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军,中国第一代职业高尔夫球手、中国第一位高尔夫国际赛事冠军、中国第一批留洋球员。 程军的高尔夫道路与中国高尔夫发展史可谓同步。他一干就是27年,恰好是中国高尔夫职业化的跨度时间。其间程军当过职业球员、球具代理商、球场设计师、球场经营者等,凡与高尔夫相关的产业几乎都曾涉猎。33岁的梁文冲在42岁的程军面前,谦逊得如同学生,这位中国高尔夫的旗手将程军称为“一本书”,书里有关于中国高球最真实的酸甜苦辣。 上周“东风日产杯”中国亚太高尔夫队际对抗赛在深圳聚豪会举行。外界对比赛本身的论调,身为副队长的程军一笑置之。倒是对于中国高尔夫发展的现状与未来,他有话要说…… 心急:球场增速远超球员成长 程军一开口就是猛料:“我给蔡振华写过一篇报告,详细阐述了中国高尔夫目前最大的困境,就是球场增速远超球员增速。” 从1985年职业化起步来算,今年是第27个年头。程军在报告中写道:“如果高球手五年为一代,那么如今应该已有五代选手。但事实上,属于第二代的梁文冲至今仍在国际舞台上独撑门面。1985年中国高尔夫职业化之初,国内职业选手20多人,发展到第27年时,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球员男女相加不过一两百人。相比之下,国内的球场却从20多家猛增到了500家,增速远超球员。” 国内高球市场在程军眼中也是混乱不堪。他用“盲目乐观”来形容现在欧巡、美巡不断介入中国的虚假繁荣。“我们今年一共办了几场总奖金几百万美金的比赛?中国球员从中受惠多少?这些年中高协每年批准举办的大赛总共多少?从这些赛事中收缴的管理费有多少?又有多少投放到青少年球员的培养上?”连串问号直指中高协,程军说,没有基数,哪来成材率! 心酸:生存环境一代不如一代 球员少、球会多,表面看来是僧少粥多,职业球员都能享受到足够的练球空间。可事实恰相反,球场与球员数量比越大,球员的生存难题越明显,“很心酸,职业球员的生存环境正一代不如一代。 ” 传统中国职业高球手的成长模式都是:挂靠在球会下,平时在球场教球,球场则供其免费练球。但随着民间高尔夫球热潮涌动,球场资源紧俏了,教球时间长了,练球时间却短了。而且,球场生意越好,球会老板就越不愿意从满满当当的teetime(开球时间)中挤出空间给球员练球让路。更有些球场只愿在商言商,要求球员交纳一定的果岭费才能打球,费用通常在300元到1000元不等。“在国外,职业球员下场打球都是免费的,即使在中国,我和张连伟也都是幸运的,生存环境比现在轻松许多。” 2008年全国高尔夫球场经理大会上,作为北京天安假日球场经营者的程军曾希望以一名普通球员身份发言三分钟,他打算用来为中国职业高球手呐喊:“全国有500家球场,如果每年每个球场能资助三到五名球员,那假以时日,中国职业高尔夫的面貌将彻底改观。”可惜他没等来发言机会。会后程军依然拉住一名与会官员说:“中国高尔夫凭什么消除偏见?只有一样,那就是有中国球员能闯进美巡赛,成为职业高坛顶级赛事的常客!就像奥运金牌对于网球那样。怎样把中国人送到高尔夫最大的舞台上?没有全国球会的支持,谈何选材?” 程军很怀念李炮,这是中高协成立后的第一代领路人,“当年,我几乎每个月都能遇见他,看到他四处游说球场老板,希望他们支持球员练球。”在程军看来,现在的主管部门已失去了与球场沟通交流的力量,只知道引进比赛。“没有稳定的练球环境,对中国职业高尔夫发展毫无意义。” 心痛:中国高球未上正轨 中国人天生打不好高尔夫吗?程军毫不迟疑地否认:“依中国人的身体特性,高尔夫是适合我们的运动。但问题是,中国职业高尔夫的训练至今没有上到正轨。” 囊中羞涩的中国球员平时多在练习场里挥汗如雨。这在程军眼中是最大的误区。“按18洞标准72杆计算,100码以内的短杆占六七成,而开球顶多占1/4,练习场里狂抡一气,是抡不出高手的。”成绩越差,越不敢负担可观的参赛费用,越不参赛水平越无法提高,也就远离奖金,陷入恶性循环。 练球不系统固然让人心焦,可真正让程军心痛的却是知名教练揣着一份热心肠,却遭一番冷遇。 他口中的名教练就是71岁的凯尔,梁文冲的现任教练,执教高尔夫已有57年。今年,凯尔还入选了澳大利亚高尔夫名人堂。当初,是程军把凯尔带到了中国。“老人给梁文冲当教练,月薪5000美元,他特别希望能利用闲暇时间来为其他中国球员免费培训。”程军说,澳洲老人不图钱,是真正想为中国高球做点事,却遗憾地被中高协婉拒。 采访尾声,程军再三强调:“我不想得罪谁,我只想在合适的时间提出这些观点。”而现在,就是他看来的最后期限。因为,中国高尔夫耽误不起了。 记者王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