。在高尔夫球发达的欧美国家,有很多公众球场,年轻人和不太富裕的人可以承担得起。 不管怎样,一个国家的高尔夫球开展状况,还是与人们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的,也应该是与之相匹配的。以目前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盲目谈普及不仅脱离现实,而且需要予以警惕,以防少数利益集团和个人扯着普及的旗号,以兴建球场为名谋取球场之外的利润。 《行业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内地营业中的高尔夫设施共348个,而在建、拟建的多达454个,超过了1984年以来已有球场的总和。预计到2011年年底,新增高尔夫设施将超过100个,总数量将达到450个左右。这样的速度,全世界绝无仅有。在各个主要地区,球场拥有房地产项目的比例从接近60%到90%不等,而美国这个比例低于25%∩以说,高尔夫球入奥对行业的规范、对政府的政策和监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七人橄榄球和高尔夫球进入奥运会,本身是一个普通的体育事件,在中国,可能会产生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新结局。运动员、管理机构、政府、市场,应该摆正各自的位置,以平常心对待,少些功利,多些淡定和理性。(新华社记者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