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到来,对于高尔夫从业人员来说,新年新希望,当然还是期望这个产业能够蓬勃发展。不过,相较于其他先进国家,台湾运动产业发展,似乎逊色不少,厂商缺乏品牌观念,以及比赛没有吸引足够的观众,也是一项主因,以致于台巡赛在寻找赞助商时,困难重重。 创见信息董事长束崇万说:「运动营销其实对这种品牌的推广,有非常大的帮助,那台湾目前在这种运动的这一方面,其实这种品牌厂商的这个参与,并不是那么多,我想也是因为可能没有这种这么多的明星选手,能够吸引人的注意。」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今年台巡开幕战还是科技杯,时间大概在五月二十日那一周。去年的科技杯首度当开幕赛,智原科技董事长宣明智、束崇万等,国内三十一家科技公司共同出资赞助比赛,奖金高达一千万元。宣明智在赛前媒体座谈提到,「只要台湾PGA能提出有牛肉的想法,钱不是问题。」 许多企业老板,都热爱高尔夫运动,也很愿意赞助高尔夫比赛,但个人能赞助的经费有限,终究需要将运动变成产业,回归商业逻辑,也就是巡回赛提出完整的比赛宣传企划,吸引企业赞助比赛,并落实媒体宣传,让企业品牌知名度提升、业绩成长,将新增的盈余,再用于品牌推广及赞助运动,才是长久之计。而选手的培养,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上一位在美巡赛占有一席之地的台湾选手是谁呢?答案是二十多年前的陈志忠(1983-1989年),除了1985年差点赢得美国公开赛之外,1987年还登上Los Angeles Open Presented by Nissan(洛杉矶公开赛)冠军榜。下一位会是谁呢?才满二十一岁(1991年11月12日)的潘政琮,用实力证明自己有能力加入美巡赛-从资格赛打进美国公开赛,所以台湾人重返美巡赛绝对是有可能实现的议题,甚至有机会成为史上最成功的台湾男子高尔夫选手。 潘政琮的老师卢宏宗对于台湾高球发展,语重心长地说:「企业支持选手力量应该要分散,分散的意思并不是打成一盘散沙,分散的意思是由企业如果小的企业,能够认养个一个两个选手,大的企业能够认养个三个五个选手,做深耕的方式,把资源集中在少数的菁英身上,也必须要投入秘书性的工作,安排选手的进程、安排选手的比赛,严加考核,不适当的选手就应该要立即淘汰。」 除了企业的赞助,选手们必须增加自我的竞争力,在比赛舞台上,做最完美的表现,才能吸引观众的目光,进而增加这个产业的商业价值。真正要推广高尔夫运动,从来不是喊口号就可以达成的,要建立正确观念,并将想法变成做法,才能让热情续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