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葛拉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4个小时,一周工作5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10年。这就是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 他的这一发现得到了英国神经学家Daniel Levitin的支持。Levitin认为,人类脑部确实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理解和吸收一种知识或者技能,然后才能达到大师级水平。 大多数人对于伍兹等人取得的非凡成就,总是理所当然地将其突破简单地归结于天赋。但却不知道,天赋固然可以让他们在挥杆时拥有更多非凡的创意,在处理一些特殊情况时有着出人意料的发挥,但这些天赋很容易表现为灵光一现,不能持久。他们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他们有超人的耐心和毅力,肯花一万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来训练和学习积累,所以才终成正果。 伍兹虽然5岁就成为美国《高球文摘》的专访对象,但他要到15岁才开始在美国业余锦标赛上夺冠。麦克罗伊则直到2007年英国公开赛才真正引起世界高坛关注,那个时候,他已经18岁了。在此之前,他尽管是头号世界业余球员,但我们也见过太多在业余时期表现良好而转职业却暗淡无光的球员故事。 大多数情况下,很多青少年球员直到11岁左右才会认真对待自己的兴趣与天赋,此前,他们在参加业余比赛时,要么从特殊TEE开球,要么分配在年龄最小的E组,世界业余排名系统对于这一年龄组的球员表现几乎不予统计。要知道,只有最高年龄组的比赛,以及那些和最高年龄组使用同一发球区组别的比赛,才会被计入WAGR(世界业余高尔夫排名)的排名赛事。 因而,在此之前,他们以及家长都抱着一种试探的心态。在此之前,他们一般都会同时发展好几项业余爱好,并将学业看成是自己最重要的任务。2007年美国大师赛冠军扎克·约翰逊是在被篮球、橄榄球等校队一一拒绝后,最终才选定的高尔夫。而一旦将高尔夫定为终身职业,他们才能一点点地接近梦想。 而且,时间的积累是能由量变到质变的。在尼克劳斯20岁的时候,还在他的业余选手时代,他就有机会在樱桃山拿下1960年美国公开赛。在那里,高尔夫前辈本·侯根曾经说了一句名言:如果尼克劳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话,他或许会赢10杆。但尼克劳斯当时显然准备不够,他尚未意识到自己在大满贯赛上那惊人的潜力,在面对那些职业球手尤其是风头正劲的帕尔默时,他还没想好对策—那个时候,他虽然不会像别的球员那样崇拜乃至敬畏他,他们之前已经在别的赛事上较量过,但大满贯赛毕竟是大满贯赛,那种大赛的压力,他还不能将自己的球技发挥到极致。 伍兹和麦克罗伊无不如此。波比·琼斯在21岁以前甚至获得过“从没有赢过大满贯赛的最优秀选手”的称号。不是他们不想赢,只是时间未到。先攒够一万小时,再来对世界宣布你想要染指大满贯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