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在一座新建球场打球,我总习惯于提出一个问题:“这块地方以前是做什么的?原来是什么样子?” 回答各种各样:荒滩、山地、疏林带、风沙口、旧河道,甚或是垃圾场……只要这座球场没有占用农田,我在打球时就有一种心安理得的轻松感。如果这一球场利用了荒地与废地,更有一种喜出望外的欣悦。 土地在中国历来是神圣而珍贵的,13亿人口仅有16亿亩耕地,而且其中有一部分农田正在经历着污染与沙化的演变。我也是13亿当中的一员,也视填饱肚子为生活第一需要。人同此理亦同此心。 中国高尔夫球场究竟占用了多少耕地?官方的行政管理部门与科研单位的学者提供的数字有明显差别。今年在珠海举办的一次论坛,一位原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人,被我所在的球队戏称为“土地爷“的球友,发言中提及,在2004年以前全国兴建的约300个球场,每个球场平均占用30%的耕地,这个数字有点触目惊心!但是,我所熟识的另一位从事草坪学研究的球友,几乎跑遍全国所有球场的学者,则统计在300个球场中有20%的球场占用了少量耕地。换句话说,80%的球场没占用耕地,而其余球场的大部分用地也并非耕地。 尽管两位球友其说不一,但他们的共同之处是对中国高尔夫的发展前景都很乐观。在不侵占现有农田的前提下,都认为土地资源仍有相当潜力,其因在于土地是多元的。 中国耕地仅占国土面积的11%,也就是说近九成的土地属于山野、滩涂、沙漠林莽、水域与城市用地。其实,平展划一的农田最不适于做高尔夫球场,而变化多端的地貌才是选择场址的好地方。从这个意义讲,高尔夫用地与农田是不相同也不相干的。而且,听我们的“土地爷”说,就连建设用地当中也有数百万亩土地闲置而未被利用呢。 古人云,三山六水一分田。这个描述相当接近包括海洋在内的地球的地貌,令我们叹佩中国古人的直觉。我们只需保持起码的良知,发展高尔夫大可不必在那一分田里做蹩脚文章。而三山六水何其广阔! 就在珠海同一论坛,一位美国朋友讲到去苏格兰打球时所见的地貌,还有设施:球道有点短,草可能是被牛啃过的。辨认球道的走向要以羊群的足迹为依据。“俱乐部会所?别开玩笑了!”他说:“没有任何装饰的小木屋上了锁,墙上的小盒子贴有告示要求自觉付费。打球时,我根本分不清球场和菜地的界限。” 这是高尔夫的原生态。中国球场都太精致。高尔夫的滥觞是来自荒野的呼唤。 作者: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