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韩国球手尤其是美国高尔夫球职业巡回赛上,一直有出色表现。“韩流”在世界,为何如此凶猛?亚洲近邻的他山之石能否借鉴? 其实,高尔夫球项目中的“韩流”绝非近年才开始席卷。2010年广州亚运会韩国选手就包揽高尔夫球项目四金,韩国女子选手屡次在LGPA巡回赛中折桂,年仅19岁的朴英碧2008年成为美国女子公开赛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 俨然已成为韩国“国球”的高尔夫,其在韩国的发展狂潮可追溯至1998年,即朴世莉在美国女子职业高尔夫赛季两次获得大满贯冠军的时候。此后,高尔夫球在韩国便如装上助推器快速成长,崔京周等球员在美巡赛的成绩更让这种偶像效应发挥到极致。 从朴世莉到近几年的崔京周、梁容银,他们在韩国国内掀起了阵阵高尔夫热潮。实际上,这些球员基本上是在美国训练以后才打出成绩的,并非是由韩巡赛一直打到美国巡回赛夺得冠军。但在韩国国内,目前高尔夫已发展出一套自己独有的体系则是不争的事实。 据统计,目前韩国4800万人口中,有约500万人打高尔夫,占总人口的10.4%,仅女子职业选手就超过2000人,且水平很高。而中国目前300万的打球人数仅占总人口的0.0023%,且其中职业男选手不足300人,女选手不足百人。 球场数量上,中韩均有近500个,但韩国有极多的室外、室内高尔夫练习场。韩国很多大学里,也都有室内和室外的高尔夫练习场地;不仅本校学生可以选修高尔夫课程,外面的人也能交学费打球。 客观来讲,高尔夫球运动的消费并不低。据统计,韩国打高尔夫的人月投入费用约为43万韩元;有些人为了省钱,甚至坐飞机到中国来打球,韩国的全民高尔夫热情可见一斑。 韩国的首个高尔夫大学于2011年开始招生,新生中有40个名额留给业余或职业高尔夫球手,10个留给来自边远地区的孩子,30个留给具有大专学历的候选人,并有高尔夫赛事管理专业开设。较之国内,虽然也有部分学校设置了相关专业,但争议仍旧颇多。 高尔夫在历经了多年的努力后终于将在2016年奥运会上“修成正果”,韩国对自己的强项自然不甘示弱。在世界上,高尔夫球已是一个与篮球、网球等相提并论的“强势”项目,其身后的产业链非常庞大壮观,高尔夫文化成为体育文明重要的组成部份。而回看,中国这项运动的上升却刚开始。 可喜的是,高尔夫进入奥运会以后,在中国的“生存环境”已明显改善,参加本届中国高尔夫公开赛的中国选手中,就有很多“陌生”的面孔。新代生的表现可圈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