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质疑高尔夫、遏制高尔夫消费的声音一直不断,政府及国家部门严格限制公务消费高尔夫,更为重要的是不把高尔夫当做普通体育项目而将其作为娱乐业来收税,这些都会制约高尔夫产业健康发展,也正是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我国国民对高尔夫消费并不普遍,多数高尔夫球场的自身运营不能取得好的效益。我们对质疑或遏制高尔夫消费应予以理性辩解,引导人们合理消费高尔夫。 首先,对于非法、无序的高尔夫球场建设,应当予以明确反对,但是,对于合法审批的高尔夫球场的消费,应予以应有的支持。对于球场的审批,应该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对于耕地、林地以及严重缺水的地区,应该严禁建设高尔夫球场。但对于荒山、荒滩等无法进行耕种或进行农林生产的区域,应适度发展高尔夫球场,使荒地变废为宝。而经过合法审批的球场消费,应得到各种支持和理解,包括在税收等方面,应与国际接轨,回归到其体育项目本质上,以降低球场运营费用,让更多的人享受高尔夫乐趣。 其次,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体育锻炼、休闲、社交的需求日益增多,尤其是人们的休闲、社交需求日益增多,而现代飞机、高铁、轻轨的普及,使人们的社交圈子不断地扩大,进而导致人们的休闲地域范围扩大。众所周知,作为高尔夫球场,除了其本身具有的体育锻炼基本功能外,还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社交和休闲需求,如果这种需求,不是在高尔夫球场上得到释放,必然在其他方面得到释放,甚至部分人到国外去消费——事实上,也有大量国外的高尔夫爱好者到中国消费。与其如此,不如从政策、舆论等方面,合理引导人们进行高尔夫的消费。 再次,从国人的社交形式看,在一起聚餐、饮酒、KTV等是基本的消费形式,与高档次的酒店、KTV等动辄几千,甚至上万元的消费相比,如果高尔夫会员,打一次标准18洞的球,仅仅一两千甚至是几百元,即使是几个人一起消费,也不过几千元。因此,从消费上看,去高级酒店等场地进行社交,费用并不低。更为现实的问题是:过度饮酒,或者就餐时间过长、坐在饭桌上时间过长,将危害人的健康,而高尔夫是绿色、有氧运动,更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适度引导人们进行高尔夫消费,而减少饮酒等社交方式,有利于国民的社交与国际接轨,更有利于国人的身心健康。 作者:颐杰鸿泰狮子湖集团副总裁 董兴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