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进入中国就是配角的身份,从招商引资到房地产配套,高尔夫在居多投资商心目中所占的分量微乎其微。 因为高端地产在短短“金九银十”期间的销售额可高达几亿甚至几十亿元,而球场一整年的营业额也难冲破1亿元大关。 当靠球场赚快钱、大进大出翻倍经营的可能性成零时,投资商忽视了球场细水长流、长期经营的本质,忽视了球场品质与地产价格的趋势,忽视了球场品质与地产销售业绩的关系。 蚂蚁虽小犹可溃堤,当投资商在大卖房地产,高尔夫经营忽略不计时,一晃的功夫,球场的资产不断在缩水、管理体系再不断崩溃,最终更换总经理成为了常态。 这种常态表现在草出问题了换草坪总监,没有业绩了换市场总监,总经理如果不是程咬金没有三斧子的功力和效率也得立马走人。 当我们在潜心研究球场的核心数据时不仅是为实现投资回报提供依据,也希望正确评估球场的过去、合理预期球场的未来,一个不知道球场过去经营是多少分的人如何预期未来的目标,订高了成了水中月,订低了成了庸人的聚集地。 高尔夫在中国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