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非农建设用地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在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使得现如今人地矛盾也越来越尖锐。而自打政府土地审批制度改革后,我们发现高尔夫投资项目却并未放宽。7 月 20 日,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会议要求近期重点抓紧整改高尔夫球场,严肃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高尔夫球场的行为。而且,随着国内众多媒体对高尔夫球场占用耕地或污染环境等问题的过度渲染,中国高尔夫逐渐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而要求加强土地管理和清理整治违规高尔夫球场的声音也此起彼伏,高尔夫在人们眼中俨然摇身一变成了耕地的敌人,这也让中国高尔夫的公众形象及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暗淡的阴影。所以说如何健康有序的发展中国高尔夫产业,这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点议题。 首先,来说耕地。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以地为本”,耕地作为社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不仅是为国家提供粮食,为人民提供温饱那么简单,而且它更是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基础性保证。而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对粮食的需求总是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而增长。暂且不提我们中国用世界7% 的耕地养育了占世界 22% 的人口,就世界人均耕地面积 4.8 亩而言,我国人均占有量却只有 1.38 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40% 。而且,我国耕地利用率、粮食单产率都很低。面对这样不争的事实,由此可见对中国耕地资源的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因为它紧密相关着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这让如何坚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切实维护三农利益已成为当下政府刻不容缓的重中之责。 但事实就真的如媒体所说,高尔夫球场的建造就是建立在乱占耕地上吗? 更有甚者,有人就此类问题继而提出,现在政府在政策导向上应该加大力度继续限制中国高尔夫的过快发展。而就站在一个高尔夫未来从业者的角度上分析,我认为这一种说法是片面和不可取的。 众所周知,高尔夫作为中国改革后才被引进的产物。从上世纪80 年代被引入中国,现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期间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变,国民消费水平也大幅度提高。高尔夫不仅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要求,而且高尔夫又根据这种要求又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运动的精神需求。而且就目前来看,随着高尔夫的入奥,其关注度和参加这项运动的人数也一定会不断增加,使高尔夫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高尔夫作为现今地方招商引资的重要组成,在为地区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的同时,也盘活了球场周边其它产业的发展。如房地产,旅游业等。所以,高尔夫更是现今经济时代下必然衍生出的产物。不仅如此,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高尔夫产业也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在未来,相信高尔夫作为重要的旅游要素对中国在未来经济产业模式上转变和调整也会起到一定作用。因为高尔夫未来就属于第三产业,而且高尔夫将会在未来旅游市场占有一定的分量。 因此,就以高尔夫积极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又怎能违背趋势而去继续限制中国高尔夫的快速发展呢?所以我认为,如何有效引导高尔夫球场有序建设和规范高尔夫产业的正常发展,才是我们在权衡高尔夫球场占用耕地等问题后所能做出的最直接有效的解决措施。 而事实上,高尔夫球场占用耕地只是极少数个案。因为高尔夫球场的地貌完全不是外行所构想或直观的认为的那般平坦如砥。实际上,高尔夫球场的建造是离不开起伏不定的丘陵或山野地貌的荒地的。否则球场的质量必将大打折扣。因此,大面积平整的耕地并不适合建造球场。北京农业大学草坪研究中心的胡林博士就指出,丘陵和荒地更适合建球场。而且在建造高尔夫球场时,为了丰富球场的挑战性和难度,球场还会完全有效的保存原有自然景致及周围的土地地形地貌特征,这种林克斯类型的球场在欧洲非常常见,而且大多数被评为生态保护区。而中国的早期球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在激烈的城镇化建设中夹缝中求生存,为生态环境保存了一批宝贵的自然资源。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数据,那就是全国80% 以上的高尔夫球场是建造在丘陵、荒地、沙荒地、干涸河床、垃圾堆放地等地形上。这非但没有占用耕地,而且在这些荒山野岭建造高尔夫球场充分有效的利用了废弃土地,可谓是变废为宝的同时又创造了潜在的经济效益。我们可以想象,当这些荒地货垃圾填埋区一片荒芜脏乱的景象被青草、绿地、潺潺流水所取代时,高尔夫球场的建造意义就不仅仅是实现了土地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而且又符合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通过这些对高尔夫球场与耕地之间关系的辩驳与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高尔夫球场实则并非乱占用耕地而发展起来的,中国高尔夫需要为其正名。而保护耕地,就要以一种宏观的态度去看待问题,而不能停留在为保护耕地而保护耕地,实而迁罪于中国高尔夫的发展。现今,我国用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却换来每年耕地减少速度在直线上升的局面,这又岂能是高尔夫之责?而单独、局部的认为高尔夫球场侵占耕地,从而严格限制高尔夫球场的数量的做法将是值得商 榷 的。 那又能如何真正规范发展中国高尔夫产业呢?其实任何一个产业要想得到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的潮流中去,而不能急于求成,从而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尔夫也不例外。所以根据高尔夫产业的发展趋势,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 球会要在熟知国家相关土地规划政策的情况下,将高尔夫球场的建设严格按照国务院下发的文件规定进行。 2、 政府应逐渐实行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对土地根据其农用价值进行分级管理,规划分列出适于建造球场的土地级别。从而严格要求高尔夫球场的建设用地,逐渐放宽对球场的审批制度,进而做到让高尔夫球场在不违反土地规划的情况下能健康有序的发展。 3、 球场建造要走科学规划的道路,前提是绝对不占用基本农田,绝不损害农民利益,用自身经营发展带动周边旅游业的发展。 4、 将球会自身的经营发展纳入到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性的高度上来,不破坏环境,不随意的浪费资源。反而能有效的为保护自然环境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协调发展从而为球会树立回报社会的良好公众形象。 5、 相关部门应实行有效的规划管理措施,在一定时期内合理控制高尔夫球场的数量,有针对性的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在不损害高尔夫产业发展的情况下科学规划管理,避免球场的盲目增加。 总之,中国高尔夫的发展毕竟才只算起步发展阶段,与日本及欧美高尔夫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其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势必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当然这其中除了中国高尔夫人付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外,还需要关注中国高尔夫发展的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协调,积极的寻求一条高尔夫在中国适宜的发展之路。而且,中国高尔夫要想真正变得强大,更是离不开更多国人的支持与认可!相信只有这样,高尔夫这个朝气蓬勃的朝阳产业在中国才能终将拥有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 作者:文不舞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