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3月22日,笔者收到了2013年中国高博会参观邀请函并亲赴现场参观中国高尔夫的又一盛会,但看到本届高博会后,不禁让人感叹,如今的高博会今非昔比,已经从一个高尔夫行业的展销会变成了一个鱼龙混杂的大杂会。 中国国际高尔夫球博览会(以下简称高博会)创办至今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一个开放的行业平台,但随着其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却逐渐有了弱化的趋势。 笔者在2月初就接到了高博会的邀请函,笔者特别留意了一下本届高博会的参展商,当时的邀请函上写道:截止到1月18日已经确认参展的展商有211家,相比较去年所报道的400余家缩水了一半,现场参观高博会后得到的数字是 作为一届高博会,高尔夫球具展商应该具有非常大的份额,但2月份收到的一份参展商名单中,笔者只看到了Titleist、PING这两大球具制造商的名字,像泰勒梅阿迪达斯、卡拉威、耐克高尔夫等品牌的名字都不在其中,这一现象自从2012年就已经出现,只是今年显现的更为明显,毕竟2012年末与2013年初各大品牌都自己举行了隆重的新品上市会。笔者在现场也就参展球具商进行了核实, 本届高博会的另外一大特点是参展商家名录繁杂,许许多多的展商与高尔夫相关产业并无瓜葛,甚至一丝关系也没有,但却在展商目录中,据笔者了解,2012年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就不禁让人生疑,这是行业的博览会是否已经在逐步变成一场大杂会,只要花了钱就可以去参展,无关乎与高尔夫是否有关,让高博会水准大降。 最后笔者还发现,2012年高博会论坛讨论的内容与球场建造、设计等有关,而今年的论坛还是与球场有关,似乎这个行业的论坛已经演变成了一个球场管理、运营等方面的专项论坛,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讨论的了。 相比较2013年美国第60届高博会,中国的高博会的水平正在走下滑的趋势,展商实力不济,行业巨擎不参与你的高博会,如果去提升高博会的影响力,如此下去中国的高博会也将走向尽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