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四川籍高尔夫管护小李在特定时间,开启了位于北京顺义区一知名高尔夫球场内的喷水伐,为球场草皮做起了例行浇灌作业。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浇水作业持续时间只是平时的一半。小李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不为别的,按照管理方要求尽快让球场适应水少并耐得住“干渴”。 这一切源起新政。继北京市政府下文严查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之后的再次发力,今年7月1日,北京市政府将正式实施新版《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简称新版《办法》),有关对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的规定,在全国来说是最严格的。新版《办法》规定,北京市将对以水为生产原料的行业设定高耗水行业名单,并建立退出机制。 新版《办法》杜绝“奢侈”用水 据了解,高尔夫球场等高耗水项目位列名单之中。高耗水行业中的每家用水企业都将安装用水量无线监控装置,这种装置可以将该企业的实时用水量以无线的方式发回到水务部门,水务部门可以在线监测每个企业的用水量。 此外,北京市还将对高耗水行业实行定额用水。根据2005年发布的《办法》,用水单位应当按照节水管理部门下达的年度用水指标用水,超出的用水量,除据实缴纳水费外,须按照倍数收取累进加价费用。而新版《办法》,将每年一次的用水指标核查频率缩短为每两个月核查一次,发现超标的将收取加价费用。 与此同时,一旦北京市发生供水突发事件或者在用水量达到日供水能力90%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将停止高尔夫球场等在内的高耗水企业的生产经营用水。 这就意味着,北京高尔夫球场奢侈用水时代已远去,今后将受到最为严格的限定,并从源头上杜绝企业再抱有“偷采”地下水的念头。事实上,新版《办法》的实施是对缺水北京用水失衡的有效调节,让高尔夫球场等过多高耗水单位的奢侈用水停下来,补给吃紧的市民生活用水。 “干渴”之下的高尔夫前途未卜 新版《办法》的“发力” ,显然是指向了习惯以奢侈用水滋润的高尔夫球场很快会迎来干渴的日子。那么,“干渴”预期能否实现让“包括高尔夫在内的高耗水企业在用水成本提高的情况下主动退出北京市场”,其结果也多出了几分不定。 6月2日,北京市高尔夫球运动协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查违”和“新《办法》”的双重作用下,或直接导致已陷入“三高”(高投入、高税收、高亏损)经营困境中的诸多北京高尔夫球场,又要再次应对用水“危机”,重压之下很可能选择退出市场或转型。 位于北京通州区北关的一家高尔夫俱乐部负责人则向记者表示,高尔夫球场之所以视为高耗水场所,主要是球场草皮植物需要经常灌溉,尤其是炎炎夏日草皮必须天天都要浇水。另外,球场需设置水域障碍,水域建设也需要大量给水,耗水量巨大。因此,高尔夫球场建设不可避免地成为高耗水项目。 不过,这位俱乐部负责人认为,新《办法》的出台虽给仍处在“是非”境地的京城高尔夫球场“当头一棒”,但不足以影响到球场未来的发展方向。限水,北京的高尔夫球场尽量做到去适应,增强草皮的抗旱能力,并通过收集雨水等方式,来适时满足球场用水。 有趣的是,对于球场将如何做好应对措施时,一些高尔夫球场经营者均不愿意透露其自身的打算。“但一个公开的说法是,已经历多次“被罚”而侥幸存活下来的北京多数高尔夫球场而言,绝不会因限水而放弃运营,再‘渴’也要挺住。”球场经营者们均这样向记者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