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上海自贸试验区将探索负面清单这种新的经济管理模式。在昨天下午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情况说明会上,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对负面清单管理进行了简要说明。戴海波表示,负面清单共190条管理措施。对于未列入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一般项目,最快4天可以拿到营业执照、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 所谓负面清单,相当于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列明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国家发展改革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司长孔令龙说,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 毫无疑问,“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将大大释放企业投资的活力。但是,其带来的挑战也是巨大的。在金融、航运等诸多服务业领域,我国的发展较国际先进水平有相当差距。有人担心,实施这种制度将打击国内竞争力较为薄弱的产业。 正因为如此,负面清单的内容备受关注。戴海波介绍,在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的支持下,制定负面清单时按国民经济分类,共列出18个门类1069个小类。其中对约190个小类有管理措施,约占整个产业小类的17.8%。也就是说,超过80%的外商投资项目将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 戴海波坦言,这是中国第一次制定负面清单,“经验不足、还是个小学生”。这次发布的是2013版负面清单,今后可能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发布2014版、2015版负面清单,不断地进行完善。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3年)》(节选)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禁止投资高尔夫球场的建设、经营 ●禁止投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网吧活动) ●限制投资大型主题公园的建设、经营 ●禁止投资博彩业 (含**类跑马场) ●禁止投资**业 ●禁止投资新闻机构 ●禁止投资图书、报纸、期刊的出版业务 ●禁止投资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制作业务 ●禁止投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公司、电影制作公司、发行公司、院线公司 |