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8月25日,国内第一座高尔夫球场——中山温泉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正式开业。其不仅成功开启了中国高球事业,也带给了业界沉甸甸的期许。 然而,27年过去了,当年的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中国高尔夫产业的发展会如此困难重重:相当部分高尔夫球场,成为休闲度假地产的附属品,开业之日,便是亏损之时;市场化独立运营的球场苦苦维持,50%~60%均是亏损运营;更有80%球场面临潜亏之忧。 是怎样的变化,令高尔夫产业濒临于亏损边缘?而中国高尔夫产业又该进行怎样的自我救赎,才能走向盈利之路? “国内大多数高尔夫设施是与高尔夫地产项目捆绑发展的,因此球场本身的盈利能力并不被重视。现在所谓的高尔夫经营惨淡问题,本质上是开发商选择了错误的地方,继续依赖房地产捆绑模式发展高尔夫,一旦地产项目无人问津之后产生的必然结果。”多年来一直从事高尔夫运营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的同济大学高尔夫商学院院长邱灿华表示,高尔夫现有的房地产捆绑模式已经发展到了尽头,必须突破。 征用广东中山当地农村土地,招聘村里120名村民作为球场的工作人员,定期不定期地资助村里搞一些文体活动,每年向村里缴纳一定的费用——中山温泉高尔夫乡村俱乐部就这么一年又一年地走了过来。 起初,中山高尔夫俱乐部打球的人很少,每天只有两三个,会所的主要功能是收钱、洗澡、餐饮,收益并不好。直到半年后,随着球场举办了“中山杯”——中国第一个国际性高尔夫球赛后,会员才逐渐多了起来。到1988年时,会员卡已经达到了900多张。不得已,又征地400多亩修建了一个18洞球场。新场的开业,让中山高尔夫的经营状况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然而,中山高尔夫产业的发展,并不是事事顺心,尤其是最近几年。“球场越来越难做,税收也越来越重了。现在又加上娱乐税,这两年,维持收支平衡都很困难。”中山高尔夫球场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作为中国第一座高尔夫球场,中山高尔夫的境况几乎是行业的缩影。中国现存近400个高尔夫球场中,除了少数类似于天马、华彬国际、佘山、万象“天际”等大型高尔夫地产依靠规模优势和优秀的经营理念而取得骄人的业绩之外,其余项目的经营则是每况愈下。 据五合智库调查了解,50%~60%的高尔夫球场都面临亏损。“亏损的主因是中国高尔夫球场不具备充分的市场化和独立性,以及供求失衡导致的。”五合智库总经理邹毅指出。他说,在国内,90%的高尔夫球场都是与房地产项目紧密结合。发展的不是球场本身,而是作为了地产项目的配套。“依托地产而生,难言盈利。” 被高尔夫人士广泛称为“失败的高尔夫,成功的高尔夫地产”的千岛湖乡村高尔夫俱乐部很好地演绎了这一观点。 2005年,球场建成,但用地仅仅800多亩,平日里的接待量不足20人,亏损严重。但千岛湖高尔夫并不怕亏损,其周边的别墅单价已经卖到3万元/平方米。这一价格远远高于杭州市,甚至西湖周边。“借高尔夫之名,获地产之实”成功实现。这一模式被大面积复制。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高尔夫地产便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截至2010年,我国营业中的高尔夫设施总数已经达到395家,共8814个球洞。 高尔夫球场增速过快,超越了市场实际需求量,从而导致客源不足,球场平均效益处于亏损或接近亏损状态。另外,运营困难的高尔夫球场,大多是在规划和功能设定时考虑的经营项目过于单一,导致收入有限。高尔夫地产是横跨高尔夫、地产(尤其别墅)、奢侈品、酒店、健身、娱乐等领域,属于典型的综合物业经营。当前高尔夫地产开发,主要将关注点放在住宅物业上,利用住宅销售平衡整体财务,同时配套少量的酒店、会所、度假类产品,最终导致项目平庸,缺乏吸引力,进而导致球场经营亏损。 因此,如此鲜明地将高尔夫球场定位为“从属”、“道具”角色,也就注定了其从开业之初就开始了亏损之路。而在收入不足——设施维护不足——吸引力下降——收入进一步下降的恶性循环中,高尔夫球场便日趋困顿。 “这种状况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邹毅说,即使到现在,趋势仍然是单纯的高尔夫球场受到国家严格控制,批准建造相当难,所以只能将它做成产业链,把它作为大旅游地产项目升级中的一个分项产品。比如华侨城,就已经把对高尔夫的规划纳为大旅游休闲配套当中的必备产品类型,带有主题的、观光体验式的产品类型。 “高尔夫球在中国一直遭普罗大众诟病,斥之为贵族运动,并占用了农民大量的耕地。”邱灿华从社会的角度,描述了当前高尔夫产业困局形成的另一个视角。 独立化运营的中山高尔夫球场在经历了20多年发展后仍然要面对运营困局,千岛湖乡村球场这样的“附属品”高尔夫球场也是举步维艰,难以摆脱亏损局面。中国高尔夫球场注定困顿终身? 然而,邹毅并不赞同这样的宿命论。破解之道是需要重新构建高尔夫地产价值链。 高尔夫要从“地产配套”的定位中抽身,发挥其自身的景观、商务、客户平台等资源价值,实现新生。如上海天马乡村俱乐部,其27洞的国际锦标级高尔夫球场分为3个各具特色的独立球场,更衣室、桑拿、按摩推拿等各种设施配备齐全。项目内的运动公园里足球场、攀岩、休闲农庄、健身房、SPA、专卖店等各富特色。使天马高尔夫别墅区俨然成为了一个高尚的国际社区。 另外,邹毅指出,中国高尔夫产业要想走出困局,也必须把目标客群转向庞大的中产阶层客群,实现“去贵族化”。 邱灿华则从更宏观的层面给出了答案:在资源紧缺地带,距离高端消费人群比较近的区域,应重点发展大众型的公众高尔夫球场;在资源紧缺但同时周边旅游度假资源优秀的区域,高尔夫球场适量建造,适合归属于酒店或者度假机构拥有;在资源宽松地区,受经济发展条件所限,发展高尔夫设施应该与旅游休闲结合起来,从而实现良好运营。 “而高尔夫项目要从行业治理的层面去治理和规范,将一些小的高尔夫球场纳入到规范经营的轨道中来,挽救恶性竞争和不规范经营所导致的整体素质的不断下滑。”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文化旅游与创意地产中心主任衣玮则希望在政策层面予以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